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地理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公开课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柴从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德育目标•1.通过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2.通过对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分析,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部和全体的关系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地理环境决定论(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决定论”所说的地理环境仅指自然环境,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1、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3、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听天由命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集渔猎时代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采集和狩猎;人类改造小自然的能力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但有了科学萌芽改造自然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加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的开垦耕地,使森林和草场遭到破坏,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工业文明时期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征服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多同时排放大量的废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朝拜太阳神玛雅古观象台遗址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读“案例1”结论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1.点拨: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还可以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洄游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水体对大坝产生的巨大压力可使地层断裂,诱发地震。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92页活动题2.(1)点拨: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2)点拨: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3)点拨:农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毁林开荒、滥垦滥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城市: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人类社会环境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反馈作用1、图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2.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环境对人类有反馈作用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读图6.7思考(P93)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点拨: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粮食不足,单产不高。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吗?点拨: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原;毁林开荒、破坏植被。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能消除吗?点拨:破坏水利、水产减少;草场过载,植被破坏;风沙侵蚀、水土流失等。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4.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贫穷。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点拨:形成了恶性循环。2、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自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生态破坏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表现具体方面后果生态破坏滥伐森林对环境调节的功能下降,旱涝灾害频繁自然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CO2氟氯烃排放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捕猎、环境破坏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主要表现具体方面原因(来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大气水污染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江河湖海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来自生产、生活噪声污染来自交通、工厂放射性污染来自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海洋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南极区域,帝企鹅在浮冰上漂流地球赤道上的最后一座奇迹雪山,将从此绝迹。气候恶化,农田干涸石油泄漏导致海鸟大量死亡污染后果图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工业污染导致水养鱼类的大量死亡3.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地域性全球性城乡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工业转移,问题较严重-----主要是生态破坏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等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没有受到污染的青水绿水,发展工业的同时,怎样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内涵要点作用内容和要求关系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它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的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D2.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D3.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D.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c4.下列主张和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可持续发展重在经济的持续发展B.发达国家应当限制消费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唯一目标就是发展D.在保护全球环境时,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D4.教材第97页活动•点拨:1.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1)可持续发展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2)可持续发展肯定了各国的发展权。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3).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保证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2.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不可避免。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5)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观念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再见!谢谢莅临指导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3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