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沉与浮
1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有明确的分工,科学技能正在形成中。1、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物体的沉浮。此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了解更多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时,产生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的问题,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活动的目的是研究同一种材料在体积、重量改变时,沉浮现象是否改变的问题。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⑴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⑵了解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2、过程和方法:⑴经历观察和猜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⑵经历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过程。3、科学态度: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态度和科学探究态度;重点:经历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过程。难点:对现象的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刀、红萝卜、小石块、泡沫块、萝卜、橡皮、带盖小空瓶、透明胶。教师准备:蜡烛、水槽、回形针、木块(每组3个)。教学过程:一、引入:1、检查课前学生准备情况:实验材料是否带齐,表扬准备好的学生。2、将木块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演示)3、将石块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演示)4、什么叫浮?什么叫沉?图一2(引导学生说出物体自己被水托露出水面叫浮,被其他物体支撑出露出水面时不叫浮;自己能沉没与水底叫沉。)二、探究活动1、浮、悬浮、沉。⑴让学生说出下图一中,那种情况是浮?那种情况是沉?⑵图二中,那种属于浮?那种属于沉?2、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⑴学生按课本P2观察实验出示排列观察材料:石块、…………⑵学生分别对这些材料的沉浮进行猜测,并把猜测填入课本的表里。⑶学生做沉浮实验,填写结果。⑷学生回报实验结果,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说出猜测错误的想法,从而发现问题。)⑸试分析:物体的沉浮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大小是否相同,重量是否相同。三个因数中哪个有影响,哪个没有影响,能否在这个实验里知道。)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⑴观察不同大小的红萝卜在水中的沉浮;⑵观察不同大小的橡皮在水中的沉浮;先猜测,在课本的表中写下理由,再实验观察,写结果。⑶回报实验结果。⑷分析,总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⑸观察一枚回形针、N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时的沉浮;⑹观察一块木块、N块木块连在一起时的沉浮。先猜测,后实验。⑺讨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有变化吗?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三、扩展活动1、让学生举例: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的例子。2、铁做的物体放在水里都是沉的吗?举例说一说。3、说一说,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板书:1、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图二3板画:浮浮浮悬浮沉浮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4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有明确的分工,科学技能正在形成中。2、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三个活动:1、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大小是否有关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去证实。2、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目的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重量有关的条件。3、用小瓶子继续研究的活动。目的是⑴加深对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的认识;⑵引申到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⑴了解体积相同时和重量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⑵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2、科学过程和方法:⑴经历探究体积相同时和重量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的过程。⑵经历改变小瓶子的重量,使小瓶子的沉浮发生变化的探究过程。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难点:进行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小组实验材料: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5个,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正方体5个,水槽,小瓶,潜水艇。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种材料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吗?52、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吗?二、探究活动1、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数。⑴出示课本P2的实验材料,按体积大小排列。问:物体的沉浮与他的轻重有关吗?⑵将物体按重量的大小排列。问:物体的沉浮与他的大小有关吗?2、控制其他因数的实验⑴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大小与它们的重量、体积是否有关?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的实验设计。⑶让学生说一说设计过程。⑷让学生说一说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⑸学生实验。⑹学生汇报实验结果。⑺小结:体积相同时,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时,物体越大越容易上浮。3、研究小瓶子的沉浮⑴出示小空瓶,猜一猜: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演示)⑵如何让它在水中下沉?⑶如何让它在水中悬浮?⑷学生实验探究。⑸学生交流实验结果。⑹演示:潜水艇的沉浮:⑺讨论: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三、扩展1、说一说,一块钢铁在水中下沉,为什么用它来做成船后,铁船能上浮?板书:2、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⑴体积相同时,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⑵重量相同时,物体越大越容易上浮。⑶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67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材内容简析:本课的内容分3个部分:1、观察橡皮泥的浮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对橡皮泥的沉浮没有影响;2、让橡皮泥浮在水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使橡皮泥浮出水面;3、比较橡皮泥排开水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的浮沉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系。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⑴了解将沉在水中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物体后,使它浮出水面;⑵知道使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大后,受到的浮力会增大。2、科学方法:⑴经历将沉于水中的橡皮泥设计做成‘小船’,让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的过程。⑵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经历将沉于水中的橡皮泥设计做成‘小船’,让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的过程。及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难点: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乒乓球大小的橡皮泥,卷筒纸。教师准备:水槽、烧杯,量杯。教学过程:一、引入: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2、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二、探究活动81、观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橡皮泥的沉浮。⑴把橡皮泥做成长方体、球体、饼状、条状等,放入水中后,是浮还是沉?⑵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每次橡皮泥拿出水后,要用纸吸干水,再捏其他形状。)⑶汇报实验结果。2、让橡皮泥浮在水上。⑴你有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⑵根据你的办法试一试,橡皮泥能浮在水面吗?⑶说一说,橡皮泥浮在水面的道理。⑷结论: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重量虽然不变,但可以让它上浮。3、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⑴做成空心的橡皮泥物体,本身什么发生变化了,使得在水中的沉浮也发生变化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析排除,或实验验证。)⑵实心的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以后,放在水中,对水有什么现象发生?(尽量让学生猜测。引导他们往排水量方面分析。)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的实验。问:橡皮泥放入前和放入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解释?什么是排开的水量?怎么计算?⑷学生实验,并记录。⑸交流实验结果。⑹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什么关系?三、巩固1、试分析,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成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为什么?板书: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浮在水面。实心的橡皮泥做成空心后,排开的水量增大,浮力也增大。9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4、造一艘小船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4部分。1、用橡皮泥造船。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增大排水量的知识,做一艘载重量比较大的船。2、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船的平衡道理。3、利用其他材料造船活动。目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设计自己的小船。4、船的展览会活动。目的是通过展览学生的船,评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⑴、了解增大排水量可以增大浮力;⑵、了解平衡能使船增大载重量。2、科学方法:⑴、经历用橡皮泥做船的过程。⑵、经历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3、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思想。重点:经历用橡皮泥做船的过程。经历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难点:介绍小船的设计方法和优点。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剪刀、牙签、细线、透明胶、橡皮泥、做船材料。教师准备:剪刀、牙签、细线、透明胶。小船。水槽,垫圈。教学过程:一、引入:1、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二、实践活动1、用橡皮泥造船。⑴、说一说,怎样用橡皮泥做成一艘小船?10⑵、学生制作活动。⑶、交流制作的小船。⑷、实验验证。2、制作装载量较大的小船。⑴、要做一艘装载量较大的小船,怎么做?⑵、学生实验;⑶、汇报、评比。⑷、交流实验经验。3、用其他材料造船。⑴、工人造船时,要经历哪些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足之处,进行引导。)⑵、你们造小船,要想做得顺利,要经历这些过程吗?(学生往往把设计、材料准备等一些步骤说不全,注意引导。)⑶、制作时,要注意什么?(用刀安全,同学安全,卫生,垃圾处理等。)⑷、学生制作。4、船的展览会。⑴、参观各小组的小船。⑵、学生评比小船。(要求说出小船的优点,评比依据。)三、总结本课。板书:4、造一艘小船空心越大,排水量越大,载重越大。平衡,不易翻到。造船计划:……11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5、浮力教学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3部分。1、感受浮力。目的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及对手的作用,产生体会。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目的让学生探究浮力的测量方法,并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浮力。3、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块受到的浮力。目的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产生问题,进一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2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沉与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7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