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秦咸阳城一.兴建历史背景(一)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必然导致旧的生产关系的衰落,于是私田的兴起,导致了井田制的衰落瓦解。经济基础变了也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于是造成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局面,诸侯不受周天子控制,就造成了诸侯林立,列国混战,天下大争的战国格局。而政治的混乱,使人才的备受重视,士阶级的兴起,从而为各国变革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二)秦国国情:在这一时代背景的秦国,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在秦孝公嬴渠梁即位时,已沦为西方边陲弱国,中原六国会盟也不带上秦国,甚至权利被架空的周天子也不愿搭理秦国,秦孝公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愤慨,于是颁布求贤令,下令求贤,卫国人卫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在秦国推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卫鞅先后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一系列法令是为了促进恢复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为第二次变法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的,虽然对顽固派有一定触动,也受到了顽固派强烈的反对,但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他们的利益,因此顺利推行了,所谓顽固派即秦国老氏族,他们的根本利益是土地和政治地位。而卫鞅第二次变法却是要彻底翻天覆地的改变秦国:废井田,开阡陌;普遍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施行什伍连坐制等。这一系列法令的实施,将会降低了贵族特权阶级的政治地位也会改变他们的经济利益分配。必然会受到秦国老氏族的强烈反抗,甚至会激起政治叛乱。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就要远离老氏族的根据地,培养新的政治中心。于是卫鞅此次变法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迁都咸阳。选择咸阳作为国都是秦人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据天险而雄视天下:据《三辅黄图》记载:秦咸阳都城北依九嵕(zong)山,南邻终南山,城市跨渭河而筑,东至泾渭之交。这块北阪与渭水之间的广阔谷地,其实是关中平原的一块腹心险地。即使强敌可以攻破东面的函谷关、武关或西面的大散关,进入关中腹心,这块依山面水,纵深宽阔,西高东低的谷地,也完全可以展开兵力凭险据守,至少可以从容不迫的向北阪撤退,进入北边的山塬地带再行周旋。汉代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以看出秦孝公自雍州迁都咸阳(自西向东的战略布局)透露出的雄心和抱负:不单单是恢复穆公霸业,自守西方,而是要雄视东方,逐鹿中原。二.兴营建历程(一)秦孝公时期的咸阳城: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翼阙,秦徙都之。那时的咸阳城大概只有咸阳宫和类似城门的“冀阙”建筑为主,因为毕竟秦国变法正在进行,国力还不足以大兴土木,这是根据咸阳城遗址一号宫绘制出来的咸阳宫,考古学家根据碳十四检测大概推测出这是秦孝公时期建筑。经过遗址复原后可知这是一组东西对称的夯土高台宫殿,由跨越谷道的飞阁把二者连成一体,是极富艺术魅力的台榭复合体。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一层台高6米,平面呈L形,可分为若干个小室。(二)咸阳城扩建时期:秦国变法成功后,国力迅速暴增,从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嬴驷称王就可以看出秦国已今非昔比。据《汉书·五行志》记:惠文王“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此时的咸阳宫城已初具规模。据《三辅黄图》记载: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这时的咸阳城已开始向渭河以南拓展。到了秦始皇统一帝国建立后,以其统揽天下的气魄,大兴土木,建设国家,改造咸阳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始皇信宫渭南,已而更名信宫为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以为咸阳人多而先王之宫廷小,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咸阳城在典籍中有记载的宫殿有:咸阳宫、兴乐宫、信宫(极庙)、阿房宫、甘泉宫、梁山宫、望夷宫、林光宫等等还有很多。据《汉书·贾山传》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易而具。可见其离宫之多。这是根据历代典籍,大概还原的当时咸阳城的面貌。(三)、举世罕匹、孑视古今的阿旁宫:下面我们介绍阿房宫。阿房宫是个宫城,即“新朝宫”,又叫“阿城”。不仅仅指“前殿”。据《三辅黄图》记载:阿房宫恢弘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上图是清代画家袁耀所画的理想中的阿旁宫城。