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号宋体加粗)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刘静玉,杨虎乐,宋琼,范晓霞(4号仿宋)(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小5号宋体)摘要(加粗):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二十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关键词(加粗):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中原经济区中图分类号(加粗):F129.9文献标识码(加粗):A文章编号(加粗):1000-0690(整个摘要部分小5号宋体,西文字符Timesnewroman,摘要、关键词、中图、文献、文章编号都加粗,整个摘要左右各缩进2字符)(正文汉字5号宋体,西文TimesNewRoman字体,正文标点用中文字符)空间相互作用用以表达两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1],城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人们通过对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来表达其相互作用的程度。相关研究可归纳如下:第一,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学者多采用定性[2~4]多于3个文献,区间号使用~,英文字符、定量[5~8]以及定性与定量[9,10]2条文献,中间使用逗号,英文字符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由于城市间联系(Origin-Destination)交通距离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而采用理论模型[11~13]计算相对简单,因此,随着理论[14~18]和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计量模型不断更新[19~24]……1研究方法、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级标题用4号宋体,占2行,序号加粗)1.1引力模型(加粗)采用引力模型来定量计算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的引力,其表达式[25]为:复杂公式使用公式编辑器,简单字符使用word直接编辑收稿日期(6号宋体加粗):2013-05-23;修订日期:2013-1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44)、201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B053)资助。作者简介:刘静玉(1971-),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E-mail:liujy@henu.edu.cn(脚注6号宋体,英文小6号TimesNewRoman字体)2iijjijbijPVPVR=D,(i≠j)(1)式中,ijR为i、j城市间引力值;ijD为i、j城市间的欧氏距离;iP、jP分别为i、j城市市辖区的非农业人口;iV、jV为i、j城市市辖区的国内生产总值;b为距离摩擦系数。对于距离摩擦因子b的争论较多,一般认为,b值分别取1和2时可以近似地揭示国家尺度和省区尺度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状态[20],根据本文实际,b值取2。1.2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1.2.1潜能模型3级标题不使用黑体……表11990~2010年节点潜能与最大引力联结线数目相关系数(小5号)Table1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ofthenodes’potentialandthenumbersofMAXlinesin1990-2010(6号)(表格为三线表,用黑实线。表内汉字6号宋体,英文和数字TimesNewRoman体,表线顶底线为0.3mm,中线为0.18mm)年份相关系数年份相关系数19900.69220030.78319950.73320040.79619960.76120050.81219970.74420060.81719980.77420070.83219990.77620080.81920000.79520090.84920010.78620100.85420020.786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1991~2011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73]、《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74]、《河南统计年鉴》[75],年鉴请按照书籍引用共选取1991年、1996~2011年共17a的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市区GDP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三个研究节点正好是中国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节点,故研究中的非农业人口数据来自三次人口普查的直接数据或据此整理而来。2三个层次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将1990、2000、2010年各个省辖市市区相应的数据分别代入引力模型、潜能模型、潜能得分模型和经济隶属度模型,计算各个城市的引力、潜能、潜能得分和经济隶属度值,以此来分析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特征。2.1“线”层次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参考相关研究成果[40,65],根据计算获得的引力值的数据特征,考虑能充分反映3个时间节点的引力变化,将城市间引力值划分为6个等级:>1000,500~1000,300~500,150~300,50~150,310~50,并将1990、2000、2010年城市间的引力值做空间表达(图1)。a1990年b2000年c2010年图放于正文第一次提到该图的自然段结束后,图下写图序号、中文图题及英文图题(先中文,后英文)。图例一律放在图内,中文图注在中文图题上,英文图注在英文图题上。不要使用文本框和表格放置图片以及图表标题;地图要有线段比例尺。请将图片在ArcGIS中,去掉文字图层,导出为400分辨率以上的jpg底图,与有文字对照图一起发送,图中文字请用6号宋体字录入word单独发送;或者将无文字jpg底图导入coreldraw中添加文字。