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大漏斗的叠加效应本报讯(通讯员杜岩)2010年,对于东源58#泊位来说,注定是个值得总结的一年,全年完成900多万吨吞吐量的生产业绩,成为港口集团装卸生产过程中诸多亮点中最为闪耀之一。在上量、增效、降本、效率和环保等等要素必须得到统筹兼顾的这一崭新命题面前,东源人思维创新后的一个新硕果诞生了:那就是“大漏斗的叠加效应”。东源公司根据对2010年进口煤与北方上水煤将持续上量的分析,考虑原有的由门机抓货落在码头平台,再通过装载机装车转运至堆场的卸船工艺流程,已经不适应东源发展的需要,于是公司技术部门决定寻找一种新的装卸工艺,以满足对作业效率不断提升、火车发运量不断增大、流动机械、装卸司机明显不足、外租机械不断增加、装卸成本居高不下和节能减排与环境整治要求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2010年初,公司通过对兄弟港口的考察调研,决定研制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大漏斗以解决58#泊位卸船与装车矛盾的问题,从而确保门机卸下的货物不落在码头平台通过流动机械装车,而是通过大漏斗直接装入汽车,卸船结束后码头余货也可以使用门机抓货通过漏斗装车。去年5月中旬,第一批2台装车漏斗投入使用后,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码头平台漏斗装车工艺。但是,由于漏斗自重太大,公司没有专用的机械搬运,每次挪动都要借用东泰公司的大叉车,因此使用起来费时费力,尽管每个月通过大漏斗的作业量平均保持在10万吨左右,但是公司仍然感觉到大漏斗的使用率不甚理想。于是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对自卸翻斗车进行2技术改造,使之具备独立搬运大漏斗的功能。此后增加购置,装车专用漏斗逐步增加到了6台,做到了一台门机配一台漏斗。目前,通过使用漏斗装车,已经由当初的每个月10万吨左右,提升到了最高时的50多万吨。漏斗装车比率达到60%。其中仅“春光”轮和“阿特拉斯”轮这2条开普船使用漏斗装车就都超过了10万吨。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漏斗的作用,公司还制定了《码头平台漏斗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漏斗装车作业程序和作业标准,使漏斗装车作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充分体现了公司“量效并举,效益优先”的管理理念。漏斗装车工艺的运用与实践,其综合效应在诸多方面得到了显现:一是提高了装车效率。以往,装1翻斗车25吨货物,需要装载机装6铲,所需时间达3分钟,现在由门机直接通过漏斗装车,只需要2分钟左右。装车效率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码头前沿货物疏运速度,卸船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在使用漏斗装车工艺前,58#泊位开普船卸船效率一般在3.5万吨/昼夜左右,11月份接卸的开普船“春光”轮和“阿特拉斯”轮卸船效率都超过4.5万吨/昼夜,卸船效率提高了近30%。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比较,使用漏斗装车比装载机装车,每吨货物可节约装车成本0.7元。通过持续改进和漏斗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如果每个月使用漏斗平均装车40万吨,大约4个月左右就能够收回6台漏斗的全部投资成本。三是节能减排得到彰显。通过漏斗装车,减少了装载机装车的环3节,降低了燃油消耗,减少了空气污染,更加符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要求。四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漏斗装车,货物全部装在车辆中间,不会溢出车厢上沿,减少了转运车辆清扫和作业面的清理工作,消除了转运过程中货物对道路的污染,有效的控制了装载机在装车过程中引起的扬尘。五是弥补了装卸司机和设备的不足,提高了货运质量。使用漏斗装车,缓解了生产需要与装载机和驾驶人员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减少了外租机械的投入。此外,装船作业时每台门机配备一个漏斗,确保了整船货物可以全部通过漏斗装车,减少装载机装车环节,降低了用户的货损、货差,提升了货运质量。如何进一步巩固58#泊位的装卸效能,放大58#泊位接卸大型船舶的综合效应,如何做大做强连云港港口的煤炭市场,创新思维给东源带来了思考,也带来了丰收的收获。码头平台漏斗装车工艺的运用所产生的“大一统”效应,不仅彰显了东源人面对困难愈挫愈奋的拼搏精神,也反映了东源人对建设亿吨强港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和创新精神。
本文标题:大漏斗的叠加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