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
毕业论文学生姓名徐宁学号070807038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文科)题目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研究指导教师刘国艳副教授/博士(姓名)(专业技术职称/学位)2012年5月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1摘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使用各种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小学生最为常用的一种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学习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教师可根据不同学习材料的需要教授学生运用适合的认知策略。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因年龄不同,对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也不尽相同,年级越高,越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认知策略Abstract: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inlanguagelearning,oftenusingavarietyoflearningstrategies.Cognitivestrategiesarethemostcommonlyusedprimaryandsecondarystudentsastrategy.Cognitivestrategiesarethemethodsandtechniquesoflearnerprocessingofinformation,Itsbasicfunctionstherearetwoaspects:First,informationprocessingandfinishing;Second,thesystemstorestheinformationintodifferentcategories.Cognitivelearningstrategiescanbedividedintorepeatstrategy,fineprocessingstrategyandorganizationalstrategy.Studentsaccordingtotheneedsofdifferentlearningmaterialsandselecttheappropriatecognitivestrategies.Differentgradesofprimaryschoolagedifferences,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strategiesarenotthesameasthehighergrades,themoreflexibleuseofdifferentcognitivestrategies.Keywords:Primaryschoolstudents,Language,Cognitivestrategies,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目录1前言……………………………………………………………………………32认知策略的内容与性质………………………………………………………32.1目标定向性…………………………………………………………………32.2意向性………………………………………………………………………32.3连续性………………………………………………………………………32.4层次性………………………………………………………………………33小学生认知学习策略发展的特点……………………………………………44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策略………………………………………………44.1复述策略……………………………………………………………………44.2精细加工策略………………………………………………………………64.3组织策略……………………………………………………………………8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31前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教授各种学习策略,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常用的策略。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率。2认知策略的内容与性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这些策略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存储、保持和提取。一般可以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我们通常认为,认知策略有如下一些性质。2.1目标定向性任何行为都有目标,对同一目标不同个体的认知行为不同,而同一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行为也不相同,这就表现出策略上的差异。2.2意向性在认知过程中,个体要决定自己是否使用策略或者使用哪种策略,自我意识程度越高的个体,对行为有效性的控制程度就越高,行为的策略性就越高。2.3连续性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儿童认知策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儿童逐步学会一些策略,在使用中使它熟练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新的策略,并学会根据策略的有效性选择适当策略。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研究儿童策略的典型方法———“微观发生法得到支持,它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从某种策略的最初使用、到此使用的一系列质与量的变化的详细资料,动态地研究儿童策略变化过程,从而了解儿童如何获得策略,以及儿童获得这些新策略以后如何概化这些新策略,而不是只记录策略变化的最终结果。但是,也有人认为,儿童认知策略的发展不是连续的,而是遵循“全”“无”模式,儿童起初并没认识到策略的存在,在某个任务情境中,儿童“顿悟”了某种策略的存在并习得它。这在张庆林考察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实验中得到了印证。2.4层次性认知策略具有层次性。Kirby把它分成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前者与情绪动机相联系,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4后者与特定任务有关。Nisbet又将它分为中心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中心策略与态度动机相联系,宏观策略与认知知识相联系,微观与具体的执行过程相联系。3小学生认知学习策略发展的特点随年龄的增长,学生产生策略并自发使用策略,而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也在增加,Flavell在学生复述策略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学生策略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一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策略可供利用。在学生的技能中,基本上找不到构成复述行为的技能成分和技能整合。第二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策略产生缺乏。这时的小学生已经具备策略,但他们却不能自发产生策略。其原因可能有:(1)学生对任务情境的计划性和目标定向等不充分,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意识到“我该对这些记忆材料作些什么特殊事情,将来我才能记住它”;(2)学生可能没有认识到在这一特定任务情境中该使用某一特定的策略;(3)学生还不能有效地熟练地使用某种策略,因为这对学生来说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4)学生可能并不认为复述策略可促进回忆。第三阶段,策略的利用缺失。这时的学生可以自发使用策略,但是这些策略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少。原因是执行这种策略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操作空间,使得学生记忆的空间变小,难以达到记忆的目的。第四阶段,在此阶段,策略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和流畅,学生能主动地在各种不同情境中使用策略,包括那些非支持性的情境,即任务情境看上去并不明显使人感觉需要使用某种策略4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只有对每种策略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在学习中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这些策略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教授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4.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一遍将注意力维持在材料上的方法。这种策略在学习的记忆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好复述策略有助于对信息的迅速识记。其方法有4.1.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5随意识记是一种无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比如在看古装历史电视剧的时候会无意中了解了某个年代的历史事件,在上下学的路上看到某个标语也会无意中记得标语的内容,有效运用无意识记能在无形中扩大知识面。有意识记则是有目的,有意思的识记,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的主要形式,数学公式,古文诗词,英语语法都是通过有意识记的方式进行记忆的。4.1.2排除相互干扰遗忘和干扰是影响记忆和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学习中两个相似的材料往往会让学生记忆混乱,从而在信息提取时发生错误。这就要求教师教授学生适当的学习策略,以便区分相似的学习材料。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和“只”就比较容易混淆,从而张冠李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把相似的材料区分开或者干脆不要把相互干扰的两个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教学。4.1.3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对于篇幅较短或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可让学生采用整体识记。如四言绝句,宋词则可以运用整体记忆,任务不重且有利于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篇幅较长且内在联系并不是紧密的材料则需要学生采用分段识记,如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泉城》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此时可以教学生运用分段记忆的方式。首先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各为一部分,中间四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可作为一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可分段进行识记,最后再将三部分联系起来达到完全记忆的目的。4.1.4运用多种感觉通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学生运用多种感觉通道联合进行记忆,如眼睛看、嘴巴读、耳朵听、动手写等。充分利用各种感觉通道针对同一记忆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集中精神,排除外界干扰。如在教授生字“簸”时,首先要求用眼仔细看清楚字的结构及偏旁,再用脑分析字的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记忆法,将“簸”分为“竹,其,皮”边读边写边记忆,这样眼,脑,嘴,手齐上阵,记忆效果则会加倍。这种认知策略对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适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4.1.5划线帮助记忆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6划线是预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因为划线能够对文中的主要内容做下标记,将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另外再加上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配合划线一起使用,能将学生自己所需要的不同内容区别开,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分析。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负荆请罪》,学生在阅读是可用不同的记号廉颇,蔺相如,韩勃的语气词作下标记,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想法,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学习策略在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运用较为频繁,因文章篇幅较长,需要利用划线来帮助记忆和归纳。4.1.6复习形式多样化为了保持记忆效果的长久性就需要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复习,通过不同的复习方式增加对记忆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复习的形式有很多种,譬如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向别人讲解,将记忆内容写成笔记等等。4.2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所学习的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对于正在学习的知识,通过精细加工来对其进行建构、添加和升华,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4.2.1记忆术记忆术是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运用适当的记忆术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记忆新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记忆的方法以便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身的习惯选择适当的记忆法。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副熟悉的场景,在场景中确定明确的路线,然后将记忆的内容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路线把各个点联系起来。不仅是人们熟悉的场景,能引起具体形象的物体,人的身体和房间都可以采用位置记忆法。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构建文章所描述的场景,边读边想象有助于充分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首字联词法。就是利用
本文标题: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7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