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大学心理学》复习题一、是非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所谓“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是指,人们越是在早些时候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越快,而越是最近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越慢。(×)2.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它决定着心理的发展。(×)3.气质有好坏之分,一般公认,多血质的气质比较好。(×)4.奥苏伯尔认为,知识理解的主要形式是知识的同化。(√)5.正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6.内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比较高。(√)7.定型化效应是人们初次见面时产生的印象。(×)8.双因素理论表明,真正起激励作用的是保健因素。(×)9.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需要)越是得到满足,人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10.把“心理辅导人员”也列为教师的角色之一是不合理的,这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事情。(×)11.意志通常只调节人的外部活动,很少调节认识活动和情绪活动。(×)12.气质类型影响到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将来的成就。(×)13.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14.创造性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或分散思维。(×)15.智商与创造性成正比关系。(×)16.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17.期望理论表明,目标的价值越大,也不一定能保证激励的效果是好的。(√)1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只有当一个人低级的需要完全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19.激励的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又称“满意因素”。(×)20.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21.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过程,因此其作用也是最小的。(×)22.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内省法。(×)2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对比现象。(×)24.概括性与创造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25..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灵魂》一书中。(×)26.不同心理学家使用“认知结构”这一术语时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皮亚杰、奥苏伯尔和布鲁纳对此都有不同的解释。(√)27.升华作用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积极方法,又称合理化作用。(×)28.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构成了个人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29.教师的智商越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就越强。(×)3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强调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31.1879年随着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诞生,“心理学”一词开始得到公认。(√)32.感觉是生物最低级的反映形式。(√)33.所谓“先快后慢”的遗忘发展规律是指,先前学的知识遗忘得快,后续学习的知识遗忘得慢。(×)34.气质有好坏之分,一般公认,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类型最差。(×)35.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个体的成熟机制。(×)36.心理防御机制能维护人格健康,因此要尽量使用。(×)3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强调人是由环境所决定的。(×)38.吉尔福特认为,集中思维构成了个人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39.创造性与智商成正比的关系。(×)40.所谓“印象管理”,就是“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因此是消极的做法。(×)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P9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73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人的倾向性或行为变化过程。141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153品德:是道德品德的简称,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2向。201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情绪与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间接的、概括的反映。37关键期:在动物有机体早期有一个很短暂的时间段对某一特定刺激或对象可以形成一种永久性的铭记。120刻板效应:一般是指人们根据经验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和固定的看法。78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187心理健康: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49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94自我效能: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121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134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10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64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118首因效应:是印象形成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268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使人迅速无批评地接受某种信息,并依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培养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51(1)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在操作之前的计划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盲目地简单操作。(2)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作业进行监控和评价的能力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认知要求,生要学会自觉地评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监控并估计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技能效用的认识能力让学生了解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性。2.举例说明大学生品德存在的突出问题170(1)道德认识比较模糊(志)。大学生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对别人评价偏低,对自我评价偏高;对别人评价较多,对自己评价较少;对别人比较严格,对自己较为宽容的问题。(2)道德情感比较消极(情)。常常表现为爱憎跌倒,荣辱不分,情绪易消极多变,既自尊又自卑,对自己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3)道德意志比较薄弱(意)。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水平较低,不善于排除来自内部的情绪波动和外部的干扰与诱惑。(4)道德行为比较差(行)。也有不少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3.简述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31(1)空间距离;距离越近的人们之间接触的频率就会增加,这样更容易相互熟悉、了解和相互信赖,得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相互扶持。但是,有时候离得太近,太了解彼此才导致经常出现各种摩擦和矛盾。(2)容貌与仪表;尤其是交往之初会产生重要的影响。(3)能力与个性;人内在的能力和个性会在随后的交往中对人际关系产生更大的决定性的作用。(4)相似性;人们之间的相似性,尤其是价值观和态度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5)互补性。性格脾气等呈现补充状态的人也会产生人际吸引。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19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体说来,可分为两类,一是发展性目标,二是防治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防治性目标是预防和矫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偏差或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5.简述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242(1)观摩和分析: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师训练方法;(2)微型教学:是指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常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是训练新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3)教学决策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为研究等方法6.举例说明大学生动机冲突的类型91(1)双趋冲突:面临两个都想要的目标,必须取其一;(2)双避冲突:面临两个都不想要的目标,必须取其一;(3)趋避冲突:难以取舍,矛盾。7.简述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73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是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奥苏贝尔把意义学习分为由简单到复杂的三种类型:(1)符号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奥苏贝尔所提倡的意义学习在实际教学进程的实施被分以下三个阶段:(1)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材料;(3)形成知识系统。8.简述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97(1)根据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可以预测其以后的学习动机和行为;(2)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透露了教育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3)长期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9.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214(1)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2)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3)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4)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5)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6)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10.简述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228(1)学术研究者。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加深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学术水平;(2)学生指导者。对学生进行指导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是达成学生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条件。(3)终身学习者。教师必须有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从而推动教学实践不断前进。(4)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教师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5)社会服务者: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地方经济和文化服务,让广大人民获得有用知识、提高公众素养等。11.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3(1)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处在自然状态下的被动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判断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3)调查法。是指通过收集有关资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情况的方法。(4)测验法。是指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被试者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一种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6)定性研究法。是指在自然坏境下,使用开放性访谈、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12.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52(1)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2)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面性;(3)情绪和情感表现出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心境化;(5)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6)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13.试述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2674(1)感染功能(人际间的心理感染、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功能);(2)暗示功能(直接暗示、间接暗示);(3)同化功能(校园中的模仿、从从众到内化);(4)激励功能(心理满足与激励、行为强化与激励);(5)心理调适功能(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适、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适)。1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48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由低向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高级需要的出现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且只有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才能得到一种鼓舞力量。15.品德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156品德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行为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段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道德行动,是道德
本文标题:大学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7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