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商业银行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一、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1.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劳动管理和人事管理。劳动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劳动,制定劳动定额和定员编制,实现人才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劳动效率。人事管理是指合理调整银行内部人与人以及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使银行的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实现银行、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利益。2.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1)对银行的工作岗位、职位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分类,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这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对整个银行的管理与业务工作进行分析之后,科学地划分不同的岗位、职位,分清各职能部2门的任务,才能对银行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组合和科学地安排。(分岗、定员)(2)根据银行工作岗位、职位及各职能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主要是根据银行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组织员工的招收、调配,制定劳动定额和劳动纪律,并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招聘、调配)(3)对银行各级领导和员工根据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进行考核、奖惩、任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考核结果选配合适的人才进入领导层,搞好领导班子的建设。(考核、任免)(4)根据金融发展和银行建设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对银行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智力投资和开发,培养适合银行业务管理的金融人才。(教育培训)(5)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对银行劳动工资及福利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工资制度、奖金制度和福利制度,这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工资、福利)3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1.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各种委员会。(2)执行机构:行长(总经理)、业务部门、职能部门。(2)监督机构:监事会、稽核部门。2.商业银行执行机构的部门划分商业银行的执行机构由各个职能部门构成,它是一个以行长为中心的业务经营管理体系。在行长领导下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内务部门。这些部门主要有:计划、信贷、储蓄、会计、出纳、信托、人事、教育、总务等部门。设置职能部门要注意的问题:(1)要从实际出发,结合银行的经营特点和业务量,按照专业分工的要求合理设置部门。(部门设置)(2)保持最优的人员规模,坚持因事设4职,因职设人的原则。(人员配备)(3)要根据业务经营的需要及时调整部门机构的设置。(部门调整)3.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合理布局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来开展,这就涉及到分支机构如何布局的问题。设立分支机构要注意的要点:(1)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置分支机构,在设置前要认真调查分析,决定设置怎样的机构。(2)分支机构的设置要符合银行长远发展的要求,不要只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3)分支机构的设置要考虑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更多注意内涵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一、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1.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该理论源自于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5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该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存款主要来源于与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存款,为了保障能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商业贷款。这种贷款具有自偿性,即随着物资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贷款自然地从销售收入中得以偿还。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票据为凭证,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收回银行贷款。该理论在当时没有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时,对于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但其过于迷信贷款的自动偿还,忽视了贷款偿还的外部条件,即一旦经济衰退,即使是短期贷款也无法收回。再这一理论指导下银行贷款的量根据企业资金需求自动伸缩,而企业资金的需求取决于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按此运作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62.资产转换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莫尔顿于1918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出。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其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中央银行再贴现,那么,在需要资金时,银行就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地出售或转让其证券,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强调这类资产一般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信誉高,如国家发行或政府担保的证券。二是期限短,短期证券流动性强。三是易于出售,即在变现时不会遇到困难。这一理论的运用,增加了银行新的流动性来源,大大减少了流动性对短期商业贷款的依赖,使得银行可以发放长期性贷款,提高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但该理论片面强调证券的转手,对证券变现的现实性考虑不足。这样一来,银行比较被动。一旦出现经济萧条,证券价格大跌,银行持有的证券将难以转手,资产的流动性就无法保证。73.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普鲁克诺于1949年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银行贷款本身并不能自动清偿,其清偿变现是依赖于借款人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如果一项贷款或投资的未来收入是有保证的,那么哪怕贷款期限较长,银行仍然可以保持流动性;相反,如果一项贷款和投资其未来收入是没有保证的,那么即使期限较短,也不能保证银行贷款的到期收回,进而也就不可能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除了发放短期贷款,经营短期证券作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第二准备外,还可以对一些未来收入又保证的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该理论的提出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明确提出了贷款的清偿来源是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同时促进了银行贷款形式的多样化,加强了商业银行的地位。