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在我市已实施十年,特别是2010年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以来,经过实践与努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现本人就工作中自己从小学语文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方面发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相应的对策做些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一、主要成绩纵观全市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作业等,整体情况较好。教师们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落实学科规范化教学常规,扎实双基教学,加强教学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一)教师在备课教案中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发挥备课的作用。2.多数教师备课态度认真,能写详案,教案书写工整规范。3.教案项目比较齐全,有成绩考查表、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流程、课内测试练习、教学反思等。4.教师认真解读教材,深挖“四基”,达到“四明确”,准确、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深挖每一课时所要落实的基础知识点、基本能力点、基本方法训练点和基本思想教育点,达到明确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难点,明确教材特点,明确教材疑点。5.基本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预设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安排好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如师范附小的教学设计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开来写,把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凸显出来;还有的教师在教案中明确标出“知识点、能力点、创新点、设计理念”等,加强了具体教学环节的目的性。6.能够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小结的实效性有明显提高。如:能够从“成功经验”和“反思问题”两方面进行实实在在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经验积累。(二)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师生共同发展1.课堂流程完整。课前执行教师候课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室回荡学生嘹亮歌声;上课伊始师生起立,相互问好,进行课前一分钟训练;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下课前指导学生做好下一节课学习准备;下课后,师生起立,相互说再见,教师护送学生走出教室。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重点难点比较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较好。3.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比较正确地摆正主导与主体的位置,不但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为学生服务,怎样教会学生会学。工农小学张玉艳老师在讲《喜爱音乐的白鲸》一课时,能够组织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那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正在正在形成,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逐渐增多,参与的热情日渐增高,教学效率也日益提高。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探索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5.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字词句教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本位得到了更有力的突出,教学时做到精讲精练。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一是重视语言的积累,字词句教学得到加强。如三台中心校曲会萍老师执教的《寄给青蛙的信》,老师把形声字、多音字归类在一起练读,并注重低年级说话训练。二是重视词句的理解,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多数教师注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采用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词句。兴隆中心学校张丽娟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的训练:“黄色花淡雅,生活就像黄色花();白色花高洁,生活就像白色花(),紫红色的花热烈,生活就像紫红色的花()。”在教学中落实了词语的运用和积累。绝大多数课教师做到了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也进行了人文的熏陶。进修附小张秋红老师执教的《豆腐颂》一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豆腐的美积蓄在学生的心中,语言的美丽萦绕在学生的脑际。6.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本,朗读、默读、浏览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出现了学生的精彩感悟和回答。师范附小严文臣执教的《咚咚》、鸡鸣山中心学校于红伟执教的《捞铁牛》时,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朗读和默读、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龙家中心学校衡占老师执教的《马》时,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朗读,在朗读中思考。城子街刘春梅老师在《夜莺的歌声》教学中反复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7.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课前,能够让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课上,能够引导学生适时合理地运用资料。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单项作业,也有综合作业,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不仅重视双基,更关注学生能力培养。2.学生作业总体情况较好,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逐步形成。3.练习册能够及时布置,及时批阅,能够让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做二次批改。4.作业批改得较细致,批改形式具体表现为详批详改、学生自改等。尤其是作文,基本能做到眉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对于学生的好词好句均能够做上记号,并在总评中写好激励性语言。如其塔木中心校孙颖老师对学生李志刚的《老师的节日》习作批语这样写到:“小作者仅仅通过一件小事,叙述了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朴实的语言,细微的表达,给人以感染,若能注意语言精练一些,不写错别字,文章就会更好了呀,加油!”教师的批语中注意人文性,意见中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批语更富有激励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二、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教师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对备课存有极大的应付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1.备课与上课脱节,无实效。有的老师完全局限于教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仅在教参和学生间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有的教师则把备课当成是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深钻教材,也没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楚的授课思路。多数备课是在抄教参,简单化、模式化严重,与上课基本是“两张皮”,没有实用价值;还有的老师,平时基本不备课,专等检查前突击完成,备课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实现资源共享,但很多老师“发明”出“一人备课,多人使用”或者“分摊备课,集体共用”的轮流备课制,从网络上复制下载的现象十分严重。2.备课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教师通常只注意思考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忽视对一个单元板块或整册教学的研究和规划;即便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经常也只是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只注重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却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忽视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却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造成教学设计缺少规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3.只重视当堂教学,忽视教学后记。教后记应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情况的及时反思,应是以反思为主的融理论思考、教学实践的反思型笔记,能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多数教师未加重视,往往是三言两语应付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4.教案缺乏完整性、实效性。(1)教案项目不够齐全,少数教师没有写课前准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2)少部分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只写大的教学环节,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措施体现少。(3)存在少部分教师机械抄袭其他教师教案与出版社发行的现成书本教案的现象,教案缺乏独到见解的教学设计。原因分析:一是语文老师课时负担重,作业批改量大,且大都兼任班主任,日常教学事物繁杂,加之语文备课的时数太多,语文教材又频繁修订,老师的备课压力很大。二是很多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对备课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及惰性心理,未能踏踏实实走进文本,未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环节设计,出现了备课上课脱节的现象。三是学校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一般只看结果,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杜绝措施,导致备课走入“恶性循环”。(二)课堂教学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审视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的老师不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自己的这堂课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的老师的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连续不断地讲话,连珠炮式地提问,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慌里慌张地对答,快速扫描式地观看,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学目标制定不准。“不准”意味着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也就是与学生认知特点,现有水平不符,与教材要求有差距,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级教师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让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很明显,这样的教学要求就是对年段目标、对教材要求把握不准。类似这种拔高教学目标的现象在“积累”的教学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让学生背下句子的含义;本只要求熟读、大致了解诗意的儿童诗,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去解释。还有个别现象是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三年级教学认读生字仍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声韵分开拼读”,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是“教”。②教学目标制定不全。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三维目标不能有机融合,顾此失彼。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灌输,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植;或者三个维度的目标完全割裂,平均用力,一节课试图三方面目标同时实现,导致语文课成了“四不像”;或者过于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③教学目标制定不明。有的老师目标随意性极强,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目标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有的老师甚至自己都不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落实,目标制定极为模糊,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无从谈起。原因分析:一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定势及应试思想的影响。由于考试内容偏重知识体系,为追求高分数,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二是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尚模糊,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在处理过程中顾此失彼。三维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该是有层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仍是主体,在这基本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关注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三维目标应是互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