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社会早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电子备课、开发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已经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掌握和应用,但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还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念的提出,要求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尤其重要和必要。当前,随着国家教育部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各类学校纷纷购置电脑、服务器,建校园网,有些观念超前的地区甚至建起了城域教育网。但同时,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随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对于教师来说,高质量的备课,精美的课件制作,以及教师再学习等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源背景;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能力不仅需要强大的资源平台,而且其质量的高低也成为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学校来说,建设校园网,价格不菲的投入,又如何能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呢?校园网如何来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呢?显而易见,牵扯到教育信息化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库已然成为新一代教育网络的心脏。早在校园网建设兴起之前,教育界专家就已经提出了资源库的概念。随着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升温,校园网应用中有“路”有“车”却无“货”的现象也日渐突现出来。2000年校园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有专家适时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口号,资源库建设由此被正式纳入议事日程。到目前为止,国内资源建设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代:第一代资源库: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素材,素材以成品课件、PPT、图片、视频资源为主,这一阶段资源库应用为教师提供的主要服务相当是将板书、挂图和记录片通过投影(或电视)播放出来;第二代资源库:结构为“系统+课件”,学校通过购买成品资源库作为基础,更新完善主要通过零星开发和各处搜集进行。在应用方面,许多学校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为赛课和公开课准备,通常每堂赛课需多位教师辅助,从设计到PPT、动画制作到素材搜集。这一阶段的成品资源库没有统一标准,各资源库素材无法共享,教师制作的课件因为不符合别人教学思路,通常也无法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这一阶段的资源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建库”的问题,但有待完善;第三代资源库正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新一代资源库,具有统一标准、体现课改思想、强调探究、注重交互性、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素材与管理系统分离、课件设计理念紧密结合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等特点。教育部资源建设标准的及时推出也为此次资源建设推波助澜。管理资源的功能模块被独立出来,资源以纯“素材”的形式存在,将“素材”放到管理系统中才能方便快捷地使用,基于E-learning的网络课程开发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成为第三代资源库建设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各教育单位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与课程改革同步并面向师生(甚至家长)的综合性资源库,以适应学校校园网、教育城域网需求,实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可见,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建设问题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问题的制高点和重心,也是教育信息化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将在硬件条件完全符合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所积累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专业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研究。二、研究构想要建设教育资源库,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资源库。我们知道,教育资源建设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但是,有不少软件厂商从网上找来一些教育信息,或是下载一些视频、课件,甚至把以前开发软件时用剩的边角料,一股脑儿凑在一块儿,就当资源库卖给了学校。很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资源库”是不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什么帮助,即使有部分开发较好的资源库,由于开发者大都并非一线教育工作者,很多内容和管理模式并不实用于学校,所以我们认为,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问题,必须追随教育实际,追随教育理论,追随教育技术。(1)教育是资源建设的本质:资源建设是教育的基础设施及表现形式,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2)内容是资源建设的核心:这里的内容不是信息垃圾,它必须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使之具备教学能力。(3)软件是资源建设的灵魂: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技术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在于人的工具系统;另一方面是人使用工具的技能。计算机不同于以往物质生产工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具中出现了“软件”。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这在以往的技术中是从来没有的,其功能在于大大增强了人类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减轻了脑力劳动的负担。按照一定的教育模式对资源进行整合,在特定教育需求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教育软件是资源建设的灵魂。(4)应用是资源建设的关键:应用也只有应用才能凸显教育资源的价值。(5)服务是资源建设的保障:综合的服务系统与机制是资源建设能够长远发展的保障。总之,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资源库,我们认为下列几个要素缺一不可:1.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内涵,有特色的、能够形成教学能力的多媒体专业资源;2.资源组织、管理、检索系统;3.使用这些教育资源的工具、平台;4.健全的资源更新发展机制。5.教育资源种类的发展和完善这里所指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育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教育资源(如书、杂志)的数字化,还包括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资源的数字化,而且还应包括新的数字化数据:(1)超文本;(2)对资源的整理和组织方法:分类、索引和摘要、动态搜索;(3)资料查找、使用工具:全文检索,分类索引,针对声音和图像进行的内容的搜索及各种应用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资源应该包括信息资源、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资源、工具资源、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教育新闻信息、教育法律法规库、招生考试库、教育产品信息库、教育机构库等各类教育统计数据、辅助教育教学信息、进修、培训信息资源等;教学资源:教材配套教学资源、教研论文库、学科教案库、题卷库、各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学生学习指导类、常规教育类、网上课程、教学软件、数字化卫星电视教学片、基本功系列培训资料(如书法、普通话等)、教科研研究培训资料、现代教育技术系列培训资料等;教育管理资源:校长办公系统信息资源、师资管理,学籍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等;服务资源:各类游戏资源、娱乐音像资源、娱乐、活动类、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百科知识库等。