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重点内容分解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重点内容分解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闫晓枫拿到教材,首先要做三件事:1.通读教材,整体了解全册内容;2.再读课标年段要求,了解相应学段教学目标和要求;3.细读教师用书的教学建议部分,对本学期教学有个整体把握。然后才落实到单元、落实到每一课教学。第一部分分解各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分解每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思考:──阅读课: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有专家抨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教过”,不是“教会”;是轻轻“滑过”,而不是深深“犁过”──我们也常常反思,语文能力的突出表现是“张口能说,提笔能写”,那么,经过一学期教学:我的学生比以前会说吗?还是依然人云亦云,缺少主见?和以前相比,他们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吗?还是拿到一篇文章,依然狗啃刺猬──无法下手?他们能随笔记下见闻和感受吗?还是对着日记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语文不像数学、物理,每节课理性的知识点,会与不会,一做题,立竿见影!语文是感性的、模糊的,讲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厚积薄发。怎么帮助学生聚沙?怎么帮助他们集腋?这就考验我们语文教师的功力了!好,我们先来看,全球对四年级儿童阅读能力的定义:第一,能够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这是比较浅层的直接阅读,大部分信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第二,能够从文章中主动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对文本进行建构;(什么叫“建构”,例如:阅读时,能够主动“链接”经验──如:读到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遇到这样的事,过去我是怎么做的,书中的人物、事件给我哪些启发?今后我该怎样应对?甚至到了高年级,读到文章的写法、结构,能马上链接,想到哪篇文章与本文相似?这就是个人的阅读建构,这是真正的阅读状态。)第三,能从阅读中学习,能够透过阅读提升思考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学到怎么思考,怎么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第二点和三点,能力层次要高一些,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提取或者建构新的意义。这样来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阅读课──只教课文,只教识字,只教朗读,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就会缺腿。离开老师帮助,学生独立阅读就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思考,针对二年级下学期,教学每一课之后,究竟能给孩子留下什么?马上进入中年级,为孩子的学习做哪些准备?-就本册教学,除识字、写字、学习朗读而外,我们还教什么?概括性的做个提示:(三个方面)(1)积累、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积累就是在积淀语感经验,就是吸收;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低年级教材的特殊性表现在──课后练习呈现的比较单一,除了“朗读课文”“抄抄写写”和初步的积累以外,没有其他的提示。这就考验了我们用教材教的能力。考验我们是不是一位敏感的语文教师,遇到特殊的语言现象能不能抓住?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不能捕捉到?(如:运用修辞的语言,画面感很强的语言,表达细致、准确的语言,典型的语言范式,留白的语言等等)它们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如何朗读理解?如何学习运用?(2)习得方法与习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读懂,而且会读。就二年级来说,习得哪些阅读方法呢?如: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究竟怎样联系语境?怎样链接生活经验?)借助图画阅读;也能结合语言展开想象;(怎样调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能把认为关键或重点的词句圈划下来;学习读懂一段话的方法:能找到一段话的中心句、一句话的核心词;学习默读,能提取需要的信息,也能针对不懂的词语、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时,怎样做到一边读一边想,留下思考的痕迹?怎样从语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并积累课文中渗透的自然、社会、生活常识;……(3)生命启迪及精神影响:低年级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人文主题大多是显性的。比如“热爱自然、团结互助、诚实、不轻信别人,要主动实践”等等。教学之后,这些思想都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上罗列的:语言、方法、精神思想──最终将成为孩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淀下来。试想,老师们备每一课前都要想,这节课打算给孩子留下什么?积累哪些语言?培养哪些能力?怎样积淀语感?……──我们“教什么”就明晰了!我们就不是仅仅围绕课文内容打转,而会把目光关注到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培养能力上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再来分解每个单元要“教什么”: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1.诵读为主、积累语言。本单元文字隽永,语言灵动,许多语段值得背诵积累。做个硬性规定,背诵:1、2课全文,第3课最后两段。重点学习积累以下句式:(1)积累一组反问构成的整齐句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找春天》每一句话,既是反问句,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组合起来像一首结构工整,语言灵动的小诗。我们可以尝试仿说: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那是春天的什么?小鸟在窗前枝头欢唱,又是春天的什么?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也可以比作春姑娘的什么?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一写。不要仅仅停留在积累层面,也要学用语言。让孩子明白,原来,春天也可以这样描绘。(2)感受一段话中句式的整齐、和音乐美原文是一段话,我们换种方式,排成诗行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我们听到了她,在风筝尾巴摇啊摇;我们闻到了她,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我们触到了她。在桃花、杏花枝头笑……句式的整齐、韵律、音乐美就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读,这段话的层次结构也清晰了。稍加点拨,孩子自然可以悟到。2.从读学写,学习怎么观察、怎么写具体:-(1)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找春天》,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示了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的方法。作者说,“我们看到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她,触到了她。”这是观察的角度:可看、可听、可闻、可触摸。怎么写具体?展开联想和想象:“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摇啊摇……”多有意思,春天就藏在不同的景物和现象中。熟读后,可以提示孩子也可以像作者一样,调动感官去体验。