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学分】:3【总学时】48【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二)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二)重点、难点1、重点:宇宙的特征2、难点:理解宇宙观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一)教学要求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二)重点、难点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第三章地球的结构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一)教学要求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二)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基础2、难点:发展意义。第二节大气圈--地球的蓝色外壳(一)教学要求大气圈的圈层结构,依温度变化及其他特征进行分层,大气与其他各圈层间的物质转换,是导致岩石圈表层破坏与重建,以及生命兴衰的重要因素。一般了解: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大气的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它们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状态出现;大气圈中的物质一直在不断分解、合成和运动,对流层中的大气运动,产生出复杂的天气现象,太阳辐射、地球的自转与重力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地球上的气候在不断地寒暖交替变迁,目前正处在大冰期之后的转暖期。(二)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圈的圈层结构2、难点:发展意义。第三节生物圈—大自然的精华(一)教学要求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对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层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般了解:生物圈的组成,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掌握这个生命系统运作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概略了解生物进化过程和生态系统。(二)重点、难点1、重点: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2、难点:生物进化过程和生态系统。第四节水圈—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一)教学要求水循环,水圈对岩石圈表层的作用,它是改造陆地表面形态的主要营力.“削高填低”是水的地质作用在地表活动的基本规律,老的岩石由此而破坏,新的沉积岩层由此而形成,在特定环境中,有用成分的聚集即形成沉积矿床,水圈对大气圈、生物圈的作用。一般了解: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性,液态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也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地球水圈以海洋为主体,并渗透到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层中。(二)重点、难点1、重点:水循环2、难点:水圈对岩石圈表层的作用第四章地球内部圈层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一)教学要求固体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低密度的富铝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地幔主要由密度中等的固态富镁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所组成,外核为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一般了解: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主要物理特性,地球内部各圈层的运动速度。(二)重点、难点1、重点: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2、难点:地壳、地幔、地核第二节地磁与重力(一)教学要求地磁三要素,地磁场的组成,地磁场分为固体地球附近的内磁场与近地空间的磁层,古地磁的研究可恢复古大陆的方位和纬度,也发现了磁极的翻转,重力是地球质量的吸引力和由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既起到了趋向平衡与稳定的作用,同时又可造成圈层间或圈层内部的相互作用。一般了解:地磁与重力是在地表影响最明显的两种地球物理现象,地内磁场主要是由液态外核的差异运动、对流或旋涡所造成的,可用非稳定直流发电机成因机制来解释,地磁异常与重力异常是认识岩石圈构造与找矿勘探的方法之一。(二)重点、难点1、重点:地磁三要素2、难点:地磁异常与重力异常第三节岩石圈内部物质转化(一)教学要求岩石圈的物理状态决定了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概念,特定的岩浆、变质作用过程和特定的物质基础(适当的围岩与元素原始富集条件)有可能使有用元素富集到可供利用的程度,即形成内生矿床。一般了解:地热显示表明了地内热场的存在,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是岩石圈自身动力作用以及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类岩石2、难点: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第四节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一)教学要求岩石塑性变形的主要类型为褶皱与断裂,岩石圈的垂直变位可以通过水准测量、考古及地质学的方法,研究阶地、夷平面、沉积物厚度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得到认识,岩石圈大幅度的水平变位,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古地理、古气候、古地磁的变化以及洋底磁条带调查来确定,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的重大进步。一般了解: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的特点,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问题,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就是一个难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岩石塑性变形的主要类型为褶皱与断裂2、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第五章地球系统科学第一节新地球观——地球系统科学(一)教学要求此章是对地球科学进行概略的总结,也是介绍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地球是一个开放的动力系统,地球各圈层间发生着强相互作用,地球是均变与灾变交替进行的复杂系统,地球可具有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演化。地球(无机界与有机界)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可逆的进化过程。(二)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2、难点:地球各圈层间发生着强相互作用第二节人与资源(一)教学要求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包括地球各圈层可以开发利用的部分和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及地球周围的空间,主要可划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与海洋资源等种类。一般了解:岩石圈中的矿产资源及表层的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短期内不可再生,中国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生物、大气及部分海洋资源可以在短期内可再生,但只有当开发量控制在不超过其再生能力时,才有可能持续取用,关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与极限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第三节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一)教学要求人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环境的演变从未终止,自然灾害是演变中不利于人类的表现,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助长着灾害的发生,人类的文明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人口过量膨胀,已使物种加速绝灭,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但人类社会本身的不协调,阻碍着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般了解:人类社会处在持续发展与走向毁灭的十字路口,选择科学与民主,人类才有希望。(二)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环境的演变四、学时分配(2学分)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学时分配作业(次)讲授讨论1绪论442地球中的宇宙1210213地球的结构1210214地球的圈层101015地球系统科学10821合计484264五、教材推荐使用教材:地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1、《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4月版。六、考核方法本课程采取综合考核方法,百分制考核。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课堂表现、作业占10%,小论文占20%)。七、说明1、课程内容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要注重提高教学的起点,反映地质科学的新成就和新进展。2、作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实用性。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起重要作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野外考察等)要进一步强化。执笔者:王克柱审核者:陈龙完成日期:2010-7-1
本文标题:地质学基础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