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一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而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一)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称,概括来讲,它既是思想理论,也是伟大旗帜,又是发展道路。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却值得探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们党的文献上有几种不同的提法和表述: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正确解决这个任务,将有力地促进全党团结和党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一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范畴。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的道路,就是毛泽东开始探索的、邓小平奋力开辟的、江泽民和胡锦涛继续坚持走的道路。这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概念中,最有意义的是三个: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涵义作了概括: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三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五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六是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分析“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形态。对这两个方面特色的理论认识,便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一是相对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来说的,体现的是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二是相对于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来说的,体现的是两种不同体制模式之间的区别;三是相对于资本主义道路来说的,体现的是当代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区别;四是相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形态来说的。具体来说讲,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层次上。1.经济条件和历史前提使得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使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关系不相容的矛盾,而是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基本矛盾—封建土地所有制同广大贫苦农民、殖民主义者在华资本同民族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不是立即彻底消灭剥削和阶级,不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是实现通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四个化”的任务。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任务既不是社会主义自身的任务也不是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面临的任务,而是在落后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才有可能是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可能是合乎规律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独立执掌政权,把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政治架构结合和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政治形式,从政治方面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5]这里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指邓小平曾经讲的两条: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公有制的形式、范围、实现形式受到生产力的制约,而且不可避免地和行政权力相结合,公有制主要表现在法律所有权这个层次上。因此,一方面,这种公有制只能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是低水平、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理想的共同富裕,较大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避免显著的两极分化。因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很快就可以建立起在质的方面完全符合概念的社会主义制度。按照通常的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的阶段,已经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大约需要一百年。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了30多年,这30多年,中国大地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攀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在当前情况下,怎样沿着这条道路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推进,胡锦涛在报告中所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6](一)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东汉大史学家班固最早在《汉书》中提出的,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将其古为今用,赋予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邓小平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重新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西方国家几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同时一次性的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即体制改革,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改革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通过对外开放来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好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一切有益的东西。对外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是世界改革史上最成功的范例。当前,无论从面对更为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经受世界经济浪潮的冲击,还是应对国内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都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而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走回头路。(二)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现在和将来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及时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质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转向科学发展轨道,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平民百姓生活有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需要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要求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和谐发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及后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能源紧缺,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邓小平将其古为今用,并赋予它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到2000年已实现了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在20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十六大以后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十七大又把全面小康的目标从经济总量翻两番变为人均翻两番,并在协调发展、扩大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所以,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四个坚定不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和行动指南。[7]只要沿着这“四个坚定不
本文标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7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