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1七年级历史上册(一课一练)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巩固练习: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4、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80万年5、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2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6、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7、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8、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打制石器B、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C、用兽皮缝制衣服D、吃上了熟食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6~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二、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三、梳理结构: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3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五、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A、玉米B、水稻C、小麦D、粟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A、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C、制造陶器D、定居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玉米、粟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尧、舜、禹“禅让制”2、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3,、懂得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学习重点】:黄帝是------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懂得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第11~13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4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二、巩固练习: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B、尧C、舜D、禹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上述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后人称他为什么?(2)他“平定蚩尤乱”关键性战役是什么?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5【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二、巩固练习: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B、生产力不断提高C、出现了私有制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B、夏朝C、商朝D、西周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A、启B、汤C、武王D、盘庚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B、发展社会经济C、保卫镐京的安全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D、少数民族的入侵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6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A、《三国演义》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习目标】:1、懂得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2、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学习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对汉字的演变、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30~31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2、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国文字可考年代。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1~3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走向鼎盛?2、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3、青铜时代4、金文、金文内容、作用二、巩固练习: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7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A、元谋人文化B、河姆渡文化C、三星堆文化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A、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畜牧业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A、奴隶主B、奴隶C、平民D、诸侯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C、商朝时没有法律D、这些人是罪犯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西周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A、3000多年B、4000多年C、5000多年D、6000多年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①农业②手工业③畜牧业④商业A、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和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和历史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通过看课本P35-P37,完成以下问题。1、春秋争霸的目的8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通过看课本P37-P39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七雄、、、、、、。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二)巩固训练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葵丘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9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学习评价商鞅等历史人物。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学习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习难点:认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P41,完成以下问题1、铁农具:开始使用,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入时代。2、牛耕:使用牛耕,时期逐渐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铁农具、牛耕推广的意义:阅读课本P41-42,完成以下问题1、商鞅变法背景(原因):2、目的:3、时间:4、主要内容:5、历史作用:(二)巩固训练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使用铁器C.推广牛耕D.兴修水利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阶段矛盾尖锐B.周王室日益衰微C.生产力迅速发展3、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A.春秋B.战国C.夏朝D.商朝4、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A.开科考试B.门第高低C.地方推荐D.军功大小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10A.革命斗争B.变法或改革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学习目标:1、掌握都江堰
本文标题: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7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