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题目:地貌学实习报告系(院)名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学号:1415070124学生姓名:袁宇指导教师姓名:周游游前言1.实习目的学校开设了《现代地貌学》这门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的学习,我们对以地球表层系统的外貌为研究对象的地貌学这门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学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包括:(1)三大类岩石中常见岩石以及组成这些岩石的矿物的鉴定,各个地层的地质年代,并根据岩层的新老顺序判断南宁所属的构造类型。(2)花岗岩地貌,主要是形成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以及这些岩体上发育着的厚层的红色风化壳,了解其特点及形成机制;(3)岩溶地貌类型即特征,尤其是地表岩溶组合地貌类型中的峰丛——洼地,峰林谷地等及这些组合地貌发育的地带性;(4)流域地貌,主要是河流地貌中的河床、阶地、河漫滩等,河漫滩的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理解阶地与分层洞穴形成机制的异同;2.实习用具铁锤、放大镜、照相机、录音笔,地质图、笔记本等。3.实习人员2015级地理科学2班,2014级地理科学2班3名转专业学生,1名老师4.实习时间2016年6月10日-----2016年6月12日5.实习路线及时间安排6月10日路线:广西师范学院——南宁到昆仑关沿途——高峰岭背斜周围——宾阳盆地西部——大明山背斜东北翼一侧——马山县古零镇——马山县弄拉——马山县沿途风景——马山县白山镇。6月11日路线:马山县汽车站——都安县东庙——地苏地下河6月12日路线:马山县汽车站——马山县苏博工业园区——大化电站——大化海事局——马山县金伦洞风景区——武鸣县大明山景区——武鸣县两江镇——广西师范学院1.南宁地质地貌概况地质:南宁盆地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造成了西乡塘至绿流坡一带地层发生断裂,断裂带的北盘即高峰岭一带上升,断裂带的南盆即南宁区一侧下陷,形成中生代断陷盆地。第三纪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内的地层发生轻微褶皱,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南宁向斜盆地。自第四纪,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湖水退出,河曲发育。故南宁市广泛分布冲积物、冲洪积物。地貌:南宁市地貌特点是以邕江和左、右江下游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被低山丘陵围绕,北有高峰岭,西有西大明山,东坡的凤凰山地,南有七坡丘陵,东有青秀山和五象岭。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汇集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龙潭河从南来,心圩江、竹排冲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使自左右江下游至青秀山间形成一个略呈长形的河谷盆地地貌。2.实习过程第一天,2016年6月12日,晴总体路线:南宁出发,沿着东北方向公路行走,在路上我们看见了红色风化壳,从岩性去分析南宁周边岩层的地质年代,我们还观察沿途地形的变化。来到南宁盆地的东开口,左边为高峰林背斜,在这里,我们观察了花岗岩的岩性,以及花岗岩收风化所形成的地貌,右边为宾阳宽浅向斜。再到宾阳盆地的西侧,我们这这个地方观察了碳质页岩和火山凝灰岩,以及大明山河流冲击的一个小型河流平原。在前往马山县古零镇的路上,我们发现了沉积相变。接下来到达弄拉,我们观察白云岩的岩性,以及白云岩形成的峰丛洼地,看了石灰华、地表带泉,再看看弄拉的植被和储水。2.1时间:上午地点:南宁到昆仑关沿途岩性:南宁下边的主要地层表面的都叫第四纪,包括坡积物,残积物,河流冲积物。再往下为第三纪,典型的常见的为砂砾岩。越往东北走,是沿着南宁向斜方向走向高峰岭背斜的核部,向斜特点是核部新,两翼老,越往前走,地层越老,所以地层由第三纪变化到白垩纪。我们来到第一个观察点,红色风化壳,南宁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形成以红为主的风化壳。我们在风化壳表面凿开一个小坑,发现最表面为红色,下边就是白灰,灰色为主。根据我们对侏罗纪低层与白垩纪地层的理解,侏罗纪,湿热气候,绝大部分偏红。白垩,湿冷气候,还原状态,有机物积累,以白灰,深灰。