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小议竹子在庭园中的运用
小议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介绍,让人们重新认识竹子的独特魅力。让竹子这一乡土植物在21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关键词:竹子现代园林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国内的设计师却以引进种植国外的植物为荣,国内的园林界迅速掀起了一股引进国外园林植物的热潮。而作为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竹子,却鲜有人问津。可喜的是,这几年来,引种热潮已开始减退,取而代之的是乡土植物重新得到重视。一中国竹类及其分布,以及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1分布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为丰富大国家之一,约有40属400多种,约占世界已知竹种的三分之一,有“竹子王国”之称。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约150种。中国竹子的分布可划分为5大竹区。①北方散生竹区包括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南部和河北西部等地区。约分布竹类10属29种10变种和变型。该区竹类以散生竹为主,如巴山属、刚竹属。②江南混合竹区包括四川东南部、湖南、江西、浙江及福建西北部,具有散生竹和丛生竹混合分布的特点,既有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等散生竹类,又有慈竹属、簕竹属等丛生竹类。③西南高山竹区包括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该区主要以箭竹属和玉山竹属等合轴散生型高山竹类为主,一般分布在1500~3800m或更高地带。本区间或有箬竹属、香竹属和方竹属种类分布。④南方丛生竹区分为两个亚区。华南亚区:包括台湾、福建沿海、广东南岭以南及广西东南部,主要有箣竹属、思簩竹属等丛生竹类,也有复轴混生型种类。西南亚区:包括广西西部、贵州南部、云南大部,主要是牡竹属、巨竹属、空竹属、泰竹属等丛生竹类型,尤以牡竹属为多,是该属地理分布中心。⑤琼滇攀援竹区包括海南岛中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西藏南部边缘地带。本区竹类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种攀援性丛生竹类,如梨藤竹属、藤竹属、箣竹属、思簩竹属的一些种类等。我国东部、黄河以北至山东半岛一线的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区,虽然不是竹类的主要分布区,也仍有局部的栽培竹林或山地上有零星分布的野生竹类,但种类较少,无特有属,特有种也少,辽宁东部山地的野生竹种辽东苦竹(PloioblastusChino)是我国已知分布最北的竹种。2竹子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竹子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已经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关传友对中国历代竹子造园史作了深入的考证,认为竹子的造园活动同步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端”。从周秦开始,竹子已经被用于造园中。唐、宋时期,竹子在造园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南宋宰相洪适在《盘洲记》中记载:“两旁巨竹俨立,斑者、紫者、方者、人面者、猫头者、慈、桂、盘、笛、群分派别,厥轩以‘有竹名’。”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竹类植物园。明、清时期,竹子造景达到了鼎盛时期。江南园林几乎无园不竹,竹景成了江南园林艺术的代表;竹与石头、亭子、水体、园路等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园林景观。二竹子的观赏和生态价值1观赏价值形态优美,不同种类高矮、叶形、姿态、色泽各异,用作景致搭配效果理想。竹叶有软纸质的质感、常年绿意昂然。2生态价值竹子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比一般树种大,常年绿色,光合作用和净化空气能力比其他树种强,且吸附粉尘和有毒气体、降低气温和噪音等方面都有极强的作用。另外,竹林具有庞大的盘根错节的地下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防震能力强。竹类植物属浅根性树种,鞭根系统横向发展,一般处于50cm土壤中,对城市的地下管道、线路等地下设施无影响,且竹子是常绿树种,不容易开花,无花粉传播,不影响环境,对有些不适宜种植深根性或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竹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竹子年年更新,一次种竹,管理得当,可持续生长几十年,而景观依旧。种植密度大竹子可以一次成景,密度小也只需3年即可成景,比许多树种成景快。三竹子常用的造园手法1统一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以大面积竹林面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不仅有掩饰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2强调空间部分竹类,如佛肚竹、金丝竹、香妃竹等,其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植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常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中心点。3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4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5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如用竹建造的“竹亭”。