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5《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学案课题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2课时相关标准陈述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光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评价活动方案1.小组成员共同归纳、梳理本章知识2.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3.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活动方案随记6【自主复习】基础回顾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_。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4.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光________进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折射光线的方向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教学活动方案随记75.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决定的。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6.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___,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越____,由此可用红外线敏感的胶片拍出的_______,对疾病做出诊断;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_____,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_______,可以用来进行遥控。7.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_________效应,进行防伪。【典型例析】1.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2.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平面镜;4.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及其像点S,并把光路补充完整;5.如图甲、乙,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的位置;45空气水空气水608教学活动方案随记9【有效训练】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º,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4.一个高1.7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______,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m/s。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8m/s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6.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7.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8.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9.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A.紫外线B.红外线10教学活动方案随记10.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A.使照相底片感光B.杀菌C.防伪D.浴室用来取暖1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紫外线功能的是()A.有助于合成人体维生素DB.杀死微生物C.诊断疾病D.使荧光物质发光1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现象。【反馈矫正】【作业布置】1.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如果在图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