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地理课标考纲教材的关系探讨
1(一)什么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四个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个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个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三个规定),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两个建议)。”一、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2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3(二)什么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关于考试性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范围与要求的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权威依据。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015年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Ⅱ考试内容: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2015年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三)什么是教材?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广义的教材指课上、课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练习册、地图册、教师用书、自编教材、网络学习材料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发展技能、树立正确思想的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教材,是学生与教师共用的由出版社出版的纸质教科书,目前初中与高中地理教材有多个版本,即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等。二、课标与考纲的关系(一)上位与下位的关系考试大纲在“考试内容”中明确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地理考试大纲是地理高考的纲领性文件,是地理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地理考试大纲是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考试大纲制定的准则、规范和依据。(二)“内容标准”与“考试内容”的对应关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有行为动词)与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考试大纲指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考试大纲的“考核内容”与课标的“内容标准”基本一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必修1为例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考试大纲——考核内容1.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考试大纲——考核内容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考试大纲——考核内容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三)“课程目标”与“考核目标要求”一致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目标1.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核心能力培养与“能力立意”协调统一的关系考试大纲在“考试内容”中明确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关注的领域之一是重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从高中地理课程结构与内容特点出发,地理课程重视如下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并将其置于“核心”地位。1.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2.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3.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4.运用地理(地理理论、地理技能和地理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地理考核能力1.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2.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3.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4.运用地理(地理理论、地理技能和地理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三、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六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具体的体现和最主要的载体,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地区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化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第二节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课程标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内容标准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体现本地区经济、文化的特殊发展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四、教材与高考命题的关系(一)高考试题命制思路与教材编写思路基本吻合地理高考命题思路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编写思路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解决关于地理过程(发展)、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的命题。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素材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的素材、情境和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教材主干内容。地理高考命题思路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编写思路高中地理的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中地理教材由“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三个必修模块。高中地理的选修课程为高考的选考内容。(河北省限选的是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地理)。一般高考题选考题为三道,考生选取其中一道。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有“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共7本教材。地理高考命题思路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编写思路命制的试题极少有单纯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或区域地理的题组,三大部分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综合题组多见。必修3本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的联系与融合。地理高考命题思路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编写思路与时俱进,时代感强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区域成为高考命题的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探究方法,对其热点与焦点问题予以解决的能力。必修教材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
本文标题:地理课标考纲教材的关系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