但这一理论并未摆脱保持流动性要以调整资产来适应负债,同时预期收入难以把握,增大银行风险。8二、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关于银行流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获得。简而言之,就是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借款的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的保证。就不必要保持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其资金更多地投入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在有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钱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这一理论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资金需求急剧上升,再加上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夺阵地,不仅要争夺短期贷款,而且要争夺长期贷款。在此情况下,银行一方面感到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流动性,这就不得不使人们将眼光转向了负债,即通过如何有效地组织负债来补充资金,保持银行的流动性。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是:靠借款来增加银行资产,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强调以负债适应资产加大了银行的风险。9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首先,西方国家放松了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管制,金融市场利率剧烈波动,汇率浮动幅度较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之间的利差也开始波动不定,并逐渐变得越来越小,利率风险增加。其次,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上的运用,更显示了它的威力,使得风险与盈利的复杂分析和综合管理成为可能,这为资产负债管理准备了必要条件。该理论认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三原则的均衡协调,力争收益最大、风险最小。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都带有一定的偏向,前者偏向流动;后者忽视风险。因此,银行的经营管理不能靠单项资产或负债的管理,而应是全面统一的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则:1.资产负债对称原则2.目标替代原则(安全、流动、盈利)3.资产分散化原则。10第三节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一、资产管理的方法1.资金集中法就是指银行将各种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按照资金需要的轻重缓急排列先后次序,把资金分配到银行的各项资产上。在分配资金时通常要优先考虑资金的流动性。示意图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这种方法简单,易掌握。但主观性强,忽略了不同资金来源的要求,也没有注意到贷款与存款的相互作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资本金资金池现金资产证券资产各种贷款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12.资金转换法就是指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来决定银行资产的资金分配。具体来说,就是波动性大的资金来源,投向流动性较高的短期资产;而稳定性程度的高资金来源,就应当投放在长期资产方面。示意图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该方法减少投放于流动性资产的资金数量,既增加了盈利,又能够保持必要的流动性水平。但该方法缺陷:一是把各种存款负债的周转速度作为划分分配资金的标准,会高估流动性需要,减少银行收益;二是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资本金现金资产证券资产各种贷款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2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相互独立的假定是不真实的。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三是与资金聚集法一样,该方法只提供了一个原则,具体分配时还是要凭着管理者的经验进行。3.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是直接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银行资产的分配问题。其基本过程是:首先确定银行资产管理的目标,然后根据各种可能的资产与管理目标的关系建立起目标函数,最后确定对目标函数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并根据这些限制性因素和目标函数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例如,假设某银行可供选择的资产有六种,它们是:现金资产、短期国债券、长期政府债券、短期商业放款、中期企业贷款、长期消费信贷。它们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6%、8%、9%和12%。如何选择?第一步,建立目标函数如果用Xi(i=1、2、3、…n)分别代表对各项资产投资的金额,用P代表银行从这些投资中所得到的收益,那么,它们之间的关13系就可以建立如下目标函数:65432112.009.008.006.004.001.0XXXXXXP第二步,确定限制性因素目标函数建立之后,就是确定限制性因素。因为若没有限制性因素,银行就会将资金全部投放在收益率最高的业务上,但实际上,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如:(1)流动性需求的限制。为应付提存和发放新的贷款要求必须有6111.0iiXX或者61212.0iiXXX为限制条件;(2)资金安全性的限制。为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应尽可能将资产分散化,分别投放到各种不同的资产上去,于是要求有X10、X20、X30、X40、X50、X60,另外银行为了保证安全,还会限制风险较大的资产,如要求对企业贷款和消费信贷不要太高,于是有要求6162.0iiXX或61653.0iiXXX等限制性条件。14(3)政策法规的限制。某些政策法规对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有重大影响,如为了保证存款准备金的要求,银行的X12000万元。(4)贷款需求量限制。贷款需求量并不是一个已知数,它收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因此,必须事先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如果预测工商业贷款将占银行资金的50%以上,那么61545.0iiXXX就是一个限制性因素。(5)银行内部的规定限制。除了外部的政策规定限制之外,银行内部对银行资产的安排也有种种规定。如:不得对某类行业、某一地区放款过多;避免对投机性较大的企业放款等,这些同样也是限制性因素。第三步,求出模型的解当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确定了限制性因素后,就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就可以得出在满足各项限制性条件的前提下,银行资金以何种结构比例投向各种资产,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15二、负债管理的方法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法就是依靠借入的短期资金来弥补资金上的缺口,以补充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即通过营运头寸的调动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如图所示:使用这种方法的缺陷:一是提供准备金的成本具有不确定性;二是采用这种方法会面临“借入资金”的风险,即不能随时借入到资金。借入短期资金有:同业拆借、回购协议。2.贷款头寸负债管理法这是一种借入资金来支持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是银行保持更多的盈利性资产,取得更多的收益。如图所示:客户提存一级准备二级准备
本文标题:金融机构管理讲纲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