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及其它
原创]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及其它=41&id=2257287&page=1&1=1#22572872326次点击14个回复0次转到微评henanyanlin1于2008-5-2016:10:16发布在凯迪社区开心科普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及其它在地球诞生以后,陆续从太空下来一部分水,直到现在未停止。比如通过流星,彗星获得水源。从地球诞生50亿年时间看,这个数量是壮观的。地球表面相当一部分水,应该来自地球以外。剩下的一部分水,应该来自地球自己本身。在地球刚刚诞生时,地球表面没有水。在地球当时稀薄的空气中,应该有许多是水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内部接近地面的气体,逐渐跑了出来,水蒸汽也跟着逐渐出来一部分。还有来自太空的气体及水分子。甚至在刚开始阶段,来自太空的水及气体是主要的,大概至少在几百万年内是这样的。地球内部在逐渐升温,温度还不高,没有达到,形成液态圈或液固混合圈的温度。此时,地球表面水及空气的来源,主要来自太空。在这几百万年内,地球表面的空气密度逐渐增大。地球表面的水也在逐渐增多。刚开始,全部被汽化,因为空气密度低。过一段时间以后,才有液态水,但依然看不见液态水,因为液态水渗入地下了。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地球空气密度越来越大,渗入地下的水越来越多,以至于地球表面没有,可以继续使水渗入的大量空隙了。终于在低洼的地方,积聚了可以看的见的,地球表面水。此时(或早一些,或晚一些),地球内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温度已经升的很高了,许多地方的某些物质已经熔化了。在放射性元素密布的地方,熔化的物质多一些,形成地球内部较大的液态块,如果这个液态块离地球表面较近,这个高温液态块的液态物质,会突破上面固体物质的束缚,来到地球表面,这就是火山爆发。冲出来的液态物质里,有各种气体、水蒸汽等。这是一个转折点,首先空气密度开始加速增大,因为气体来源大大增加。既有来自太空的,又有来自地球内部的气体。其次,地球表面的水开始加速增多,原因同上。此时地球内部温度依然在继续升高,在某个时候,某个地下深处,形成了大面积的液态层,甚至连为一体,遍布全球,在某个地下深处,形成了一个液态层。我们现在把它叫做软流圈(层)。与现在地球的软流圈类似。这个圈层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史一个划时代的事情。最早形成软流圈的位置(深度),与现在软流圈的位置(深度)不同。刚开始不知在哪个深度,形成了一个薄薄的软流圈,然后这个软流圈厚度逐渐加厚,既向上(地球表面方向)又向下(向地心方向)加厚。软流圈既向上又向下加厚,以至于到某个时候,软流圈的顶部(上部),已经离地球表面较近了,此时,地球表面依然是固体。只是地球表面固体的厚度已经较薄了。软流圈内部的液态物质分布不均匀。软流圈,上表面的液态物质,有的地方,向上侵蚀的很厉害,既,液态物质突入上面的固体圈(岩石圈的前身)较深。这个地方就属于向上侵入点。如果侵蚀的特别厉害,就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爆发。这些向上侵入点,的液态物质,由于与固体性质不同,受到覆盖在其上面,各种物质的重力挤压,会产生面向四周的,强大水平力。如果这些向上的侵入点,巧合的,基本在一条线上。就会形成强大的水平合力,迫使上面的固体圈,沿着垂直这条线的方向上,拥有向两边(相向)运动的趋势。这个强大的合力,会沿着软流圈上面的固体圈,的固体物质向两边传递。这是两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合力。最终两力会相互抵消。效果是固体圈的固体物质受到积压。固体圈的固体物质,受到强大挤压力作用。固体圈的固体物质某些相互接触不好或薄弱的地方,会受不了这个强大挤压力,以至于相互错开,或左右,或上下。既,这个地方会形成断层。地球会形成很多这样小规模的断层带。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出现。某些地方的,小规模的断层带逐渐的连为一体,形成更长的断层带,于至于会形成全球性的断层带。全球性侵入带的形成,与全球性断层带的形成,二者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运动,全球性地球表面固体的运动。侵入带是诞生新的固体圈层的地方,断层带是固体圈层消失的地方。面积广大的地球表面,可以形成多个这样的,全球性的断层带或侵入带。我们现在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板块运动,第一次这样的运动,也许称为板块运动,有点不妥。原因是地球最早的这个固体层,与以后的可以称为板块的固体层,有点差别。差别主要在,第一次的固体物质没有经过熔化,相互间接触不是那么紧密的。至少在地球表面是这样,在更深的地方,也许由于受压而固结成岩。我们所说的板块运动终于产生了,板块经过产生,消失,往复循环,至今未停。地球内部的物质,从开始产生液态物质的时候,就开始了物质的重力分异。随着液态物质的增多,重力分异加强。到现在,重力分异基本停止。重力分异的结果是,那些密度大的物质跑到了下面,密度小的物质跑到了上面。比如,黄金的分布,可以推测,越往下,黄金的分布就越多。我们所说的软流圈下面,黄金可能要比的陆地表面多的多。另一个推测,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放射性元素一般较重,由此推断越往下,放射性元素越多。在软流圈以下(面向地心的方向)会更多,软流圈以下的温度,应该比我们所设想的温度要高一些。在全球板块运动开始前,火山活动已经存在。