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音乐第12册教案(人音版)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2册(人音版)第一单元《青春放歌》(2课时)第一课时《拉起手》第二课时1.《拉起手》2.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第二单元《亚洲弦歌》(2课时)第一课时1、听赏《摇篮曲》2《运动会开幕曲》第二课时欣赏《摇篮曲》第三单元《doremi》(2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doremi》。欣赏《doremi》第二课时《doremi》。(复习)、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第四单元《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各地民歌。(二)欣赏一组民歌。第二课时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仔细欣赏一组民歌》第五单元《火车来了》(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西洋乐器。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第二课时《歌曲《火车来了》》第六单元《美妙的音乐》(3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第二课时《介绍《致音乐》的由来》第三课时播放《幽默曲》2第一单元青春放歌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拉起手》。(二)欣赏:《行星组曲》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一、教学目标:(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二、教学重点:三连音。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四、教具:录音带、手风琴。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拉起手》(二)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拍练习。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3.力度记号。4.复习音名二、教学重点:三连音。三、教学过程:(一)听辩节拍(二)欣赏《行星组曲》。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2)三连音。3.导入新课:(1)节奏听辩:①XX|X.XXX|XXXX|X.X‖②0X|X.XXX|XX0X|3X.XX‖(2)读、拍、唱、上述节奏。(3)复习三连音:XXX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四)堂上练习: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一)歌曲《拉起手》。(二)活动与练习:1.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2.听辩变化音。(三)常用变化音知识。二、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略)(二)听辩变化音。(练一练④)(三)音乐知识:常用变化音记号。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4.书写方式。(四)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练一练①②)1.学唱《拉起手》2.复习《国歌》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情绪、感受)(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4(5)跟录音伴奏演唱。第二单元亚洲弦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二)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三)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3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亚洲风格特点的歌曲。(四)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二、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听赏《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二)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三、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四、教学过程(一)听辩音程与和弦:1.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2.听辩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3.要求:听辩和声的色彩。(二)听赏《摇篮曲》。1.欣赏录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2.听弹奏看歌词,了解作品内容。3.复听并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体会变化音的作用。4.感受带XX.XX―|节奏的旋律效果,出现了多少次?5.找出相同旋律与不同旋律,感受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三)听唱歌曲,熟悉旋律。(四)与《运动会开幕曲》比较,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拍子:变换拍子。52.节奏:先短后长。3.旋律的走向:下行。4.速度:稍慢。5.小结: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6.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五)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奏:按课本要求进行。2.辨别乐器,说出属于哪个乐器组,并把答案写在括号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一、欣赏《摇篮曲》1.充分利用范唱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的话可多听几遍。歌曲的介绍可少讲一些,留给学生在聆听范唱后进行简单的讨论或议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析。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歌曲艺术处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一试,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学生真正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3.注意教歌方法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歌曲较长,速度较快,其中有男、女声交替演唱等。为使学生尽快学会、唱好这首歌曲,可多利用录音范唱,并辅之以听唱法。尽量不用将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地进行视唱的方法,因为这样会改变歌曲情绪,使学生失去兴趣。4.编配打击乐伴奏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邮递马车》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可选用两、三件打击乐器,如串铃、双响筒和铃(或三角铁)等。节奏型可让学自行设计,以模仿马车行驶的音响效果。二、欣赏《运动会开幕曲》1.注重感受音乐这两首歌曲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教师先不作任何介绍,仅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引导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讲解必须十分精简,切不可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给6学生。2.模唱欣赏曲中的片段这两首歌曲中部有比较突出的、简短的乐句,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比如:《摇篮曲》中的开头第一句(课本上有旋律性示意图)。《运动会开幕曲》中的:和和可以在欣赏一遍以后,挑出个别的乐句(如上例),让学生模仿学习,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3.比较的方法这是欣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事先提出听辨要求),并注意对比的难易程度(对比力求明显,使多数学生能够辨认),例如课本上要求学生听辨3首歌曲片段各是哪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歌曲?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欧洲歌曲也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只要选择的歌曲对比明显,学生比较熟悉,多数学生应该能够辨别。三、欣赏“亚洲民间器乐器曲片段”1.感受乐器音色和认识乐器这里选择的4首器乐曲片段,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几种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够听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其他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画面,注意聆听乐器的实际音响。有条件的话,使用音像资料和软件。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采用先不向学生介绍乐器和乐曲,而是先听音乐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辨别乐器及其音色特点。或者在课本上的4种乐器和乐曲当中做选择。然后进行讨论、归纳。还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平时了解、喜欢的亚洲音乐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做一两种乐器。四、与地理课相联系六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正在学习世界地理。亚洲部分是否已经学习过,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了解。本单元涉及到的亚洲国家地区知识,要和地理课上的内容相联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不必过多讲解。7第三单元doremi一、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doremi》。(二)欣赏《doremi》。(三)五线谱知识学习二、教学目标:(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Re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手风琴。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学习歌曲《doremi》。(二)五线谱知识学习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三、教学过程:(一)发生练习(略)(二)听拍节奏:1.XX|XXXXX0|2.XX|XXXXXXX.XX|3.X|X.XXXXXXX|(三)学习《doremi》。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1.分析歌曲节奏的点。2.读拍难点节奏。3.再听录音范唱一次。(1)说出歌曲的情绪(2)那些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4.学唱歌曲。(1)跟琴学唱谱。(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歌词。(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8旋律特点:上下起伏同音反复上下起伏歌曲处理: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5.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6.五线谱:口诀学习加上儿歌学习。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一)《doremi》。(复习)(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三、教学过程:(一)学唱与欣赏《DoReMi》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二)“实践与创造”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9第四单元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教学内容:(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二)欣赏一组民歌。(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四)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三、教学重点:欣赏各类型的民歌。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VCD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三)民歌欣赏:1.民歌介绍。(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第12册教案(人音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