而实际上阿房宫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修建,直到二世胡亥(hai)被杀,前后营建了四年零九个月。大概只建成了新朝宫。关于新成功的规模。据《三辅黄图》记载道:“先作阿房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旗。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注:磁石门乃阿房北阙门。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止,以示神,亦曰却胡门。)可见一般人带着武器是进不去这道门的,说明阿房宫戒备极其森严,也能看出来当时的建筑科技的先进性。按1秦尺=0.231米=1/6步(秦国尚阴数,以六计数,六尺为一步),计算可得阿房宫殿东西宽:500步X6X0.231米=629米,南北进深:50丈X2.31米=116米。其建筑面积为8.03万平方米。考古发掘的夯土台基面积是65万平方米。而据《三辅旧事》记载: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万人。按1秦里=300步=415.62米计算:东西长3里X415.62米=1246.86米,南北500步=693米,面积大约是86.4万平方米。为什么差距会这这莫大,可以这么分析:8.03万平方米是前殿建筑面积,考古发掘的是前殿的夯土台基,而《三辅旧事》记载的是阿房宫的墙垣面积。现存紫禁城的占地面积是79.285万平方米,相比可见阿房宫规模之大。咸阳城的兴建自秦孝公至秦王子婴被杀,秦帝国覆灭,历经了九代君王,历时144年,直到项羽攻破咸阳,火烧阿房宫,火三月不息,大秦咸阳城覆灭。三.咸阳城具体介绍(一)、城市规模:人口百万。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按每户6口人计算,就有72万,而实际上,富豪之家三妻四妾,仆从成群,每户远不止6口人,再加上咸阳原有的至少40万人,咸阳城人口不下百万。这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大城市。(二)、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因势而建。在秦孝公时期城市性质以由周初的“筑城以卫君”发展到了“城以盛民”的时期。城市布局就不再是“方九里旁三门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宫室、里坊、市,根据地势、城市政治、居住和商品经济发展进行布局。整个咸阳城大概可分为九大功能区:宫廷区(咸阳城核心区)、六国宫殿区(位于咸阳北阪)、市区(有咸阳市、直市、平市等,位于咸阳宫南部、渭河北岸的作坊和居民区附近)、宗庙区(渭河以南,兴乐宫南侧)、陵墓区(由渭北秦惠王和秦武王的陵区和骊山的东陵和秦始皇陵组成)、离宫别馆区、手工作坊区(官府作坊位于宫廷区附近,民营作坊位于渭河北岸一带)、居住区(宫廷南侧)、一般墓葬区(咸阳宫西北部)。因为秦国崇法抑儒,所以咸阳城功能分区布局不从礼制。考古界至今没有发现咸阳城的城墙,据此推测咸阳城可能根本没有城墙,是以天险为城郭。(三)、规划理念:法天象地,唯我独尊。据《三辅黄图》记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秦始皇根据咸阳城特有的地理环境,把阿房宫布置于渭南表示天极;渭水象征天河;咸阳宫表示天帝居住的紫微宫,南山就是终南山象征天阙,就是南天门;而布置于八百里关中地带的上林苑三百离宫,以驰道、复道或甬道相连,是参照天体星象,组成一个以咸阳宫为核心的庞大宫殿群,表示众星拱极的姿态,突出帝居朝宫中央统帅的天极地位。来彰显自己集天下于一人的中央集权制下的至尊皇权。四.咸阳城给我们的启示:(一)、城市建设服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迁都咸阳,变法图强。据说商鞅第三次面见秦孝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而不知疲倦,这三天他们就已经做出了秦国由短期到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了:变法图强、收复河西、争霸中原。迁都咸阳正是这一战略的强力实践。(二)、设计结合自然:大地园林、城苑一体。咸阳城北依九嵕(zong)山,南对终南山,城市跨渭河而筑,离宫三百散布于八百里秦川之内,西起雍州,东驻骊山,把整个关中山川整体统一规划,首尾呼应,众星拱月。如果确实没有城垣,则都城布局是有聚局群落,而无城郭隔离,大地园林插入城市聚落之中,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咸阳城就是生态友好型城市。(三)、尊重自然、科学规划:象天法地,天人合一。我们要学习的当然不是秦始皇的集权与贪婪。“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精华部分用今天的理念来说就是尊重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四)、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秦国之所以会二世而亡,不是因为他的军队变弱了,而是他的苛政,滥用民力而不知道体恤百姓,所以他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一切。而刘邦之所以会赢得天下,也主要是因为刘邦是从小老百姓成长起来的,深知民生疾苦,他知道百姓想要什么样的天下。所以汉王朝统治者在短暂黄老道家思想影响下休养生息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儒家奉行的仁政,所以我们至今对汉王朝的认同感远远超过对秦王朝的认同感。所以我们今天都说自己是汉人,而不说是秦人。2015年11月
本文标题:大秦帝都咸阳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