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10月14日第一次活动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上课前,徐兴华、张秀玲两位主任问我:教学上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学生不买我的帐。课堂上不管我怎么努力,学生都不搭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上我和学生更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把问题提出之后,课堂上静悄悄的,举手的同学很少很少,尤其课上的最后几分钟,我直接放弃了本节课的部分内容。课后,我们一起寻找症结所在,针对这节课大家谈了很多,并且在常主任的指点之下,我们由单纯地讨论这篇课文的处理跳出来,去研究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针对课堂上的静悄悄,我们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没反应是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大或者说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次问题太多了,应该整合一下。张秀玲主任甚至记下课堂上我提了几个问题,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出现“冷场”。这样,问题就慢慢集中在了课堂提问的设计上,最终我们将研究的重点定为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之后我是边学习边实践,主要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难易程度、提问的切入点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展开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我还从网络、书籍上搜寻了优秀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对于提问的基本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问题不能太多,要抓住重要问题贯穿始终。从头到尾只问不讲、满堂问,似发连珠泡,学生没有思考余地,只出耳不动口,只能快速应付了事。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做到少而精。要想少而精,就要选准提问的时机,找好切入点。这点我们都很清楚,一般都是问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留白处。2、提问不能过易或过难。提问过易,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便能对答如流。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毫无意义,说白了就是浪费时间;提问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造成了学生对问题的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那么,怎样才能“适度”呢?我们通常所说的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就是一把衡量适度的尺子,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过积极思维,能够回答上来为宜。3、提问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其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三秒钟,让学生冷静思考分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等。所以课堂提问不能走过场、赶速度,否则,提问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10月20日第二次活动这次我讲的是《风娃娃》,我的设计是以“你长大了,可以帮人们做事了”为突破口,抓住两个关键问题来展开教学:风娃娃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大家都责怪他呢?这次的卡壳出现在两个问题的衔接之处,我最初是这样设计的——课文中出现了我们没学过的一个标点符号,他叫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那他省略的是什么,风娃娃还会做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不做声了。课后讨论的时候,徐兴华主任谈了她对本课的处理方法,当时她说的做法我记不清了,因为我和张秀玲都有不同的意见,觉得老师不同,学生不同,效果不一定好。但是,我们有一个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课堂上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拉进文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虽然我俩的风格不一样,但是有些做法是可以借鉴的。刚才的环节就借鉴了一下她的处理方式,将我的设计改为——可爱的风娃娃们,你们还想帮大家做什么啊?到其他班上课时,我就用了这个设计,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很多想法,这样思维开阔了,省略号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这两个设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风娃娃还会做什么”是让学生去为风娃娃考虑,而“风娃娃们,你们还想做什么啊”把学生变成了风娃娃,他们现在是为自己思考,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次活动,对于后面的研究我又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我请了学校的三位同事给我帮忙,跟踪听课,记我的提问和学生的反应,借以分析、反思我的提问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建议、改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提问。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改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筛选,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提问方式。转换角色以前我会这样说——如果是你(如果你是文中的**)会怎么办?自从听了徐兴华的建议,我开始把学生直接当成文中的人,这样的角色转换更直接、彻底。《风娃娃》一课就更多地使用了这种方式。“风娃娃,你想怎么做啊?”“风娃娃们,你们还想帮人们做些什么啊?”“风娃娃们,以后你们打算怎么做啊?”示弱求助大家可能有这个体会,如果让学生给老师帮点忙,拿个什么东西,学生都很愿意。把这种“帮助”引进课堂效果也特别好。“老师有个不懂的地方……”“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老师又有不明白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激励竞争小孩子都好胜,可以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展开教学。“谁还有更好的想法?”“我可以做得更棒!”这些具有煽动性的话语常常让学生跃跃欲试,课堂小手林立,“我”“我”不绝于耳。启发诱导学生是需要启发的,没有学生能在一开始就很轻松的抓住问题的本质,需要老师的启发。《父亲和鸟》一课最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学生的回答总是不能深入下去,我就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之首,有的揭示文章中心,有的概括主要内容,有的是全文的线索……读课题后,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问一问“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不要叶子行不行?”《称赞》一课也可以用课题质疑法:谁称赞谁?为什么称赞他?称赞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点睛设问根据文中的中心句设置问题。中心句就是文中的总括,是文章中心的揭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于离题太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如《父亲和鸟》一课第一句就说“父亲一生最爱鸟。”我就抓住这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哪看出父亲最爱鸟”展开教学。总而言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是研究的深度还尚显肤浅,到目前为止,还有两个领域是我不敢涉足的。一是语感方面,二是某些思想方面的。同时,如何进行问题的预想和应对?如何面对启而不发的学生?这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大量的研究证实,提问仍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是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的问题都有一样的效果。有一些是十分有效的,另一些可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以下这几条建议是从一些出色的教师相关的研究中搜集到的1.作为课堂计划的一部分,列举出精心设计的问题。2.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之中。3.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思考时间是必不可少的。4.为了评估学生们对事实细节的掌握情况,封闭式问题是最有效的。5.开放性问题(以“如何”“为什么”或“什么”开头)一般应请学生在更大的广度上作出各种可能的回答,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6.当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之后,老师的反应对小组讨论的进程有重要影响。7.即使学生对答案并不完全确定,也要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作出回答。8.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进一步澄清问题并获得更深入的回答。“为什么”是一种很有效的引导性问题,它可以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9.避免过多的问题。10.好的老师提问在自愿者和非自愿者的几率保持一种平衡。尤其是在那些不愿意举手的学生知道答案的时候,提问他们会更好一些。11.可以让所有学生简要地在纸上写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12.寻求各种可能的答案,让所有的学生成对或者分成小组讨论。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于永正主编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电子图书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