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下室超长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室超长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总长292m,宽133m,地下室底板厚度0.4m、0.8m,侧墙最高7.5m,厚0.5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12;地下室各层顶板厚0.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6.05~7.95m墙柱为C40。由于本工程为大型民用建筑,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而且要求尽量缩短工期,以求尽快投入使用;又鉴于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属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施工,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因此,根据工程情况和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超长连续无缝施工,在整个平面上按照长度不超过180米的原则,在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处设置2米宽膨胀加强带。4.1.2膨胀加强带的应用及技术原理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混凝土产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为了防止混凝土破坏,通常采用变形缝将混凝土分成几个独立变形的部分,使各部分能独立变形、互不影响。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设置变形缝会使结构复杂,施工困难,材料用量较多,工程造价增加;并且在地震力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易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设置膨胀加强带,不但有利于解决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而且具有如下优点:1)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2)材料用量较少,易于控制工程造价,经济性好;3)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结构抗震。因此,膨胀加强带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应用方面已产生较大的效应。4.1.2.2.技术原理由于普通混凝土存在收缩导致开裂破坏,结构设计一般是以设置临时性收缩变形缝的方法释放大部分收缩应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以较大膨胀量的混凝土回填此缝。膨胀加强带的技术原理是在带内混凝土中掺加适量膨胀剂,通过水泥水化产物与膨胀剂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临位混凝土的约束下,在钢筋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应力,使结构的收缩拉应力得到大小适宜的补偿,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破坏的目的。加强带设置在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最大的地方,通常是房屋长度方向的中间,对于超过普通混凝土伸缩缝设置距离过长的且要求连续无缝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在适当部位设置多条膨胀加强带。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膨胀加强带,可以连续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不留缝而不裂,减少了分缝处理带来的麻烦,大大缩短了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2膨胀加强带做法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三个要点:1)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根据《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规定》SYJG2007-1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规定,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000mm,以便于合理地释放膨胀应力。并应在其两侧用快易收口网(具体选样经甲方、监理公司认可再组织货源进场)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规定膨胀加强带具体浇筑方式可按下表进行选择: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方式和构造形式结构形式墙体:L≤60-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L>60-分段浇筑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板式结构:L≤60-连续浇筑60<L≤120H≤1.5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H>1.5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L>120-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2)带内采用设计强度等级比相邻非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外掺适量膨胀剂。带内混凝土外掺12%(占胶凝材料总质量)膨胀剂,带外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0%)。具体的外加剂比例按照规范及商砼站适配比确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取值如下:用途限制膨胀率水中14d: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0.015,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0.025水中14d转空气中28d: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0.030,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0.0203)加强带的施工膨胀加强带浇筑方式有连续式、间歇式或后浇式三种,《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规定墙体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7-14天后回填,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本工程地下室墙体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底板和顶板采用连续式膨胀加强带。具体浇筑方法如下图所示:
本文标题:地下室超长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9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