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红色判断为侏罗纪地层,但风化壳的颜色还与时间,风化程度,母岩有关。由于南宁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把原来的基岩风化成的含三氧化铁,三氧化二铝,高价氧化锰的氧化物,主要呈红色,但是深一点的基岩,风化程度不够高,时间不够长,所以颜色受母岩影响,即白垩纪的地层,以白灰,深灰为主。地势变化:我们刚开始从南宁出发,行走的是波状地形,起伏不是很大,相对平缓,是由于河流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车子沿着东北方向公路行走,我们向东西走向的高峰岭背斜的最东端前进,越向背斜的核,地层的倾角越陡,地势向背斜方向行走起伏越大,所以我们会逐渐看到地形由波状地形----台地冲沟河谷---丘陵冲沟河谷----低山的过渡。高峰岭背斜(东西走向)成因:花岗岩拱上来,但是没喷出来,所以核部为燕山纪的花岗岩。覆盖在花岗岩上部的沉积岩为寒武纪的砂岩。但并没有看到奥陶的地层,可能因发生了沉积间断(缺失),有志留纪的地层,也是以砂岩为主的。外围是泥盆纪和三叠纪。在我们经过的路上没有看见石炭纪,但是伊岭岩的地层就是石炭纪的石灰岩。所以整个高峰岭背斜的地层,由核部老,两翼新的变化。接下来,我们来到一个路边的风化壳,这是一个花岗岩风化壳。砸开一块花岗岩,由于黑云母比一般花岗岩的含量要高,结晶颗粒不是很粗,所以命名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最为常见。黑云母花岗岩,黑的为黑云母或角闪石,白的为长石风化形成的高领石(黏土矿物),肉红色为正长石,碾碎可得到坚硬的颗粒——石英。不管是怎样命名的花岗岩,其主要成分都为长石,其次是石英,再次是黑云母等暗色矿物。还有的花岗岩中含有白云母和闪亮的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因为组分的比例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花岗岩风化首先要经过崩解阶段,矿物与水、氧气等的接触面极变大,分解速度加快,这一过程由外到内逐渐减弱,不同的深度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花岗岩在不同深度所受风化作用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带。我们知道根据风化程度的不同,可以把风化带分化为,未风化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全风化带,强风化带、红色和网纹状残积土带。我们下车看到的剖面,原岩结构已被破坏,从上向下呈有规律的风化,颜色比较纯,手捻成砾质粘性土状,底层还可以看到基岩被风化后的球状风化花岗岩。所以此剖面为全风化带。花岗岩风化壳厚度可达60m甚至100m,其剖面上部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下部受节理发育控制的半风化岩块,因球状风化呈球型,称为核石。花岗岩有发育良好的3组矩形节理,花岗岩中的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彼此近于垂直,三个方向的节理把岩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体、长方体的块体。这些节理裂隙则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发育成为断裂构造。下渗水沿节理侵入岩石,使其松化和分解。当地面遭受剥蚀,核石之间的风化物质被剥除时,核石暴露于地表,成为累累的石蛋,在公路一侧,我们看到了,风化剥蚀后,由于块体运动,滚到路边的石蛋。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花岗岩加剧风化,造成水土流失强烈,两侧河里面的水呈黄色,有悬疑质(粘粒级小于0.005)漂移。另外,左侧公路我们发现有些花岗岩发生崩解,这是因为在南方花岗岩地区,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了深厚的风化壳,又由于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给崩岗侵蚀提供了动力,使得外营力的作用大于土体抗蚀力,所以发生崩岗侵蚀。这还涉及到块体运动,块体运动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到低移动的运动,块体运动方式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4类,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所以我们也看到公路两旁用水泥做的挡阻墙,防止热带土溜滑下来,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物质移动,蠕动或者热带土溜,然后形成坡积物,如果遭遇洪水冲则会成为为洪积物,再向下成为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看到面积小的是冲沟(有暂时性的流水),地势平坦,风化壳的表层为土壤层,这里的红色风化壳表层如果用于种植水稻,气候条件必须适宜,即需要处在潮热的环境中,因为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特别显著、彻底。