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6章量子物理基础(1)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基础,在化学、生物、信息、激光、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00年,普朗克(M.Pulanck)提出能量子,即能量量子化的概念,这对经典物理理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因为能量的连续性在经典物理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物理学上,能量子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了量子力学的诞生。1905年,为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光子)的概念,指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923年,德布罗意(P.L.deBroglie)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波粒二象性的假设,为物质世界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型。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建立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1927年,戴维孙(C.J.Davisson)和革末(L.H.Germer)通过镍单晶体表面对电子束的散射,观测到和X光衍射类似的电子衍射现象;同年,G.P.汤姆孙(G.P.Thomson)用电子束通过多晶薄膜,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1925年,海森伯(W.Heisenberg)放弃电子轨道等经典概念,用实验上可观测到的光谱线的频率和强度描述原子过程,奠定了量子力学的一种形式—矩阵力学的基础。1926年,薛定谔(E.Schrodinger)提出了非相对论粒子(能量远小于静能)的运动方程—薛定谔方程,由此方程出发的量子力学称为波动力学。同年,狄拉克(P.A.M.Dirac)提出了电子的相对论性运动方程—狄拉克方程,把狭义相对论引入薛定谔方程,统一了量子论和相对论,为研究粒子物理的量子场论奠定了基础。NielsHenrikDavidBohr丹麦人,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研究量子运动时,提出了一整套新观点,建立了原子的量子论,首次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为近代物理研究开辟了道路。量子物理的理论基础独立于经典力学,同我们的日常感受格格不入。对于生活在宏观世界又比较熟悉经典力学的人们来说,学习量子物理确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往往试图用经典的概念去理解量子物理,这将使学习陷入困境。物理学是基于实验事实的信仰,对于量子物理来说尤其是这样。合理的假定总是有些道理可讲的,但它不能由更基本的假定或理论推导出来,其正确性只能用实验来检验。相信这些基本假定,并自觉应用它们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和理解量子物理的第一步。引言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已相当成熟,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似乎已经完成。其三大支柱为∶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热学及经典统计力学。但在喜悦的气氛中,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跳出传统的物理学框架!热辐射的紫外灾难寻找以太的零结果相对论(高速)热辐射的紫外灾难量子论(微观)量子概念是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后经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玻恩、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等物理大师的创新努力,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主要内容: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光的二象性光子康普顿散射粒子的波动性概率波与概率幅不确定关系第26章波粒二象性一、热辐射:1、热辐射:与温度(分子的热运动)有关的电磁辐射。③当电磁波辐射到物体表面时,表面对于辐射能一部分吸收,一部分反射。2、热辐射的实验结论: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辐射电磁波;②辐射电磁波的能量及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辐射由红外→可见→紫外。实验表明:好的辐射体同时也是好的吸收体。26.1黑体辐射BlackbodyRadiation头部的红外照片(热的地方显白色,冷的显黑色)。低温物体(例如人体)也有热辐射,但辐射较弱,并且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出射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辐射的各种波长电磁波的总能量。(发射本领)d)()(0TMTM3、描述热辐射的物理量:单色辐出度: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面积上辐射的单位波长间隔的辐射能。(又称单色发射本领)入射吸收WWTadd),(1),(0Ta单色吸收比:在一定温度下,频率范围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d~ddE)T(M1),(T若—称为黑体(BlackBody)4、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用热力学理论证明:在相同温度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与单色吸收比总是成正比,是一个只取决于温度和波长的函数。即:)(TMB1)物体的辐射本领总与吸收本领成正比。2)对黑体单色辐出度的研究是热辐射研究的中心课题。),(),(),(TTMTf比值与物体特性无关,是波长和温度的普适函数。Tf,二、黑体辐射:在任何温度下,若物体都能吸收一切外来辐射,这种物体称为黑体(或绝对黑体)。用不透明的材料做一个空腔,开个小孔,就是一个黑体模型。实验表明∶黑体辐射的电磁波与组成黑体的材料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有关黑体辐射的实验定律: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4)(TTMB)开(米瓦428/1067.5说明:辐射出射度随绝对温度增高而迅速增大。-------理想模型维恩位移定律(1893年)bTm开米310897.2b说明: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单色辐出度最大值MBλ(T)向短波方向移动。)(TMB1700k1500k1300k~)(TMB)(TMB黑体单色辐出度与波长的关系: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是测量高温、遥感和红外追踪等的物理基础。维恩热力学理论维恩公式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应满足此公式在高频(短波)部分与实验相符很好。瑞利和金斯瑞利—金斯公式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此公式在低频(长波)部分与实验相符很好,但随频率增大与实验值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当时引起发散,这就是著名的“紫外灾难”。