三、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1、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成有特色的、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校园网环境下的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建设优化网络资源的模式,以适应基础教育领域对资源不断完善、提高和动态发展的需求。2、主要研究内容:(1)开发能满足不同教学环境下一线教学实际需求的资源库。资源库将全面覆盖人教实验教材、北师大和西师大等多种实验教材,形成符合新标准、独具特色的新课标资源库,资源管理和素材相互独立又集于一体,并不断完善和发展。(2)开发基于WEB的主题资源库,为面向学生的网络课程提供基础素材,同时建设大量的课程资源和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综合资源。(3)根据具体的整合型课改实践的需求,整合体现教师学生个性的小型微型独立式专题知识资源实库、互联网经典的开放型专题知识资源实库,建设极具学校鲜明教育教学个性的资源库。(4)还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入整合、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建构新型教育模式等方面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5)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新教育资源库的应用培训研究。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文献法:查询有关新课程教材、资源库的评价研究资料,建立本课题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资源库管理系统的编程语言。(二)行动研究法:在收集论证资源素材的同时,编写一套满足管理条件的资源库管理系统,并逐步完善资料,边应用边修改形成完善的资源库管理系统。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由于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不可抗拒的人为因素,如攀枝花东区整合教学资源,三所高中学校合并为一所,造成人员变动;8·30地震,学校教学楼停止无法使用,学校高中部整体搬迁至上校区,学校网络设备老化等问题,造成本课题研究时间未能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周期原定为2006年2月——2009年6月,实际为2006年2月——2010年12月。分为三个主要研究阶段:(一)前期研究阶段:2006年2月——2006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1、有关教育及资源库方面的理论学习,查找相关资源库建设的资料;2、课题构想,课题队伍的组建,撰写课题立项报告。3、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二)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0月1、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论证2、进一步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组织课题论证和开题工作。这一阶段将完成课题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落实课题的实施人员及其具体分工。(三)具体研究实施阶段:原定2006年11月——2009年2月。实际为:2006年2月——2010年12月。1、资源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资源库管理系统(包括资源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的开发与研究、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资源素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心,涉及主要研究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所以研究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也是这一阶段实施的重要保证。(2)、2007年7月和2008年3月,各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会。2、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阶段:原定2008年5月——2009年2月,实际为2008年5月——2010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利用已经形成的资源库管理平台,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充实、完善资源库中各种资源。(2)、对开发形成的资源库进行实验性应用,并在实践、试行中不断修改、完善。(三)总结验收阶段:原定2009年3月—2009年6月,实际为2010年11月——2011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课题总结、资料整理、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形成成果、申请结题等。六、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课题组组长:陈宗敏(校长、特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总体规划设计、实施工作的落实、检测总结工作,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制定和阶段总结。课题组副组长:赵军(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在课题组长的领导下,负责课题协调工作。课题组副组长:杜培斌(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网管)负责课题的主要研究和具体实施工作。立项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主研人:张云富(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资源库应用的推广工作。主研人:黄晓玲(教研室干事、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资源库应用的推广工作,各子课题组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于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涉及教学面广(各高中教学学科),参与人员众多,编辑、资源收集整理及应用工作繁琐,所以课题组设置了三个子课题:(一)、“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研究”子课题:(1)、组长:杜培斌(2)、成员:王萍(信息技术教师)、李大彬(信息技术教师)、谢晓瑜(信息技术教师)(3)、工作:协助杜培斌完成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开发和调试工作。(二)、“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子课题:1、“语文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1)组长:邓忠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2)成员:郭文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中太(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红梅(中学语文教师)、刘慧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3)主要研究工作:负责督促语文教研组教师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并担任语文学科资源的上传审核工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2、“数学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1)组长:黄聘强(中学数学高级教
本文标题: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