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比如:一个晴朗的日子(或者一场春雨过后),带孩子到操场上去体验,看看,听听,说说发现;深呼吸──闻一闻,再摸一摸,说说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只有经历,才能学会观察,才会写具体。(2)学习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小鹿的玫瑰花》后几段,同是介绍玫瑰,黄莺说的是形和色,微风说的是香浓的味道。而且,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原来,写玫瑰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以及个人的感受几个方面来写。让孩子练习写写喜爱的水果、花草或熟悉的动物,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写。(3)体会连续动词再现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学习写具体。为了表现内容和情感,课文多处语言用连续动词表达,既再现了当时情景,写得也很具体。这就是范例!比如: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找春天》几个连续动词,再现了孩子们迫不及待、投进大自然怀抱的情景。朗读时,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透过这些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好,读出这种迫不及待!如果去掉这几个连续动词,直接写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意思有什么不一样?接下来,迁移运用: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比如下雪了,怎样用连续的动作表现你们的心情?打球时呢?有没有这种体验?本单元教材中,这样的表达有多处,老师们要给以关注,启发孩子学习写具体。3.学习借助插图理解诗意。-学习古诗,最佳策略是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们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文配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要用好这一资源,借助插图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例《宿新市徐公店》:图中从哪儿看出是“篱落疏疏”?哪儿描绘的又是“一径深”呢?为什么说“飞入菜花无处寻”呢?借助插图,你又理解了其它哪句诗行的意思?引导孩子借助画面理解,能够比较轻松地体会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另一个任务是,借助插图,结合古诗编故事,发展语言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课后作业,要保证落实。4.学习在矛盾处质疑。前文说“你的玫瑰花白栽了!”后边又说“没有白栽!”为什么这么说?要启迪孩子学习在矛盾处质疑,学会思考。5.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习用比喻句来表达。(p16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引导孩子说写比较复杂的句子,要落实到笔头,动笔写一写:成熟的蘑菇像一把撑开的花伞。(尝试加入修饰成分)6.开展“寻春”语文活动。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就布置观察任务。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记录春天。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春天的郊外等等。每个孩子至少选择1──2个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还可以补充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读物。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用手机拍眼中的春天,然后配上文字;也可以积累摘抄描写春天的语段;最后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教给孩子怎么联系。如《泉水》,学习伙伴问“天然水塔”是什么意思?教学时,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启发孩子怎样寻找答案。好,联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句话可以猜出“天然水塔”的意思?──引导孩子发现“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显然“天然水塔”是指山上的泉水。这时,可以讲给孩子,因为大自然常年的雨雪积聚下来,源源不断,所以称为“天然水塔”。这是在教方法!2.学习从相似语段中提取不同信息。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由结构相似的语段组文的。第5课《泉水》四个语段结构相似,每个语段写了泉水的一个特点。要引导孩子初读每一段时想一想,泉水在和谁说话,在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和打水的姐姐说──很多和火红的杜鹃花说──很清和果树说──很甜和画眉鸟说──琴声很美──这就是在做读懂自然段的训练!──然后再细读,引导孩子朗读时突出强调不同的词语,读出泉水不同的特点,也读出泉水自豪、无私的品质。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也有相似语段,可以引导孩子提炼:我们分别去哪里寻找?知道了雷锋叔叔的什么事迹?引导孩子把一篇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线索拎起来了,思路就清晰了。这既是在练习把握一段话的意思,也是在训练思维!3.学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二年级下,我们怎样帮助孩子理解?例如,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习伙伴说,“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理解这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结合诗文中的事例,以及孩子们了解的雷锋事迹来理解!这句话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行动,奉献爱心,人人争当活雷锋。──这一层怎么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后小泡泡中“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这句话,让孩子们说说身边的感人事迹。简单点说,就是先联系课文,再联系生活。但让孩子领悟方法,需要长期训练。4.“读读背背”要大致理解意思,再积累。“读读背背(记记)”包括每一课、每一语文园地要求积累的短语、谚语等等。要求:要大致讲解意思,理解了才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助于转化为孩子的积极语汇。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啥意思?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非常快乐!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然。另外再次强调:本册教材,要求选择背诵的3篇课文,5课《泉水》9课《日月潭》12课《北京亮起来了》,统一要求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语言优美,可以有效体会一些短语和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5.开始学习默读。本单元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首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要借助这篇长文,开始训练默读。正确的默读方法是只转动眼球,不动唇、不指读。但孩子刚开始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首先纠正孩子不动唇,指导孩子用眼球由词到句,由句到行进行扫视,一开始不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重点内容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8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