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构建语文的和谐课堂语文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它更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反对墨守成规,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起语文的和谐课堂。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看,学校作为制造人才的工厂,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力。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束,是使自己什么也不去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的确,这样的人不会对社会有多大用处;学校与教学也将失去意义。和谐的语文课堂尤其应该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说话要说自己的话,写文章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些都不能靠抄袭,也不能仅仅依靠模仿。说话、写文章无论多么简单,都有创造因素,需要一定的创造力;而较高水平的说话、写作活动,则需有相应的创造能力。因此,可以说创造能力的高低是决定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相信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能为参考资料标准答案所束缚;其次应认真阅读文本,注重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与感觉,并逐渐理出自己对一篇课文的看法,更注重从艺术形式上把握作品的特点,再参照参考资料与已有的分析,尽可能的道出自己对一篇文章独到的见解,并好处说好孬处说孬,在讲解中使学生从思想、情感、阅读、写作等方面都有所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中充满创造因素。听和读只有通过想象联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才能达到理解;说和写也决不只是模仿,本身包含创造因素,创造力越强,说和写的能力就可以越高。因此,培养创造能力可以与听说读写训练统一起来。第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催人发愤,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寻根究底的去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语文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兴趣,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我曾问学生:“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文中对他所持的态度如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出了多种答案。有的同学说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第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因为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在实践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方式上进行训练:1、预见想象,例如讲完《向沙漠进军》一课后,让学生想象《地球的未来》、《二十年后的家园》。2、假设想象,例如让学生设想《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作者》等。3、比拟想象,一是由物及人展开想象,把物的特征人化,从而使物性格化。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给物赋予了人的性格,引导学生运用比拟想象,赋予某种事物人的性格,创造出新形象来;二是由人及物展开想象,把人的特征物化,从而使人物形象化,例如学了鲁迅《故乡》中“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句后,要求每生以物比人说一句话。4、补充想象,让学生在无言中补充想象,提高想象的敏感性,如《绝唱》描绘王小玉说书的声音繁响交错,清脆圆润,婉转流利,“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个无声的境界需要引导学生补充想象去领会,其中表现了王小玉多么娴熟高超的演技呀!再如《最后一课》中“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一句的理解,也需学生发挥想象力去体会主人公小弗郎士当时复杂的心情。第三,引导学生多方联想。联想是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打开思路,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训练的方式有:1.接近联想,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事物,通过人的已有经验,形成的联想。例如从小溪流想到小河,从小河想到大江,从大江想到大海,这既是空间上的接近联想,又有个前后发展过程,因而又是时间上的接近联想;再如,从今想到古,从外想到内,从左想到右,也都是接近联想。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类比联想,也叫类似联想,是在性质上、形象上、精神上相似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学生经常进行类比联想,可以使理解深入,或产生新的认识、新的形象,写出具有创造力的作文来。3.对比联想,又称相反联想,是在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排斥的事物间所形成的联想,如杜甫的著名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引导学生联想起统治阶级的腐败、奢侈,在强烈的对比中分辨是非美丑。4.因果联想,是从一种事物想到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联想。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金瓶梅》中“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等,这些名句都是运用因果联想进行思考的结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深刻的启示。第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果说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那么发散思维则是实现创造的途径,而且从本质上讲,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发散思维,就是要求学生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敏捷、灵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设置答案力求一题多解,一题多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既会正向思维,又会逆向思维,既会横向思维,又会纵向思维。例如,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多向思考。学生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侧面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其中总结得颇有见地的有: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若我们慧眼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就能发现得更多。B.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我们就能找到最佳方案。C.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种问题。D.与人相处要善于换位思考,思他人所思,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E.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灰心沮丧,因为倘若能转换角度思考,就有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总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联想力、思考力的极好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极好阵地;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与能力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与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才可能得到提高。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互联网的出现等,使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因此,要构建语文的和谐课堂,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必须注重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本文标题:山东省利津县凤凰城街道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构建语文的和谐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