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堂吉诃德何以不朽郝晨燕(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摘要】:《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顶峰之作,西班牙人民将它视为民族的骄傲,世界文学也将其奉为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是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多重立体的典型形象,本文立足于探讨堂吉诃德性格所包含的悲剧与喜剧性的特点,结合作者在创作这一人物时的多方面因素,进一步探讨堂吉诃德何以成为一个不朽的经典,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关键词】:堂吉诃德;二重性格;理想主义;悲喜剧形象Abstract:DonQuixote,themasterpieceofCervantes,hasbeenregardedasaprideofSpainsinceitwaspublishedduringtheRenaissance.Itisalsoagreattreasure,playinganirreplaceableroleintheliteratureworld.DonQuixote,themaincharacterinthebook,wascreatedasapersonofcomplexityandcontradiction.ThisthesisistodiscussthetragedyandcomedyinDon’scharacteristicbasedontheanalysisofthebackgroundthatthewriterwasbeingthroughwhenhewaswritingthebook.Also,thisthesiswillbetalkingabouthowDonQuixotewascreatedtobeaworld-well-knowncharacterwhichinterestsreadersdeeply.Keywords:DonQuixote,ambiversion,idealism,tragicomedycharacters《堂吉诃德》这部作品,初读之下会被堂吉诃德的荒诞举动逗得捧腹大笑,但实际在对文本仔细解读和对作者深层寓意的解析之后,会发现塞万提斯的作品表达的内涵十分深刻。“唐吉诃德形象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立体。作为一种典型,它蕴涵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些本质的东西往往是贯通历史的,具有着超越时空的普遍性。”[1]堂吉诃德在正常与疯癫之间演绎着骑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不断交替,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堂吉诃德并没有背叛我们眼中的现实,只是更尊重他自己眼中的现实。用福柯的话说,“疯癫是理性的眩惑,而不是理性的扭曲”[2]。这通过对堂吉诃德形象的分析和社会历史变革大背景的理解,可以总结出堂吉诃德身上所兼具的喜剧与悲剧的多重形象特点,以及他所具有的理想主义精神。一、对堂吉诃德多重疯子形象中喜剧性的分析笔者认为:堂吉诃德作为骑士小说的受害者,使他形成了一个思想疯癫、行为荒唐的人物形象。因为骑士小说的影响使他进入了:1、想象中的骑士与现实中的自我的错位;2、艺术虚构与现实生活的错位;3、历史轨迹与当下现实的错位的三重错位境地,这些矛盾直接造成了他荒诞可笑的行为,堂吉诃德疯子形象简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可爱的疯子、可笑的疯子、可怜的疯子。(一)、可笑又可爱的疯子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滑稽而疯癫的性格,愚蠢而荒诞的行为,固执迂腐的思维模式的多重立体的形象,这些经常造成他身处狼狈甚至危险的境地,在故事中不断引读者发笑。这笑是对骑士精神和骑士小说的双重否定与讽刺。也是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喜剧性的最好体现,具有很高的喜剧效果又不失诙谐幽默。在刘雅虹的文章中提出——“反英雄”的观点很有新意。与传统英雄形象相对应“堂吉诃德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形象是一个无名村夫,没有显赫的门第和确切的家乡:读者只知道他是拉曼却地方的某个角落的小乡绅,拥有的装备不过是一匹干瘦的劣马、一只猎狗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锈迹斑斑的长矛和盾牌。他没有辉煌的过去和灿烂的前途,没有承继事业的后代。他单枪匹马闯荡天下,好不容易找到桑丘这个随从,给后者的酬劳也很微薄。”[3](二)、疯癫的原因他的疯癫病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起源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的影响,由于时代发展,在文艺复兴的的历史潮流下,骑士精神被淘汰,这种意识与现实的冲突造就了这一形象的多重性。并且还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对于骑士精神和传统封建统治的抨击。笔者还认为:堂吉诃德是生活在幻觉与现实交替冲突下的喜剧人物,幻觉与现实相对应,他的想法经常离奇虚幻,行为荒诞不经,这就为堂吉诃德形象的喜剧性又增添了新的一层反讽意味。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但是在与幻想的时代相左的现实面前又无法成为理想的实践者,理想与幻觉总是矛盾的存在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堂吉诃德的行为总是产生事与愿违的荒唐结果,而引人发笑。(三)、疯子背后的疯子最后,着眼于《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将作家与其创造的形象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堂吉诃德这种情感和理智的冲突正是塞万提斯内心矛盾的表现。塞万提斯的思想感情非常复杂,他既缅怀中世纪,又反对封建传统制度;既追求进步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又对没落的骑士精神有所眷恋。他既尊奉中世纪骑士精神中除恶扬善、扶弱济贫等较为理想的那部分,又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宣扬自由平等思想主张。正如文中写道“堂吉诃德释放一伙将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囚犯的行为,正是“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与“人是天生自由”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的奇妙的混合。”[4]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上倾注的感情主要还是对西班牙封建社会的抨击,他通过财主抢走他人的未婚妻,农场主殴打牧童,父亲粗暴的干涉女儿婚姻等一系列故事描写出这是一个“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的“可恶的年代”[5]这些也是塞万提斯的价值倾向的侧面体现,可笑、可爱又可悲的疯子:堂吉诃德从17世纪以来,跨越国度,跨越时代,他的形象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深入人心。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它的解读也有着不同的深度,这一形象塑造的宽渡与深度注定使它成为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正因为读者对堂吉诃德的形象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加深,他由可爱变得可敬,进而变得可笑又可爱,最后让读者产生现实主义的悲剧感受——可悲又可笑。也强烈体现出他的悲剧意味。堂吉诃德他是一个身处现代的人,却妄图采用古老的方式,用战马和长矛来达到改造未来的理想,这一行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确实很荒诞不羁,而又充满着喜剧性。