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安徽省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题
Dghkl;”古文复习之一《论语》★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考链接:1、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2、注音。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3)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4)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4、“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转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2.古文复习之二《爱莲说》一、内容梳理写法:托物言志的衬托思想情趣: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二、重点字词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益:更加三、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不家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四、中考链接★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Da: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谈谈你的认识。Da: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Da: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4、兰花、梅花、桂花。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三个实例摘抄其一)Da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三: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5、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Da: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6、“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是“贪慕富贵,随波逐流”。“予独爱莲”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7、“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8、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9、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作君子。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玉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写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交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古文复习之三《记承天寺夜游》★1、文章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具体体现在“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即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自己赏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抱负远大,但一贬再贬,心中委屈不快,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二、重点词语欣然:高兴地(样子)念:想,考虑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但:只,只是耳:罢了三、重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四、中考链接★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闪”;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4、如何理解: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古文复习之四《醉翁亭记》1、主题: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2、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③语句骈散结合,有韵律美。二、重点字词1、环:环绕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就螟:昏暗晦明:有时昏暗,有时明亮佳:美伛偻:脊梁弯曲,借指老人提携:牵抚,借指小孩洌:(洒)水清杂然:杂乱的样子酣:畅饮交错:交互错杂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的样子。乐其乐(以……为快乐)三、重点语句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醉泉啊)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醉酒,泉水甜酒水清。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四、中考链接1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3、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抚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7、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11、《醉》文语言优美,尤其是对偶句,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对联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12、第三段写了四种情景,以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15、④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是什么?(a、寄情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之乐)古文复习之五《送东阳马生序》1、主题: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二、重点字词嗜:爱好无从:没有办法假:借怠:懈怠,放松患:忧虑,担心趋:快步走辞色:言辞和神色援:引述叱咄:大声斥责负:北臭:气味,文中指香料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敞:破旧慕艳:艳羡,十分羡慕奉:供养卑:低下谒:拜见夷:平和稍逾约:约定的期限汤:热水腰:挂在腰间走:跑四支:支通“肢”,肢体被绮绣:被同“披”,穿三、重点语句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5、余则缊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因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8、县官曰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译:朝廷每天供应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皮袍和绸衣,没有受冻挨饿的顾虑。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支最,岂他人之过哉?译: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四、中考链接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兴趣浓厚,信念坚定,心态良好)2、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敞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联系实际,谈谈从该句得到的启示。示例①: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
本文标题:安徽省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6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