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山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山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与农业、工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山西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客观需要。本大纲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政策编制,是未来五年山西服务业发展的蓝图,也是政府指导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依据。第一章山西服务业发展形势(一)“十五”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山西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省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较高质量的服务。服务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200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36.6亿元,5年平均增长13.2%,比“九五”时期高2.2个百分点。旅游和房地产业发展尤为迅猛,成为“十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1%,正在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占GDP的比重达到2.55%,比2000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星级饭店达到286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一定改善。“十五”时期,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服务业态得到了初步推广;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会展、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潜力逐步显现。随着全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全省服务业人员素质和总体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服务业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五”时期,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人口,而且承接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2005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72.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5%,比200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区域和城乡结构有所改善。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和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同、运城等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侯马、五台等县级经济中心在服务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也出现了区域一体化的态势。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为农服务体系逐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热点。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的深入,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沃尔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进入山西,对加快省内服务业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山西服务业总体上比较滞后,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的问题。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十五”期间,山西服务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低1.9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7.4%,比2000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之快,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主要原因是,“十五”以来,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了山西以重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服务业发展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新型化改造远没有结束。与沿海地区相比,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没有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占服务业的份额仍然较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差。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少,中小企业发育不充分。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与中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省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东西两山地区的连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业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县域经济以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不多。改革开放严重滞后。国企改革相对滞后,开放严重不足,企业创新乏力。国有企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改革进程迟缓,企业办社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垄断行业改革滞后,许多服务领域没有完全放开,缺乏竞争动力和发展活力。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仍然不宽松,外资和省外资金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小,省内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的热情有待激发。(三)“十一五”山西服务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十一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将继续发展,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现代服务业跨国转移呈加快趋势,我国将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地区。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将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从省内经济发展态势看,全省人均GDP正在迈向2000美元,服务业将步入“黄金发展期”。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将为服务业提供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力,旅游业已被确定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将得到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第二章“十一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发展战略(四)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内外服务业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以构建和谐山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市场化、国际化、城镇化、信息化为动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形成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山西成为中西部服务业大省。(五)主要原则“十一五”期间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公共服务业发展,政府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对经营性服务业,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要公平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客观要求,分别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指导目录,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推进服务业以快于GDP的速度发展,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使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规范有序、监管有效。规范服务价格和收费,加快建立符合服务业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查处乱收费和变相抬高服务价格的行为。加快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六)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山西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速度和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达到12%左右,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6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40%以上,接近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业人数持续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35%左右。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山西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特色进一步强化,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现代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旅游休闲中心以及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第三章拓展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会展等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细化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七)交通运输业按照统筹规划、尽力而为、优化网络、提高水平的原则,实现基础设施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转变,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体制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运输组织和服务水平,降低运输在产成品中的费用开支,优化黑白比、客货比结构,初步形成运输方式多样、点线面衔接、集疏运配套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达到6.5亿吨,其中晋煤外运量达到4.5亿吨,铁路客运量达到6000万次;公路货运量达到7亿吨,公路客运量达到10亿人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建成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朔准铁路、北同蒲韩家岭至原平等新线;完成大秦线、南北同蒲、太焦线、邯长线等扩能改造,构建北、中、南三大铁路运输通道,推进山西出海大通道建设;建设太原、大同、侯马北枢纽联络线工程,完善与国铁相配套的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及大型煤炭集运站建设。公路方面,继续加大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00余公里,先期建成人字骨架、五横五环的骨架网络;改造干线公路5000公里,重点建设以运煤通道为主的经济干线、沿黄公路、旅游公路,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循环功能;加大落后地区和农村交通的建设力度,新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5万公里以上;继续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完好率。民航机场方面,太原机场改造为4E级国际机场,提升运城、大同、长治机场的综合保障功能,完善各航线网络结构,提高通航能力;积极推进五台山支线机场建设。完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坚持客货兼顾、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努力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逐步建成以太原为核心、11个省辖市为区域中心,县城和建制镇为网点的,覆盖全省、层次多样、协调配合的站场枢纽体系。货运站场要立足全省产业基础,结合大型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探索建设煤炭、冶金等基础能源、原材料专业运输站场;大力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等专用站场,以及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综合运输枢纽。客运站场重点发展与城市交通或其他运输方式站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以通班车的乡镇和行政村的简易客运站点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调整运输企业和运输装备结构。引导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方向发展,加快企业重组,发展一批具有全国性品牌的运输大企业大集团。引导运输车辆向大型化、高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优化运输装备结构。货车大力推广厢式车,加快普通敞蓬货车的厢式化进程,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厢式半挂式汽车列车;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散装、液罐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鼓励使用柴油车,推广甲醇等新型能源车型。努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以“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为方向,提升运输对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支撑能力。要提倡“以人为本、细致入微”,为全社会提供安全、便捷、放心的交通服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广GPS等先进导航技术,提高对事故的控制能力,完善重特大事故紧急救援体系,组成公安、交通、卫生和保险公司联动的快速救援队伍,制定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八)现代物流业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依托,将山西建设成为区域物流基地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使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力争到201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0%,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25%以上。重点培育“一轴两翼”物流带。依托高速公路主骨架,合理规划物流业空间布局。“一轴”是以太原为中心的物流中心轴,充分发挥太原武宿作为公路、铁路、航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点的优势,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把太原建成全省核心物流枢纽城市,辐射晋中、阳泉、忻州、吕梁等市。北翼包括大同、朔州,发挥大同“煤都”和“北方商埠”的优势,依托大运、京大高速公路和大秦铁路,通过发展煤炭专业物流,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炭物流枢纽。南翼包括侯马、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市,要立足毗邻河南、河北、陕西的区位特点,充分发挥区域性的物资分拨功能,建成省内西南和东南部的物流枢纽型城市。同时,适时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分中心或配送中心。合理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要合理定位、有序推进。依托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建设都市配送型、市场流通型、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太原武宿综合物流园区、大同资源周转型物流园区、侯马农贸日用产品集散型物流园区等项目。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加快国有企业
本文标题:山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6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