但同时他的理想属于未来,但现实条件的制约造成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二、对堂吉诃德多重疯子形象中悲剧性的分析二元性的整合与互构:“吉诃德自身形象的二元性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清醒和睿智,以及他对骑士道偏执的狂癫。”[6]堂吉诃德并不总是疯癫的,在冷静理智的时候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知识丰富的“智者”。可是一进入骑士的世界,就带有偏执的狂癫。(一)、可怜的疯子他既生活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又生活在虚幻的理想世界里,作者将这两种极端的个性巧妙地融合在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上,将人物巧妙地悬置在两个世界中不断交替的环境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由表层对立到深层互构的机理。于是内在的狂癫和外在的清醒,外在的狂癫和内在的清醒,在这里相互交融,狂癫和清醒在对峙中互为因果。另外,堂吉诃德对自由平等、司法、爱情、文学等,多个方面都有自己伴随新的人文主义的见解,但却总是被现实所无情打击。堂吉诃德对待女性的真诚、平等态度,正是他追求理想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他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例如,在对待杜尔西内娅的态度上,他已经超越了肉体的需求而上升到灵魂的高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与天主教描绘的的天国如出一辙,但他相对于耶稣和平博爱的方式不同,他采取用手中的长毛去战斗的的方式获得平等、博爱和解放,从而获得美好生活。战斗!这也正符合了当时社会变革的特点。“堂吉诃德是位理想主义者,他幻想的理想社会与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愈是对理想社会向往与追求,愈是深感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反差使堂吉诃德尽显英雄本色,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毋庸讳言,由于作者时代的局限性,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和事物上认识的偏差。”[7]堂吉诃德的精神信仰体现了中世纪及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他相信人类应该依附于某种高于自身的力量,对正义和信仰的维护。他所信仰的绝对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堂吉诃德的精神信仰具有复杂性与多重性,和其他人所追求的简单和内化有本质区别。在不断细化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堂吉诃德的精神是毫不利己的,他思想先进,品质高尚,有很多正面的道德品质。英国古典主义诗人蒲伯就认为唐吉诃德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但是在现实面前,他的大无畏精神并不被人们理解,在世俗社会中一次次受到嘲弄与打击,处于失败之中。从在这一层面来讲: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对立中,为堂吉诃德的形象又增添了一层悲剧色彩。但是,社会需要堂吉诃德式的“疯子”。他的精神是人类的拯救者。英国作家撒缪尔·约翰生也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实际上和正常人的理性相去不远,甚至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时期高扬的理性主义精神和革命哲学的先导意义,所以堂吉诃德并不是脱离普通群众的,“读者在感到堂吉诃德或桑丘可笑或者可怜的时候,很少能否认他们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幻觉”[8](二)、堂吉诃德形象的局限性堂吉诃德这一形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他不仅受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自身阶级的局限。堂吉诃德出身于破落的封建贵族,只是乡村中的小乡绅,有牲畜、有房产,也有几亩薄地,在当时看来日子过得很舒适惬意,但封建贵族的烙印却镌刻在他的灵魂中。这让他在与桑丘的相处中时而表现的平等真诚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有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封建思想影响下的主仆意识。只要桑丘的想法与他稍有背离,他就会指责、谩骂,以此显示自己主子的威风,但也体现了他身上的封建贵族印记。还有作者塞万提斯在创作时的局限性,也使堂吉诃德这一形象蒙上了一些阴影,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关于堂吉诃德身上所引申出的不可回避的人生悖论,还包括多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理性与疯癫;真是与虚幻;理智与愚蠢;崇高与荒唐等,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三、结语综上所述,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这部著作中塑造了一个勇于挑战、笑料百出但又不断追寻理想而充满现实主义悲剧意味的堂吉诃德这一个典型形象。由于作品的深刻含义赋予了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意义——悲剧意义与喜剧意义并存。堂吉诃德一生的斗争与回归的历史也正是向人们讲述了骑士精神与骑士小说的衰亡史,同时堂吉诃德的疯子形象更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挑战与反抗,作者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教会与王公贵族,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塞万提斯某些民主与变革思想的化身。在真实与虚幻、崇高与荒唐的强烈对比之下,体现出的不可回避的人性悖论,在某些层面上讲也是人性的悲剧,形成了过去、现在、未来,喜剧与悲剧的多重冲突的艺术效果。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多角度多层面的延展对《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分析,更大程度的联系作家与作品的内在联系。更加立体与全面的研讨堂吉诃德的艺术魅力。参考文献[1]秦凤珍.堂吉诃德何以不朽[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9):15[2]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3]刘雅虹.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中的堂吉诃德精神[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102[4]王宪伟.可笑可爱可悲的疯子——堂吉诃德疯子形象分析[J]新东方TheNewOrient,2007,(7):57[5]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4,84,85,11,1012.[6]崔俊勇.二元性的整合与互构——《堂吉诃德》的文化阐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3[7]李德恩.堂吉诃德:伟大与渺小———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J]外国文学,2009,(2):41[8]文美惠.塞万提斯和《唐吉诃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105.
本文标题:《堂吉诃德》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0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