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长沙市【地理位置】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85平方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6区,长沙、宁乡2县及浏阳市。【地形地貌】由于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侧为低山区,碧虚岭海拔300.8米,为岳麓山高峰。山前有天马山、凤凰山大小岗丘罗列;山后有桃花岭、金牛岭等。西北分布着元古代震旦纪期的浅变质岩和板岩组成的丘陵。由于地层岩质坚,自然剥蚀作用缓慢,成了谷山、尖山、乌山等数座孤峰。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山势较陡峭,山脊多不相连。距长沙约30公里有黑麋峰,海拔591米。再东北有影珠山、天华山、飘风山、明月山等。东侧和东南侧为红岩丘岗,海拔一般100米左右。大多数小山丘岩质松散,易风化成红岩岗地;个别因岩基坚硬,仍耸立于丘岗之中。烈士公园北端的罗洋山,东面受浏阳河切削,悬岩壁立。[12]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是长沙城市建的主要地带。其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冲积性网纹红土和砂砾。湘、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米,高出湘江常水位约10米。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米,长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今天的长沙城已扩展到了第六、第七级台。由于其地表为粘土砂砾层,且岩基结构坚硬,每平方米可承压2.5-3万公斤,高者达5万公斤,适宜于建设高层建筑。由于盆地内台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冽,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等迩闻名。在五一广场一带,曾发掘出战国、东汉、三国时期的古井数十眼。[12]【水文概况】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区,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发源于浏阳大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沩山的沩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与湘江汇合,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2370秒立方米。[13]【气候概况】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矿产资源】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尢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土地资源】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7亩。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铁路】长沙是国家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贯穿城区南北,沪昆铁路连接东西;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在长沙火车南站交汇。此外还有连接长沙与常德石门的石长铁路。[14]规划建设的重庆-长沙-厦门铁路将从长沙西站引出。[15]长沙站位于芙蓉区车站中路与五一大道交汇处以东、京广线客车外绕线上。京广铁路、石长铁路及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本站交汇。长沙南站位于雨花区花侯路以东,是连接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的重要枢纽,中南地区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中心。【公路】城区主干道有五一大道、芙蓉路、东风路、韶山路、中山路、黄兴路、湘江路、潇湘路、人民路和八桥三环: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月亮岛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长沙湘府路大桥、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二隧: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由于跨越主城区的湘江一、二、三桥的过江交通流量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长沙交通拥堵,也长期为市民诟病。2013年12月30日,三环已完全贯通。[16]通过二环线、三环线、长沙大道、金洲大道、枫林西路等,将长沙县和宁乡县渐渐融入长沙城区。长浏高速使浏阳市距离长沙不到一小时的车程[17]。长沙也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各设立了长途汽车站,在长沙火车站设立了长株潭客运汽车站。[18]2.株洲市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4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称号。[1]【地理位置】株洲市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地处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地形地势】株洲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3]【气候】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4]【植被】株洲市域的植物种属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分布混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约有106科、296属、884种。其中珍稀乡土树种约有40余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245株。全市森林覆盖率42.2%,活林蓄积量1179.85万立方米。炎陵县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积10万多亩。【水系】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自然资源】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锡、铀、铜、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5]3.湘潭市湘潭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与长沙、株洲同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4》,湘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公里。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约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历经千年积淀,科教人力资源丰富,科教实力居湖南省第二位,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大等大中专院校12所,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交通主动脉京港澳高速与沪昆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京广铁路、沪昆铁路和沪昆客专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在建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即将构建起三市半小时经济圈。湘潭是是“一五”、“二五”时期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南地区的工业重镇。目前拥有国家级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湘潭综合保税区。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0亿元,人均GDP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二位。【地理位置】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东西横宽108公里,南北纵长81公里,总面积5005.8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地势地貌】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80%的面积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平方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1]【气候特征】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交通通讯】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12年全年货运量8466.06万吨,增长10.5%。全年客运量为4975.06万人,增长3%。年末公路线路里程7741.35公里,增长12.3%。2012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为45.4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1.71万辆。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81亿元,增长19.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40.16万户;移动电话225.73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6.97万户。2012年3月湘潭市在湖南省内率先启动“无线城市”建设,在全城普及无线宽带网络。[6]4.常德市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辖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常德先后荣获全国文
本文标题:地理(湖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