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生数学创新素质培养之我见
学生数学创新素质培养之我见南部县第二中学李久坤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带来的第五次浪潮推动着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了使中华民族能立于不败之地,党中央在全教会上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把创新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高度,所以,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要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广到我们的中学数学教育同样要创新,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给我们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一个学习发展的机会.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素质呢?我认为数学创新素质的基本构成是创新意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而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进而推动创新素质的提高.因此,根据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应该致力于培养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摆正教与学的砬置,创造美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处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新意识.比如数学课多注重启发式、讨论式,随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②营造氛围.首先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赋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己之欲说,做己之欲做,这对培养创新意识十分重要.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据出访色列的教育界人士说:以色列的学校教育也十分强调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气氛,在校园内设有‘主动墙’,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改革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营造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是何等重要.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尊重的和谐的关系,鼓励那些不平常的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让其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冲动的机会,使其“加倍地感到自尊,三倍地感到自重,四倍地感到自信”,由此发展创新意识.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创造活动中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有的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直觉、灵感和发散思维.”也有的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我认为创造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用新颖的、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提出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看法的思维活动.它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正如吉尔福特所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示”),由多种思维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发展历史上,大到每种理论的诞生、每一个分支的产生,到每一个概念、公式的建立,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发育才能得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曲径通幽”,寻找解决问题的“神来之笔”,亲自体验这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人的智力组成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因素,而创造力往往是这些因素的有效综合,表现为能摆脱现时思维方式的束缚,发表与众不同的新见解;能提供不同于常规解答的新解法;善于解决结论不确定型问题;善于对已有知识、方法及具体问题提出有价值疑问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能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积极发展,使个人的智力结构渐臻完善,从而带动个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者的任务不再是向人脑的仓库储存知识,而是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天赋.另外,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勇于实践,勤于动眼、动手、动脑.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摸索知识的来龙去脉,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己领悟知识的真谛.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勉力亲为,在解题中培养创造能力.再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意因素,发挥其个性特长.情意因素指的是兴趣、持久性、动机和态度等心理品质,这些因素对人的行为、思维有极大的影响,可称之为动力系统.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独具一格,标新立异,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来.一部富有创意的作品,需要演员的再度创造,更离不开导演的再度创造。导演的创造的走向和力度往往影响甚至决定演员创造的走向和力度.我们不妨把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作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从中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对学生同样有着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教师首先必需是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尺水可以兴波,三尺讲台就是创造的天地.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一份创造意识吧!这是数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期盼。也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南部县第二中学王小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l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新大纲》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H{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实现思想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更新,不能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其结果只能是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最终埋没学生的创造天性.冈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疾呼的那样“砸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同…‘解放儿章的创造力…‘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眼睛…‘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真正实现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重视学生的“第一印象”见解。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质疑创新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尽管有时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不成熟的、错误的,我们还是要及时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见解以肯定,因势利导。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质疑时机,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学生要能够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四、注重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牛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义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讲课注意挖掘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如存进行“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教学时,我作了如下设汁:第一步,提供问题:想买一件较贵的物品,但现在又没那么多钱该怎么办?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第一向银行贷款,第二变相向商家贷款也就是分期付款,比较之下当然第二种方案更方便快捷。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如何还贷款?分几次付?怎样付款才能最合算?第四步,问题的深化:得了出付款方案。一般情况下商家提供以下三种方案,一年当中分3次、6次或12次付清。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分别计算加以比较得出方法的优劣,水到渠成地得出下表:方宁类别分几次付清付款方法每期所付金额付款总额与一次性付款差额13次购买后4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二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三次付款。26次购买后第2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二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312次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次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注规定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第六步,教师小结:给出合理的解答,得出一般的汁算方法与公式。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牛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整个计算过程当中一直是学生亲自动手来比较几种方案的优劣,我只是适时提出一些建议,给以点拔.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把握中考前的总复习南部县第二中学陈元文时光如梭,九年级数学新授内容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九年级复习阶段,2010年中考又在眼前,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毕业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一次考试。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检测教学成绩和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机会,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求最终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复习巩固好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众多数学教师专心研究的问题。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中考复习前,数学教师们要对近几年的中考动向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考试大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和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在平时考试中,我们大家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应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作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二、制订复习计划,事半功倍要使复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定要有一个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制订复习工作计划时,首先要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怎样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因为复习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忘记了这一根本宗旨,复习也就失去了意义,考虑到这些方面,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制订出一份周密的、可行的计划.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就能临危不乱,稳扎稳打,复习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改进复习方法,合理安排层次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复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改进教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数学复习分成几个层次,按照三
本文标题:学生数学创新素质培养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