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资料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资料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由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组成宇宙的基本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其中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共分为四个级别,最高级别位总星系,最低级别位地月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3.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②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③随着地球自身的演化,水汽冷却凝结降落,形成了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物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⑵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⑵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对外辐射能量的现象。⑶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水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②直接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⑷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⑸太阳辐射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生长的速度快,地表植被茂盛;纬度高,太阳辐射弱,生物生长速度缓慢,地表植被稀疏。太阳水星金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距日的远近最近较近最远体积质量大小最小最大较大共同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⑹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年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上,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上也非常少。①青藏高原出现最大值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雨天气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②四川盆地出现最小值的原因:盆地地形,多云雨天气和雾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太阳的结构⑵太阳活动的概念和标志①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②标志:黑子和耀斑的活动。③黑子和耀斑活动的关联性:黑子增多的年份也是耀斑频发的年份,黑子出现最多的区域也是耀斑频发的区域。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电离层的影响——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对地磁场的影响——使指南针罗盘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对气候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自转运动绕转中心地轴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24小时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速度角速度15°/时相同点两极点上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①地轴:地轴过地心,最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②自转方向:侧视图中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北半球是逆时针转,南半球是顺时针转。③两个周期的区别太阳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耀斑图中字母B线段最长,代表时间最长24小时和自转度数最大360°59′的太阳日;线段A代表23时56分4秒和自转度数360°的恒星日;C代表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分56秒和少转的59′度数。公转运动绕转中心太阳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角速度1°/天线速度30千米/秒①二分二至日的位置ABC春分日(3.21)夏至日(6.22)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速度由慢变快速度由快变慢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速度最慢夏半年冬半年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冬至日地轴有远离太阳的趋势,夏至日有靠近太阳的趋势,所以在确定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的时候:首先,我们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断出二至日,即:如果地轴有靠近太阳的趋势,推出其为夏至日;如果地轴有远离太阳的趋势,就可以推出其为冬至日。然后,由二至日推出二分日,即:夏至日过后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就是秋分日,冬至日过后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是春分日。在确定地球运动的速度时:在1月初向7月初这一段运动时,速度变化符合由快变慢的变化规律,在7月初向1月初这一段运动时,速度变化符合由慢变快的变化规律。其中,七月初或者说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1月初或者说近日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⑴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赤道面黄赤交角23°26′地球公转黄道面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能在23°26′N和23°26′S之间移动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地球自转运动的意义⑴昼夜交替①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且不能自己发光,所以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面向太阳的一面,这一面就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则为黑夜。②昼夜交替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的③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B.特点:a:晨昏圈是过地心的大圆;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c晨昏线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从图中可以看出:1.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以外的地区全年无直射现象。2.冬至日经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夏至日经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春分日(3.21)夏至日(6.22)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次年春分日(3.21)夏半年冬半年172.50E1800172.50W西侧东侧5月1日4月30日东十二区西十二区d.昼弧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夜弧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点或0点;e.二分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f.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⑵时差①地方时:因不同经度而形成不同的时刻。A.规律:a.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b.东早西晚;c.东加西减B.地方时的计算步骤:a.计算经度差:同经度相减,异经度相加。b.计算时间差:时间差=经度差/15°已知时间在东,所求时间在西,用减法。即:地方时=已知时间—时间差c.计算地方时:地方时已知时间在西,所求时间在东,用加法。即:地方时=已知时间+时间差②区时:A.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东12区和西12区为同一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B.时区数的计算。整出→商即时区数余数>7.5°→商加1即为时区数时区数=经度/15°不能整除余数<7.5°→商即为时区数余数=7.5°→其为商和商加1两个时区的分界线C.区时的计算步骤。a.计算时区差:同时区相减异时区相加。已知时间在东,所求时间在西,用减法。即:区时=已知时间—时区差b.计算区时:区时已知时间在西,所求时间在东,用加法。即:区时=已知时间+时区差③日界线A.人为日界线——180°经线180°经线的西边比东边早1。即:由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日;反之,由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1日,时刻不发生变化。但日界线并3月21日3月22日东东西西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0点线)不完全和日界线重合如右图,箭头A、B、C日期不变,箭头D、E日期加一天,箭头F、G:日期减一天B.自然日界线——0点经线0点经线西侧比东侧晚1日。C.0点经线的计算步骤a.计算时间差:180°经线几点钟,就相差几个小时。b.计算经度差:经度差=时间差×15°c.0点经线=180°—经度差(正数为东经负数为西经)⑶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判断偏转方向时,北半球用右手比,南半球用左手比。⑷对地球形状的影响——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4.地球公转运动的意义⑴昼夜长短变化节气直射点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春分日0°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夏至日0°→23°26′N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23°26′N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夏至日→秋分日23°26′N→0°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日0°全球昼夜等长秋分日→冬至日0°→23°26′S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冬至日23°26′S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春分日23°26′S→0°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⑵太阳高度变化①规律:从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递减。其中,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冬至日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春秋二分日,南北半球的太阳辐射相当。②太阳高度的计算:一地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90°—两地的纬度差(同经度相减,异经度相加)一地为求太阳高度所在地的纬度⑶四季和五带的划分①四季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全球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a.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b.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A.气候四季的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②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从而导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读右图,回答问题(1)若AB为晨线,此日是前后,理由是。(2)若AC为晨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北半球的节气是;(3)若AB为昏线,北半球的节气是;(4)若AC为昏线,此刻北京时间是,当北京时间为8点整。AC为线;(5)当太阳直射F、G两点时,它们的节气可能是:F、G;(6)画出当AC为晨线时的阳光照射图。66°34′N66°34′S23°26′N23°26′S90°S90°N热带温带温带寒带寒带0°读右图,分析回答:(1)A点此时是点钟,昼长为小时,A点的日出时刻是;(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判断的理由是,此时以和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3)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这一天正午太阳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4)设A点的纬度为56°3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从B地沿最短距离飞到A地,若起飞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8时,问在A地降落时,A地的当地时间为;(5)若一架飞机由B点经E点飞往F点,则其飞行方向是;(6)在图中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粗线在图中画出晨线。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晨昏线中与昏线重合的经线度数是。(2)A、B、C、D中与A点时刻相同的是。(3)写出形成下列现象的原因:a昼夜更替。b昼夜。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直射点。(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地区是,最小值的地区是。(3)写出图中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以及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4)D点经度为东经90°,那么此时北京时间为月日点。
本文标题: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3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