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指导(详细)《红楼梦》一、《红楼梦》概述《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二、《红楼梦》的意义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三、《金陵十二钗》判词对应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贾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秦可卿】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四、人物塑造的巨大成就(论述、简答题)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金瓶梅》1.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专门记录人物的轶闻琐事,主要是记录一些士族人物玄虚的清谈和奇特的举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有代表,其中,《新亭对泣》、《刘伶纵酒》、《周处自新》、《王蓝田性急》、《王子猷雪夜访友》、《王戎俭啬》、《望梅止渴》等则小品,非常生动传神。【志怪小说】专谈鬼怪神异之事,所谓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是当时神仙鬼怪思想盛行和佛教广泛传播影响下的产物。干宝的《搜神记》最有代表性,其中,《三王墓》、《韩凭妻》、《紫玉》、《董永》等篇,很有浪漫色彩。2.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体裁。开始了有意识创作小说,标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皆铺张其事,增饰文采,情节曲折,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首次把我国古典小说引向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3.元明清长篇小说: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期终于到来。长篇小说领域盛况空前。神魔小说有吴承恩的《西游记》,世情小说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历史小说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古典小说的体制发展到完备的地步。4.章回小说:是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展开情节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源于宋元说经、讲史话本。5.《金瓶梅》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地描写家庭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6.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7.《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贡献:a.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在《金瓶梅》之前,所有的长篇小说都经历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代累积然后由文人加工写定的过程,《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b.第一部世情小说。【神仙鬼怪《西游记》、帝王将相《三国志演义》、英雄豪杰《水浒传》】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从而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聊斋志异》1.艺术成就:a.“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述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纪昀所谓“一书而兼二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b.“花妖狐魅,多具人情”c.情节结构,既有一定的模式性,又有生动灵活性。d.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的诗化语言《儒林外史》1.意义: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2.鲁迅评价:“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a.杰出的讽刺艺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写实。据实摩写,情伪毕现。】【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2.前后对比、暴露原型。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b.“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结构4.语言特色: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白话。《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长篇小说,其语言几乎全为白话。吴敬梓长期生活在安徽、江苏,属于江淮方言区,但是《儒林外史》的语言的主体,则是当时的官话;书中出现的方言,也是经过提炼而较为规范的。因此,它不是方言小说,而是前人所称的“国语的文学”,“模范的国语读本”。先秦诸子导读一、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孟子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三、荀子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四、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五、庄子名言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六、法家名言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慎子》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治国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商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韩非子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