(小5号宋体)图1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格局(6号TimesNewRoman)Fig.1TheintensitypatternamongtheCentralPlainsEconomicZone不太复杂的折线、柱状图,无需使用彩图;如果是excel制图,请将图片直接粘贴到word中;如果是origin制图,请去掉文字导出为400分辨率jpg图片,发送无文字底图或者导入到coreldraw中添加文字。线条图最细不要小于0.12~0.15mm。3结论与讨论3.1结论论文将中原经济区的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计算获得各个城市的引力、潜能、潜能得分和经济隶属度数据,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演变过程与时空特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线”层次上,近20a来,城市之间的引力和城市的联结线数目不断增多,时空差异明显,1990~2000年间联结线的数目及强度不断增大,但是整体水平较低;2000~2010年间引力联结线数目和强度快速增加,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第二,“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不断增多,城市潜能等级不断增加,其时空差异性明显,1990~2000年间“线-点”格局变化迅速,而2000~2010年间这一格局放缓,各城市等级跃迁差异明显。第三,在“面”层次上,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1990~2000年的核心组团——郑州组团北扩,而2000~2010年的该组团东扩。研究发现,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1990~2000年间收缩明显,而2000~2010年间收缩放缓。3.2讨论论文依据不同定量分析模型的特点,将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组合使用定量研究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化特征,论文的局限在于使用了相对传统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使用了GDP、人口等静态数据,优点在于各具特色的定量方法组合使用,能够规避某些方法的不足,可更为精细、全面刻画城市间相互作用特征。选择采用另一主流研究4方法——城市流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时空变化研究[47,71,72]做对比,发现:尽管研究方法不同,但两者在城市间辐射强度、内在联系方面的结论是相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类研究都采用了静态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此,至少有两点需要深入研究:第一,研究方法不同,但两者都揭示了研究区域该问题的本质特征,不同研究方法产生的差异是什么。第二,数据是否是造成产生相似结果的主要原因。如果采用细化的分行业数据或者流数据,城市流模型可以比总量数据更能详细刻画其外向功能;而传统方法同样使用分行业数据或者流数据,是否还会产生相似的结论,这也是值得尝试的地方。同时,如何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流数据也是当前研究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然,城市流模型也有其固有的不足:只能反映城市的外向辐射能力,却不能反映该城市外向辐射方向,因此,定量模型组合使用也许是更为有效、合理的做法。参考文献(references):(5号加粗,占二行)参考文献主体使用6号字,全部标点符号为英文符号;英文区间号为“-”;中文区间号~,注意检查所有文献的文献标识码、卷期号码参考文献须是中文文献中公开出版的英文标题。1-3位作者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的,列出前3人。英文作者名中,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都需大写,其余小写。非公开出版物,不作为参考文献处理,仅作为脚注添加在当页。著录格式如下:专著:作者姓名.文献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对应英文的文献类型如[M],[J]等省略,下同)如:[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GeneralEditorialBoardofEncyclopediaofChina.EncyclopediaofChina(2nded).Beijing:EncyclopediaofChinaPress,2009.][2]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M].常正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ChristallerrWalter.DieZentralenOrteinSüddeutschland.TranslatedbyChangZhengyietal.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1998.]期刊:作者姓名.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如:[1]陆大道.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地理科学,2014,34(7):769-772.[LuDadao.Economicbeltconstructionisthebestchoiceofeconomicdevelopmentlayout:theenormouspotentialfortheChangjiangRiverEconomicBelt.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4,34(7):769-772.][2]赵一阳,鄢明才.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J].中国科学B辑,1993,23(10):1084-1090.[ZhaoYiyang,YanMingcai.ChemicalelementcontentofthesedimentsfromtheshallowseainChina.ScienceinChina:SeriesB,1993,23(10):1084-1090.]论文集析出文献:作者姓名.文题名[M]//(英文In):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其中论文集的编者若为多位作者,只需列出第一编者,并在其名后加etal.字样)如:[1]张文,刘剑.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异常特征分析[M]//2009年全国重大天气过
本文标题:地理科学论文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