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的物理教师徐长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一、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从实验入手,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动手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规律,并应用所学的规律解释身边的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和大气压强的应用。本节课是课标中三大一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中“机械运动和力”的部分内容。大气压强的知识虽然并不是很难,但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并不是空洞乏味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作用不容忽视。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和三维目标确定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来学习大气压强,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大气压又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大气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对它既熟悉又陌生,所以本节课应着中实验的设计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感知大气压强。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实验之外为了提高效率,便于学生理解,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重点实验进行动态分析,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五、教学过程针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并提出问题,抽水机为什么可以将水“抽”到地面上?对抽水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他的原理并不熟悉,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然的引入新课。(二)、动手实验、探究新知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虽然普遍存在,但学生对它的感知并不深刻,所以我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一、喷泉实验;实验二、一拉罐是被什么力量压瘪了;实验三、试管上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用桌上的器材,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其中覆杯实验比较容易操作,却可以很好的证明大气压强,所以我选择此实验帮学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再让学生举生活中大气压强的例子,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将书本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易于知识的理解。2、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是托里拆利实验,但由于此实验不适合学生操作,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对同一个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所以让学生用已有的器材,设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用吸盘、玻璃板和弹簧测力计的方法测量。由于此实验误差较大,所以只注重方法而不用强调结果。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计算方法,所以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托里拆利实验,并加以分析。(见课件)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原理。通过上面实验知道了标准大气压的值,但学生对这个数值并没有感性认识,所以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看一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10.34米高的水柱,再让学生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让同学模拟,充分感受大气压的大小。介绍两种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说明它们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学会金属盒气压计使用方法。3、大气压强的应用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次来更好的突破难点。最后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内容解释抽水机原理,教师用课件帮助分析,是教学内容首尾呼应,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三)、回顾经历、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何收获,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此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总结收获,同时提出疑问和困惑,以便总结教学和弥补不足。(四)、思维延续、不断探索学习了大气压强之后,学生难免提出各种问题,所以可以选择适当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由于本节可内容较多,所以将大气压强的变化留作课后思考,让学生仿照教材自制压强计,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五)、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理解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气压强说课稿本溪市二十七中学徐长平
本文标题:大气压强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2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