花岗岩只有风化时间久,形成颗粒比较细的长石高岭石,才能隔住水在作物的生长提供必必要的条件。由于花岗岩不透水,容易蓄水,我们也看见了水池地点:宾阳盆地西部高峰岭核心的最东端,形成分水岭,这个地点的水是往南宁方向流的,流入邕江。越过这条河的水,前面方向的水往宾阳方向流,流入红水河。翻过了高峰岭,地形又逐渐变为低山----丘陵冲沟河谷---台地冲沟河谷----波状地形的过渡。宾阳向斜的核为第四纪,南宁盆地为第三纪,以砾岩、砂砾岩为标志,高峰岭为三叠纪(与第三纪相差两亿多年),以泥岩、页岩、粉砂岩为标志。接下来,我们在路边发现碳质岩,碳质页岩其因含有大量分散的炭化有机质组分而显黑色,岩石较松软,因为被风化了,与黑色页岩的区别是碳质页岩能染手。页理发育,性脆,常含有较多的植物化石。泥盆纪(DevonianPeriod),往往沉积很细的物质。以泥岩、页岩、粉砂岩,还有铁质岩,碳质岩为标志。这些物质通过机械沉积,化学沉积(蒸发作用)所形成的。含碳量再高点就成了煤,好一点可以做煤矸石。沿途上这个地方山环水抱,物产丰富,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红壤。土地命名方式有几种,1.土壤类型。2.土层厚度(例如:水稻十多厘米,玉米三四十厘米),3.地形坡度。比较平,土层厚度后,坡度为6~7°,水土流失很弱,叫厚层赤红壤平坡地。坡度为7~15°,厚度为50厘米以下,叫中层红壤缓坡地。坡度为15°~25°,需要等高耕地(梯田)叫斜坡地。坡度为25~30°叫陡坡地。坡度为35°~45°以上叫急坡地。45°以上叫险坡地。土层厚度根据实际而定。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热带季风气候下,发生强度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土壤。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10R5/6)铁铝残积B层,强酸性铁铝土。酸性土壤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酸性土壤含有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越多.健壮茶树含铝量高达1%左右.铝在磷的一定浓度条件下,有促进茶树生长发育的作用.茶树的耐铝性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二是酸性土壤不含游离石灰,虽是茶树生育的必需元素,但需要量低.土壤中含有少量的游离石灰(0.2%)时,有害类于茶树生长,酸性土壤不含游离石灰,也正是茶树生育所需要的.所以在这边的土地上,会看到有大量油茶的种植,也是因为上诉原因。另外,由于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这些土地上种有葡萄,莲藕,玉米,水稻,芭蕉。我们来到下一个地点观察火山凝灰岩,这是三叠纪时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灰沉下来后形成岩石。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红色的矿物是沿着节理裂隙后期渗进去的凝土。在剖面上长着蕨类植物----铁芒箕,火山灰很肥沃,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矿质元素。但是如果风化时间比较短,营养成分非常低,植被长得相当差,把植被砍了,变成风化碎屑。地点:大明山背斜东北翼一侧大明山背斜,单斜地貌,倾向北偏西45°,长轴宽50多公里,东西宽平均22公里,两侧层层性比较好。我们沿着大明山背斜东北一翼走向走,上林在右边。西南方向,地层为泥盆(页岩,泥岩,粉砂岩),志留纪(砂岩),奥陶纪(细砂岩,粉砂岩),寒武纪(砂岩),以碎屑岩为主。大明山核心为花岗岩拱起来。正东北方向,地层为石炭纪,二叠纪,以碳酸盐岩为主。由于我们是沿着走向走的,所以只能看见,泥盆、石炭这两套地层。泥盆和石炭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泥盆的顶部,或者石炭的底部C1,包括两套岩关阶(主要碳质页岩和铁质页岩,薄层)、大塘组(含有碳质页岩和铁质页岩,以碳酸盐岩为主,但是不纯,薄层,也有中层)地层。我们现在所在地方是大塘组,大塘下边为岩关,岩关阶下边为泥盆
本文标题:地貌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