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1页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大纲要求(1)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内容(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为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确保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二)安全生产管理1.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3.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4.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一)事故1.一般定义:指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者灾祸。2.职业事故:由工作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者非致命的职业伤害。(《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使用规程》ILO)3.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国务院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成20类。(二)事故隐患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分类: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体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危险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指系统中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2.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程度。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2页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注意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区别。(四)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例:充满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携带SARS病毒的人、没有操作标准(状态)等。(五)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法》第96条)。当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Qi——物质i的临界量;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三、安全、本质安全(一)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系统工程中,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二)本质安全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者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表明它是指设备、设施或者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造成事故。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者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者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大纲要求: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熟悉事故致因理论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3页阶段时代生产技术特征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Ⅰ工业革命前农牧业及手工业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被动意识Ⅱ17世纪至20世纪初蒸气时代局部安全就事论事,亡羊补牢,事后型管理Ⅲ20世纪初至50年代电气化时代系统安全综合对策及管理系统工程Ⅳ20世纪50年代以来宇航、核能等新技术安全系统本质安全化,预防超前型管理国内安全管理的发展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管理体系。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一)两个需要了解的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2.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二)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1)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2)整分合原则含义: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1)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4页合。(3)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快速的反馈。1)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2)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4)封闭原则。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在应用封闭原则时,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并使之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企业的机构从职能上可以分为决策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第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种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要按照封闭原则,针对决策指挥、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制定规章制度,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第三,把握封闭的相对性。从空间上看,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的关系,有着物质、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依靠预测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的封闭,以求得动态的发展。(三)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①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②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③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能级原则。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5页能级的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并按大小分级排列的,称为“能级”。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能级不是人为的假设,而是客观的存在。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三点:1)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2)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3)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给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与能级相符。(3)激励原则含义: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1)是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2)是外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3)是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四)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含义: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以爆炸事故为例,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与程度,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概无法预测。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惟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原因存在,早晚必然发生事故,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砍
本文标题:安全管理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5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