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地理课程与教材一、地理课程标准概述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表现为“四个依据”:一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二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三是评估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四是地理考试的依据。因此,它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学校地理教育活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切实贯彻执行。学校地理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和形式不同,这说明地理课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地理课程标准一直称为地理教学大纲。国家教育部共颁布了五部地理教学大纲,即1956年地理教学大纲、1963年教学大纲、1978年教学大纲、1986年教学大纲和1993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1996年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变化原因一是地理学科迅速发展,可以体现在地理课程中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社会形势发展变化,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学校地理课程提出新要求;三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四是教育学的发展变化二、地理课程标准结构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等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活动”是为开展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教材编写建议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1.初中地理课程结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认识区域概况认识区域北方陆地疆域区划海洋认识大洲人口民族南方气候地形气候居民认识地区资源西北地区差异认识国家地区差异青藏乡土地理(1)以区域地理为主通盘考虑我国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和《社会》;7—9年级《地理》或《科学》与《历史与社会》并行。符合地理学的性质。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重新编码,并为高中奠定基础。2.初中地理特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中“生活中的地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联系实际,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探究内容,构建“学习平台”,去观察、发现、获取新知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2)课程内容排序,不作任何规定四大块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内容“排列不分先后”。教材编写者可以自行决定编写顺序,地理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安排授课的顺序。教师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乡土地理也完全可以分散到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关部分。提倡通过乡土地理问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实践,或是通过身边地理问题引出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3)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地理要素的学习采用不同呈现方式地理要素采用“单列”或“与区域结合”等不同的呈现方式。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海陆分布”和“气候”两大要素,中国地理也只是列出“气候”、“地形”,“河流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几项最基本的内容。其余不再单独列出的内容,则是结合在具体地区和国家中学习。从实验区传出的信息也表明,大幅度减少区域地理中关于部门地理的内容,突出学科重点和加大人文地理的比重,有助于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的内容目标。(4)增强课程开放性和弹性,对区域划分和选择留有自主空间不再强制性规定必学哪些地区和国家,而只是规范学习研究地理区域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学区域数量的下限,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具体区域的选择则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最终决定。初步实验表明,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的开放性、弹性大大的增加了,同时也为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在再创作过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应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习的态度。3.初中地理课程理念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④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3.初中地理课程理念。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⑥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价值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4.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地理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地理课程具体标准的概括,是地理教师阅读和运用地理课程标准的重点。新的地理课程目标体系有较大的改进。新的地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4.初中地理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地理课程目标中最基础的部分。①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形状、大小、运动),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辨别方向、测量距离、计算高度、判断地形类型、阅读电子地图等)。②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③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概貌,了解世界与中国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地理特征。④了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中地理课程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搜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②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④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初中地理课程目标感知加工运用发现运用地理事物地理信息概念原理地理问题方法手段形成表象形成概念分析事物提出假设表达交流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原理运用问题解决成果表达例:我国的例:地形和例:阅读区例:提出家乡例:撰写调行政区划地势域地形图某一发展问题查报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③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地理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1.宇宙中的地球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人口与城市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可持续发展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地对人的影响宇宙中物质运动整体性环境对人类的地球能量交换差异性活动的影响宇地地大水地自自自宙球球气循质然然然环运构循环循条资灾境动造环环件源害“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人对地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人地协调地域联系发展生产空间农业与工业与商业人地人类可持迁移过程环境环境旅游关系面临续发问题交通思想问题展(必修二)“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但也不拘泥于纯人文地理结构,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与人类活动的应用自然不同地理流域农业能源工业遥全地数与人阶段信息的开可持矿产化和感球理字文的环境技术发及持续的合城市技定信地区域对人应用综合发展理开化进数位息球差异的影治理方法发程及系系响途径问题统统(必修三)必修3必修3“地理3”则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同样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当然,“地理3”介绍区域的内涵等内容,和初中介绍世界和中国各地地理概况的区域地理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地理3”同样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严密,专辟章节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选修模块:在完成国民素质必备的地球科学(地理科学)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特别在培养探索宇宙海洋奥秘的兴趣、了解与初步掌握现代地理技术方法、初步建立设计自己的生活活动与合理进行生活环境规划的能力、提高认知自然环境灾变与应对水平等方面,给予学生较大的课程选择空间,也留给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发建设的余地。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学习。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1、宇宙2、星空观察3、太阳和太阳系4、月球和地月系5、地球的演化地球与宇宙开发利用宇宙环境、保护宇宙环境宇宙大爆炸?太阳系起源?大地构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无止境,增强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海洋地理1.海洋和海岸带2.海洋开发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4.海洋权益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前景我国海洋国情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景观欣赏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4.旅游设计5.旅游与环境保护学会在互联网上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预定车票和住宿或寻找合适的旅行社委托办理旅游事宜等。结合实际,探讨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承载能力,分析倘若景区接待能力超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旅游景区环境生态保护”为题展开讨论。城乡规划与生活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2.城乡分布3.城乡规划4.城乡建设与生活收集你所熟悉的城镇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样加以改进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模拟性城乡规划练习。可把全班学生分成3—4组,提交各组的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比较评价以小区或乡镇为单元,进行某一商业类型布局状况的调查,以图件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分析其布局特点和形成原因,再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概述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本文标题:地理课程与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