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监测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A.礼B.仁C.中庸D.德治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苟子、董仲舒B.苟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论孔子》中认为,“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思想影响了启蒙运动B.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丰碑之一C.孔子思想是最有用的思想D.孔子思想有利于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4.“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这一拜》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主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不被统治者接受B.三种主张都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C.孟子和黄宗羲都反对君主专制D.三种主张都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产物7.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天人感应”B.“工、商皆民生之本”C.“存天理,灭人欲”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8.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新技术-2-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0.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B.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C.书法艺术家修养的提高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11.“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A.魏源B.梁启超C.孙中山D.胡适12.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孑L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社会变革的有利工具13.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反映了变革、求进的诉求,这里的“变”主要是A.变革教育制度B.变革政治制度C.变革思想观念D.推翻资本主义制度14.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15.有学生研究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___________;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16.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孔教的最主要目的是A.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B.追求现代民主政治C.反对尊孔复古逆流D.追求中国社会近代化17.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8.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3-1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20.“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21.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2.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B.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23.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摘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B.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D.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24.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A.高考制度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高校学士一硕士一博士三级学位制度D.高级职称评定制度25.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丽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26.“他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他”是古希腊的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克里斯提尼27.莎士比亚在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中高呼:“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在此强调A.人性的本能B.人性的高尚C.人的自由D.人的价值2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们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封建的政治斗争B.反教皇的宗教斗争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4-2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0.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D.“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监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31.(25分)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然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天壤之别。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1)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回答孔子推销自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他受到“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的原因(5分)材料二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捞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注解。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2)材料二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4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4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