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宁夏银川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1-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荀子》中说:“齐国‘并国三十五’,晋国‘献公并国十七’,楚国‘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秦国‘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之间战争频繁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国家统一已成定局D.西周统治范围扩展2.1986年安徽寿县谷贝村农民在一个窖藏土坑内发现一组铜器,包括四件铜洗、三件弩机、一件熨斗,其中一件铜洗腹部饰有四道弦纹和两个相对的辅首,底部铸有小篆“蜀郡”二字和鼎纹。据此判断这组铜器铸造时间最早可能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3.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4.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①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②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③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④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元代的科举制度也基本上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只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这表明A.元朝主要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B.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C.元朝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D.其做法在于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6.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2-A.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B.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7.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C.分封制瓦解D.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被破坏8.《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9.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下四字,它们依次象形: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繁茂之状;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C.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4591913151545152054397639511广东——721270711959-3-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1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13.“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A.文人山水画B.杂剧C.昆曲D.京剧14.“民本”语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谓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下列关于“民本”与“民主”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具有限制和约束统治者行为的作用B.两者的区别在于“民”是否是国家的基础C.两者都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社会地位D.两者都鼓励百姓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奋斗15.“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D.人民主权的观念16.古希腊政治家摩斯提尼说:“现在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民主政治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B.希腊民主政治是演说家鼓励的结果C.希腊民主政治体现了西方民主的虚伪D.希腊民主政治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17.“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1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义务》中指出: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的人应该具有这样的义务感:第一,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要符合公民的利益;第二,他们应该维护国家的整体,而不要为维护某一个部分而忽略了其它的部分。罗马法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以西塞罗观点评价古罗马法律,正确的是-4-A.习惯法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有利于维护公民利益B.十二铜表法是统治者自觉维护公民利益的表现C.由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维护国家整体的精神D.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罗马法基本实现了国民平等19.“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20.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1.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包括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是A.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礼仪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23.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史实不相符的是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黄金的渴望B.殖民扩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C.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4.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5-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A.无限的扩张性B.统治的残暴性C.极端的掠夺性D.竞争的激烈性25.《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26.经济史学家克拉夫兹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中指出:“英国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变革,但并没有获得人均收入提高的回报。”文中提到的“痛苦的变革”的表现包括①资本家攫取巨额利润,工人日益贫困②各部门发展平衡③生产技术革新的进程十分缓慢④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对下图解读错误的是A.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最高B.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最快C.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低D.20世纪初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8.针对蒸汽引擎机动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l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对机动车发展进行“规范”,其中两条主要规章如下:限制行车速度,市内不超过3公里/时,乡间不超过6公里/时;还必须有一人打着红旗在前面带路。因此又得名“红旗法案”,该法案l896年被废除。其实施A.阻碍了英国新兴工业的发展B.延缓了英国工业化的实现C.表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上院D.导致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29.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6-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30.以下是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合适的是A.新航路开辟B.两欧殖民扩张C.世界市场形成D.工业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31.(18分)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
本文标题:宁夏银川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2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