v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应满足三、经典物理遇到的困难:42),(ckTTMBTcecTM251B),()(TMB实验瑞利-金斯维恩理论值T=1646K短波(高频)长波(低频)1900年,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112)(52TkhcBehcTM四、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实验维恩理论值)(TMBT=1646k瑞利-金斯普朗克理论值由于上式得到的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精确地相符。促使普朗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一个理论的解释”,经过2、3个月的潜心研究他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只能是量子化的。普朗克能量子假说∶4、振子只能一份一份地按不连续方式辐射或吸收能。3、谐振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一最小值ε0的整数倍,即2、谐振子存在能量的最小单元(能量子0=hν);1、黑体中的分子、原子视为带电谐振子,它辐射或吸收电磁波;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报告了公式推导。这一天,成为量子论诞生的日子,是物理学新纪元的开始。普朗克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sJh3410)40(6260755.6,...3,2,1,nnhE能量子的假设对于经典物理来说是离经叛道的,就连普朗克本人当时都觉得难以置信。为回到经典的理论体系,在一段时间内他总想用能量的连续性来解决黑体辐射问题,但都没有成功。一、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金属表面被照射后释放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装置:A─阳极K─阴极G─电流计U─电压表UGAK(1887年,赫兹)26.2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对于某种金属,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一定的频率ν0时,才会产生光电效应。频率ν0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截止频率与材料有关与光强无关。1、截止频率(红限频率):金属截止频率Hz10144.5455.508.06511.53铯钠锌铱铂19.29当νν0时,光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饱和。2、饱和电流:ioUaU光强小光强大122sI1sI伏安特性曲线饱和光电流Is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当反向电压大到一定数值Ua时,光电流减少至零,该电压叫做遏止电压。实验表明: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3、遏止电压4、瞬时性:对于某种金属,当入射光频率时,照射到光电阴极上时,无论光强怎样微弱,电流几乎同时发生。0当入射光频率时,0成正比。与cU根据功能原理:cmeUmV221截止电压0UKUc存在红限频率。KU00二、经典理论存在的困难1、经典物理解释:光电子的初动能应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实验结果: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2、经典物理解释:只要光强足够大,电子就可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不存在红限频率;实验结果:存在红限频率。3、经典物理解释:当光强很弱时,电子需要经一定的时间积累能量。因此,光照射后应隔一定的时间才有光电子逸出;实验结果: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瞬时的。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能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假定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三、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v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光子将能量(hν)全部传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克服正离子引力而作功─逸出功(A),剩下的能量转化为电子逸出表面时的最大动能: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效应的实质:hAmvhm2210hA)(2102hAhmvEmm具体解释:①光强越大,含光子数越多,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越多,Is越大。②一个电子只吸收与它碰撞的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hν和逸出功A有关,与光强无关。③当νν0时,能量hνhν0=A电子不能从表面逸出,不产生光电效应。这是存在红限频率的原因。不同金属,逸出功A不同,故ν0也不同。④光的能量集中在每一个光子上,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时,把能量一次全部传递给电子,不需要时间积累。四、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具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或量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描述粒子性的物理量(m,p,ε)与波动性的物理量(λ,ν)之间有如下关系∶hchmcpchcmhmc222注意∶①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根本特征。但是,波和粒子必须具有新的含义。.0,00mm但虽然光子②一、康普顿效应:(光的粒子性的进一步验证)1、康普顿散射实验装置: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与物质散射的实验里,证明了X射线的粒子性。它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有波长改变的散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X射线源探测器光阑散射体0入射光散射光26.4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ing2、实验结果∶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有波长与入射射线相同的成分0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两者的波长差△λ与散射角φ的大小有关。φ越大,△λ越大。散射体入射光1800901)φ=0时,仅有λ0的成分,波长无改变。2)φ≠0时,除λ0外,还有λλ0的波长存在。3)△λ与φ角有关。式中K=0.0241埃,是一个由实验测得的常量。2sin220K二、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电磁理论:当电磁波入射物质时,物质中的带电粒子受电磁场的作用而做受迫振动,带电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入射波相同,这些振动的电子将向各个方向发出电磁波,所以散射后的X光只能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康普顿散射!!!三、光子理论解释:1)物理模型0光子00vxy电子xy电子光子入射光子(X射线或射线)能量大。固体表面电子束缚较弱,可视为近自由电子。如果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入射的X光的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做弹性碰撞。碰撞后,入射光子的能量因一部分传给电子而减小,由ε=hν,则频率ν降低,而波长(λ=c/ν)增大。电子反冲速度很大
本文标题:大物第26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