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1小学美术第6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理念目标:(一)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二)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三)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四)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二、全册重难点:(一)重点: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二)难点: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三、教学情况分析: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22、从学生学科成绩分析:309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均。学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中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四、措施: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五、全册课时安排:本学期新授教学30时,机动2课时,总结、考核1时。周次内容课时11、家乡的桥222、新老厨房233、设计小板报244、我的喜怒哀乐255、幽默大师266、灯彩辉映277、杂技表演288、巨大的恐龙299、照猫画虎21010、跳舞的点和线231111、我爱大熊猫21212、五彩斑斓21313、彩色撕贴画21414、星星闪烁21515、皮影2学期授课计划(课时)1、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2、重点、难点。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际: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4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1)桥是艺术品。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2、桥是效益的纽带。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3、桥是历史的见证。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5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拓展《心中的桥》。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学生猜测回答。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6、评述讨论。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7、小结。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前准备6(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3)对“桥”进行装饰。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6、作业。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资料:桥梁就是水上道路,它使人们可以不更换交通工具而直接到达彼岸;桥梁是庄严的史书,它记载着人类战胜自然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功;桥梁是智慧的宫殿,它蕴藏着前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桥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锦上添花,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极好对象。桥梁是赞美诗,它讴歌着科学的力量,技艺的巧妙和劳动的光荣;桥梁是风俗画,它是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的话剧舞台。7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明的纽带。2、新老厨房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法。2、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记号笔、铅画纸、线描画工具。(教师)记号笔、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文的色粉画《厨房》,并提问:画中的厨房与你家的厨房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课题《新老厨房》。2、谈话交流。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的趣事。83、欣赏启发。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欣赏体会。教师重点介绍线描画的表现方法,适当示范线的排列与运用。4、创作表现。学生将自家现在厨房的样式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辅导。5、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适当总结评价。6、小结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教师)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问:谁能帮老师来布置一个厨房?2、集体探究。师生一起完成一个厨房的设计图,在集体探究中学习简单的厨房设计。3、布置任务。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厨房的
本文标题: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7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