6柔化建筑的生硬线条选择较低矮的竹类,如观音竹、凤凰竹等,在屋基础、墙脚种植,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质地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使得空间显得柔和而富有生气。7指引景物应用丛生型的竹类,如绿竹等,在空间中衬托或指引出景物,使得景物因其株形大小、形态外貌、色泽和质地而突显出来,且更容易被察觉或发现。8形成框景的焦点庭园配置中,常以竹类作为框景的焦点,如黑竹、唐竹,有时搭配松柏与石景作凸出的配置,以此所形成的自然的框景,是人们游园时格外钟情的精彩景物之一。9改造地形地被竹如岗姬竹、稚子竹,可依照庭园的地形起伏,作高度不等的变化,栽种此种竹类可适当加强高耸的感觉,如果是缓和起伏的地势,种植位置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定。四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1竹子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房地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竹子开始在现代居住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架空层绿化中。2竹子在现代城市街旁绿地中的应用近年来城市绿地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街旁绿地。在这些街旁绿地中,人们随处可见竹子的身影。竹子在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其造景的功能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认可。3竹子在现代开放式公园中的应用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许多城市公园逐渐免费向所有市民开放。在这些现代开放式公园中的,竹子成为了主要的造景材料之一。在这些开放式公园中,竹子以片植的形式种植,获得了很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4竹子在现代建筑中庭中的应用中庭大约起源于2000年前的古罗马。中庭作为公共空间,使人停留、休憩、交谈,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现代的大型公共建筑,如购物城、图书馆、美术馆、机场候机楼和大剧院等都设计建设有精美的中庭。而竹子是这些现代建筑中庭的主要造景植物之一,为人们营造了舒适的公共休憩环境。例如,在上海浦东新机场中心航站区中,法国设计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以竹子为主景的园林景观,以体现新机场作为中国东方门户的特色和展示中国东方园艺的独特神韵。在广州的新白云机场登机大楼里也运用了竹子造景,获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5竹子在屋顶花园中的应用在罗马时期就曾有屋顶花园,例如庞贝的狄俄墨得斯府第。到了20世纪,受到美化城市、建设休闲空间以及在拥挤的城市中提供休闲绿地等需求的推动,运用钢材和混凝土等新的建造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更加坚固的屋顶结构,从而促进了屋顶花园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小型竹种的地下茎较浅,又是水平扩展,盘根错接,不需要狠深的土壤,而且具有常绿性、体轻,又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是理想的屋顶花园植物。6竹子在现代都市庭园中的应用现代都市里居住密度高、私人空间不足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问题。于是一座拥有自然气息的现代庭园成了人们的一份安慰剂,一种心灵的滋补品。在这些精美的现代都市小庭园里,竹子往往是造景的主要材料。7竹子在现代别墅区中的应用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全国别墅市场的开发,许多别墅区如北京渡上别墅区、香山甲第别墅区,天津水晶城,广东广州“清华坊”、深圳万科第五园,上海虹桥的中华圆别墅区等,都采用竹子作为主景材料。如上海虹桥的中华圆别墅区的植物景观以竹子为特色,每栋别墅的宅前屋后竹影稀疏。深圳万科“第五园”,竹子以群植,片植的形式栽种于中心广场,池塘边、亭、楼、阁、水榭附近也用竹子点缀,形成了美丽的竹景。广州清华坊采用中国民居形式,每套宅院均有前庭、天井和后院,点缀着翠竹。常年绿意昂然的竹子,邗门前的石鼓、前院的大鱼缸,使整个别墅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8盆栽观赏竹子历来是盆景的重要材料之一,既可单独盆栽成景,也可与其他材料配置成景。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喜欢在客厅、阳台种植一些盆载竹子。尤其是北方因露天栽植冬季气温过低而无法生存,人们喜欢将盆栽竹摆放室内观赏。五结束语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园林界逐渐趋于理性,开始从改革开放的拿来主义、崇洋主义回归本土文化的思考。于是中式设计思潮开始兴起,园林植物的运用也逐渐趋于理性,引进国外园林植物的热潮开始冷却下来,乡土植物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开始得到设计师的高度关注。作为在中国园林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的竹子,也已经在中国的城乡建设中得到使用。加上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大量的竹苗供应商大力开发、种植观赏竹,进一步促进了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参考文献[1]刘金.观赏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2]NelsonR.Hammer.InteriorLandscapes.UniteStates.RockportPublishersInc.1999[3]杰米·德瑞.Patio事物所作品集(上、下).广州:百通集团.2005.10[4]美智子·里科·诺萨.现代日本庭园.广州:百通集团.2004.7[5]吕樱梅.都市绿地.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本文标题:小议竹子在庭园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