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学反思《游褒禅记》公开教学反思担任高中教学后的第一堂公开,讲王安石的《游褒禅记》。多亏有石老师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的指导点拨,自己在不断备和修改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上完之后,凌老师给予的鼓励和建议,亦让我有了更明确的改进方向。科组讨论时,凌老师让我说说这堂的教学目标,我竟然有点慌,不知道怎么叙述。在上这堂之前,我自以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可能是修改多次的原因,教学目标这一块,竟然没有跟着设计一起及时修改。在我磕磕巴巴说完自己的教学目标之后,凌老师建议,表述应挖掘得更深刻一些、清晰一些。比如“理解作者在中体现的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等,堂上也完全可以大胆放开让学生去思考、去谈。教学目标决定一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我想,在以后的备中,自己还是应该先备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反复逐条推敲,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整个备思路更清晰。凌老师还一针见血地提到,这堂言,似乎缺少了一点言味道,对本的阅读品味,没有能完好地体现出。这也正是我自己有所察觉的一个遗憾。在备之始,我就是想要上一堂带着学生“咬嚼字”的品味字语言的有言味道的的。也有设计到此番内容,比如带学生反复品读段中的三处双重否定句“非……不……”,让学生对比思考:作者为何不用“故需有志、有力、有物、有主见,方能至”这样一个言简意赅的肯定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两种表达的用词、语气、句式、情感力度等方面进行品味分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背后未言的思想。然而,这个品读部分和安排的其他教学环节如何很好的融合在一块,我却没能尽早有个确切的思路。之前,石老师教我安排两场堂讨论,一个就内容讨论,一个联系生活实例讨论。我当时就表示非常疑惑,我很担心这样上起会变成班会的感觉,离语味渐行渐远。我弱弱地问石老师,这样会不会脱离本不像语了。石老师说,前者是围绕内容讨论,后者是在基础上做思维拓展,均是语的范畴啊。我仿佛听明白了,但是却未能继续深备:如何带学生紧紧围绕内容讨论。或者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去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如何紧紧围绕内容做深入分析。而最后在公开上,这第一场围绕内容的讨论,我的问题应该就是出在: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具体本,点拨学生紧扣具体词句去朗读深挖咀嚼。最终呈现于堂,便只有口头强调要从中字句里找依据,当学生思维各个散开,我便不知如何引导他们收回对字词句意做更深入细致的品析了。石老师帮我设计的,原本是很好的教学环节,可惜,我未能领会和把握这一环节的精髓,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尚欠火候,以致学生讨论浮于表面流于肤浅止于形式,似乎离本远了又远,离石老师对我的期待远了又远,也离自己的教学初衷远了又远。又回想公开前的那个上午,石老师听完我在另一个班上的这堂之后,眉头皱了很久。他说,你这个思路,可能还得改改。然后他就从头到尾帮我重新细细梳理了一番。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他又详细地、慢慢地复述了两遍。我飞速地做着笔记,像小学生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一般,诚惶诚恐,不敢有一点失神。在设计堂思路的逻辑性方面,我的能力还需大大提升才行。我又想起了我和另一位年轻同事在闲谈时曾提到的一点有趣的发现:我们俩的本上是红笔黑笔写得满满的,但是自己上起仍是不知从何处讲起的感觉,脑袋一片茫然;石老师的书,都是白白净净不书痕迹,但是他每堂上起都是思路特别清晰流畅、重难点特别突出的,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还常常联系时政体育娱乐,发人深省。我们写得密密麻麻,是因为自己不懂,要查阅资料从头学习,怕自己在讲解时忘了漏了哪个要点,便非得这样详细笔记。石老师教给学生的是烂熟于心的知识与深思熟虑的思想,而我们其实只是做了搬运工,把百度到的东西搬给了我们的学生,其实自己个人依旧对缺乏独立的深入的思考,所以也无从教给学生什么有深度的有独特价值的东西。得到石老师的最后一番修改建议之后,我迅速重整教案,发现这样整堂确实顺畅了好多。之前我也觉得环节安排上有些不妥,操作起有些奇怪磕巴生硬,但是我想不出该怎么调整。在另一个班上时,还因为电脑与U盘没反应,加上学生堂表现散漫随意,整个人上心态大受影响,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也表现欠佳。那堂最后是没有如愿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石老师后批评我,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疏通完段,准备探究问题时,已经用了20分钟了,后边的讨论只剩10分钟,我却给了8分钟讨论仅留2分钟发言。公开时,我按石老师建议的,把疏通意部分由PPT展现词句翻译改为投影学生导学案预习作业,重点讲析批改过程中发现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难点,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环节与环节的接驳处理,也做了很大改动。讨论时间安排上,石老师建议,讨论4分钟够了,发言至少请4个不同小组的同学谈,6分钟左右,这一点我也及时调整好了。整堂,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基本上所有环节都顺畅地完成了,学生反应不如平时大胆活跃,但是也算积极主动配合,堂时间把握刚刚好,总结完本所学,最后齐读重温一遍段,布置好作业,下铃声完美地响起。如果说这堂公开有何可取之处,那全都是石老师谆谆教诲的成果。只可惜自己还是太愚钝,未能将他悉心传授的精华一一完好地展现于同行面前。真的打心底里非常感激石老师的几番指导,他的思路,完全是高出我好几等的境界,是我远远达不到的水准。很庆幸,能在他带领的备组里学习和成长。除了上所述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另外,还有两个方面也是我需要加劲努力:一个是板书练习,粉笔字实在是很难看,拿不出手;一个是对本的解读分析,在准确度和深入度两个把握上,需要加强训练。比如这篇中的“缘事说理”这一手法,在第3段里,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句子,如果不是石老师带我分析,我自己就是完全没有理解到的。公开很累人,老师学生都端着绷着的那种感觉,实在不好受。等待上这堂的日子,心里始终有所挂碍,也是寝食难安焦虑不已的。但我不认为公开就是一场表演。我觉得,公开只是追求更完美的常态。就像周末懒散素颜,上班时精心化个淡妆,努力展现一个更完美一点的自己一样。磨的过程很心力交瘁很痛苦,但是也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收获的过程。每个学期能得一两次这样可以逼着自己广泛学习、深入思考和迅速成长起的公开机会,反复推翻自己重塑自己,且能得到涵养深厚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各种一语道破真谛的金玉良言,亦是无比幸运的。
本文标题:《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3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