板块运动开始后,板块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大量兴起,地球内部的水及气体都逐渐的出来了,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地球表面的水越来越多,在低洼处,水越聚越多,形成海,逐渐海连成片,形成洋。地球表面最早的固体物质,分布均匀。事实上,地球最早期的物质分布,基本都是均匀分布。随着地球内部部分区域的液化,开始了重力分异,轻物质上升。以及后来的,板块的运动,使最上层的,从来没有完全熔化过的固体圈层,也开始参加重力分异。虽然最上面的固体圈层,从来没有完全熔化过,直到现在。但并不影响上层固体圈层,固体物质的循环熔化。直到现在,不知它们已经被熔化了多少次了。在板块诞生处,从地下冒出的物质,由于重力分异的原因,处在上面的物质密度要小一点。待到这些经过重力分异的板块,运动到板块消失的地方,既断层带,在将要消失时,上下两个板块相互积压,下面的哪个板块的上部分,被剐掉一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其实是下面被积压下去的哪个板块中,平均最轻(密度最小)的物质。这部分物质会在板块挤压处积累,越积越多,会形成越来越大的轻物质聚集区。这就是最早的陆地物质,如果那时有足够的水,淹没其它地方的话,那么这里就是最早的陆地。其它地方的火山堆,就是最早的岛屿。淹没全球并不需要多少水,原因是,那时地球物质分布比较均匀,地球表面没有特别大的落差,更没有高山。到处高度几乎一样,高度差大概不足几百米,只要地球有平均几百米的水层厚度,就够淹没全球了。现在地球的平均水层厚度是3800米左右,那时大概只需要现在十分之一的水,就可以淹没全球,这是在板块运动前的情况。在板块开始运动后,地球表面的固体圈层起伏就变的较大了,因为固体圈层的固体受到了较大的积压作用。会出现最早的褶皱山脉,但这些褶皱山脉,大概一点也没有保存到现在,这些最早的褶皱山脉的固体物质,没有经过重力分异,因此较重(密度大),与后来的,轻物质陆地,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相比,要重(密度大)一些。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上,最早褶皱山脉的固体物质,由于较重(密度大),会处于下面,被压入软流圈而熔化。那些经过重力分异,在断层带又被截留的轻物质,一部分可以幸存到现在,虽然部分物质又被从新熔化。是不是,现在陆地的物质完全是这样形成的呢?应该说有部分轻物质是这样形成的。那另一部分是怎样形成的呢?另一部分是因火山活动而形成。这些最早的轻物质聚集区,起着引子作用,在这些轻物质聚集区,也有火山活动,也可以喷发出大量的轻物质,有些没有喷发出来,成为侵入岩,照样属于轻物质。总之轻物质聚集区的扩大,是主要靠火山活动而实现。那些非轻物质聚集区,也有火山活动,这些地方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未来的陆地呢?虽然有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轻物质,但由于原来的重物质较多,总体比较重,所以不能成为未来的陆地。但是这些火山活动的火山堆,可以成为未来陆地的组成物质。因为在板块挤压处,这些火山堆往往会被截留。海洋的深度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在增加着。面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因为海水一直在增多。刚开始,没有水,也无所谓陆地。随着海的出现,陆地的面积在减少,刚开始在疯狂减少,后来慢慢减少,在后来,甚至可能不在减少,也许会增加一点。但是陆地的海拔高度也许是,一直在增加,一直到现在。原因是陆地的平均密度一直在减少。某些运用,根据地壳重力均衡理论,一个面积广大的湖泊,存在的时间,如果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要比我们估计的时间长的多.最长能增加10倍.一般增加几倍,增加倍数的多少,与湖泊面积大小成正向关系.湖泊面积越大,增加的倍数就越多.但有一个极限,据估计极限是10倍左右.象地球最大的内海,里海,光靠泥沙淤积,它的消失速度,应该比我们不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慢10倍.我们的渤海,靠来自黄河的泥沙淤积,填满渤海所需时间,要比我们不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的时间,长的多.有人估计,黄河2000年就能把渤海填平,实际是,会存在地壳重力均衡效应,大概需要2万年才能把渤海填平.比不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大概增加10倍的时间.还有那些大湖泊,如我们的洞庭湖,靠泥沙淤积让洞庭湖消失,如果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时间就比较长了,大概所需时间,是不考虑地壳重力均衡效应的几倍.那些面积较小的湖泊,地壳重力均衡效应就比较小了。在波斯湾有一个国家,准备建设一个很大的海上城市,如果这个海上城市确实很大,那么就要考虑地壳重力均衡了,不知他们在设计时考虑了没有.日本也有海上城市,但比较小,并且所填土石来自附近,两者互相抵消,基本没有什么地壳重力均衡效应.我们的华北平原,许多地方地下的土质,有几百米深的淤积层,而华北平原的海拔不足百米,难道说华北平原原来是海洋吗?不,不是。500米深的淤积才能导致,华北平原的海拔升高50米左右.再比如,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厚达几百米,并不代表,原来黄土高原就那么低,其实几百米的黄土层,才可以使黄土高原海拔升高几十米.[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715:39:21编辑过]
本文标题:地球表面水的来源及其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