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学法用法读本1-3章
1“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目录第一章“六五”普法规划知识第一节“六五”普法规划的出台第二节“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第三节“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第四节“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第二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以案说法01】以及时高效促进公平正义第三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经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第四章公务员简明法律知识第一节宪法及相关法【以案说法02】政府制定法规违反程序,公众不满第二节民商法【以案说法03】民事行为要符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以案说法04】占用别人的门面房并出租受益属于侵权行为【以案说法05】擅自拆除承典房屋属于侵权行为【以案说法06】办理登记是房屋买卖合同的主给付义务【以案说法07】支持奥运要用合法的方式【以案说法08】专利权保护要考虑细节问题第三节经济法【以案说法09】液化燃气站违法搭售获利受罚第四节社会法【以案说法10】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第五节刑法【以案说法11】再次犯罪就是累犯吗第六节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第五章公务员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务员法概述第二节公务员基本法律制度第三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第六章公务员依法行政概述第一节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以案说法12】工商执法公报私仇,违法行政处罚无效【以案说法13】领导好心事与愿违,职工受损投诉无果【以案说法14】让人民批评政府第二节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以案说法15】离婚夫妻一方擅自复婚被准,行为无效【以案说法16】心系百姓上门服务,高效便民百姓称赞第三节依法行政体制建设【以案说法17】替谁说话——“最牛的一句话”第四节行政执法责任制第五节行政监督第七章公务员依法行政法律制度第一节行政立法与行政决策第二节行政执法与行政程序第三节政府信息公开第四节行政许可【以案说法18】行政许可不得随意设定第五节行政奖励与行政给付第六节行政处罚第七节行政裁决第八节行政强制【以案说法19】行政强制执行过程须合法第九节行政复议【以案说法20】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须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第十节行政诉讼【以案说法21】行政诉讼的对象必须是公务行为第十一节行政赔偿【以案说法22】公务行为造成的伤害,行政机关须承担赔偿责任第十二节行政监察第八章公务员依法行政常见违法问题第一节行政程序违法【以案说法23】民警现场罚款,出租车司机不服【以案说法24】交警违规查询,司机丧命第二节适用法律错误【以案说法25】法律适用错误导致执法主体错位第三节意思形成错误【以案说法26】意思表示错误未主张撤销,意思表示有效第四节认定事实错误【以案说法27】被诉工伤认定遗漏“工”字,是认定事实不清还是瑕疵第五节行政滥用职权【以案说法28】国家领导滥用职权受惩【以案说法29】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被控伏法第六节超越法定权限【以案说法30】工商越权查医院,被诉无效第九章公务员廉政建设和常见职务犯罪预防第一节公务员廉政建设【以案说法31】微博成最新反腐方式第二节公务员常见职务犯罪【以案说法32】原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以案说法33】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受贿、贪污案【以案说法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原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案【以案说法3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3【以案说法36】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滥用职权案【以案说法37】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原处长于兵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案【以案说法38】原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以案说法39】粤海铁路私分国有资产案【以案说法40】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黑案附录:附录一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法治山西”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附录二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附录三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议附录四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附录五二○一二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附录六关于印发袁纯清书记在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第一章“六五”普法规划知识【导读】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继续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是全体人民的共识。本章主要学习“六五”普法规划的相关知识。第一节“六五”普法规划的出台198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国已连续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至2010年,全国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发[2011]6号文件),简称“六五”普法规划。规划全文6800余字,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象和要求、工作步骤和安排、组织领导和保障等五部分。2011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了全国普法办公室主任、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代表国务院作的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于4月22日作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继续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全文第二节“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一、“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三、“六五”普法工作的工作原则“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普法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五项工作原则。4“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指普法工作要按照“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改革开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就是指普法工作要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在法制宣传中服务群众,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就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就是指普法工作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是指要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课程全文第三节“六五”普法规划的主要任务相比以往的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六五”普法规划在主要任务的设定上更加全面、细致,更具有可操作性。规划从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入手到深入推进依法治理等十个方面,深入细致地阐述了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十大工作任务。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在学习宣传宪法过程中,要大力宣传以下主要内容:(一)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二)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三)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通过对宪法知识的学习,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方面,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在加强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方面,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在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面,要重点学习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学习宣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二)学习宣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学习宣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五)学习宣传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在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方面,要重点学习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重点学习宣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二)学习宣传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三)学习宣传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学习宣传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学习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
本文标题:学法用法读本1-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1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