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坚持学校文化引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07年11月全省专题化校本研究现场研修会典型经验材料)坚持学校文化引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这门课程培育一种理念,传承一种精神,它时时在感染人、熏陶人。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近几年来,我校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逐渐形成了以精细化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科学的、全面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精神文化——昂扬向上、追求卓越。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帅。学校精神文化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如何超常规、跨越式、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首先要找到影响学校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关键是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干部的作风和习惯、教师的从业态度。2003年,我们着眼长远发展制定了适度超前的发展策略,设定了一个有层次的、递进的、系统的发展目标,即四步走发展战略:2003——2004学年实施追赶战略,即争取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方面进入全县中上游水平,争创亮点,打造品牌;2004——2005学年实施赶超战略,即争取学校在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各项创建等方面跻身全县前茅,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2005——2006学年实施率先战略,即力争在学校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等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能够代表邹平最高水平,在全县初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我们大胆而响亮的提出了实施学校“名牌战略”,以此引领推动学校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了保障战略的扎实推进和落实,我们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那就是大力实施“123”工程。具体内涵解释是:“1”就是要抓出一流的质量。质量是基础,是中心,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更是名牌战略的最重要的支持。没有一流的质量,一切都是空谈。“2”就是要彰显两个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既是一流质量的保证,更是学校名牌战略实施的关键。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突出精细化管理特色,二是深入实施专题化校本研究,抓好课堂改革,突出新课改特色。“3”就是突出打造三个亮点。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各项创建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各个学校都在抓,但我们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到极致,可以让它成为亮点,成为靓丽的风景。二、管理文化——科学精细、雷厉风行。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彻底,把平淡的事情做得更经典。对学校发展的卓越追求与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决于具体工作中的落实程度,只有全校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落实每一个工作细节,才能为我校发展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精细化管理不仅作为一种理念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精细、扎实的落实。使之成为改造师生观念、提升工作标准、加大执行力度、优化师生工作学习习惯、提高师生素质、积淀优秀文化、推动学校发展的总抓手,使之成为我校的管理特色和品牌,最终凝聚成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发展的源泉。加大执行力度,将落实进行到底,领导干部是关键,执行力也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积极、意识先进、作风扎实、管理精细、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能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团结合作、协调一致、实干高效的干部队伍。要求干部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务实扎实、创新超越,任何工作都要永争第一,工作中我们强调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讲究落实就是要加强过程监督评价,加强问题的针对性针,对重点问题重点工作要盯上抓、靠上抓,努力打造一支有人品、有能力、有态度,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我们始终要求干部要率先垂范,树立榜样,严格自律,身体力行,凡事领导干部必须做给一般老师看,带着一般老师干,以良好的“管风”带动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具体工作中做到思想上有活力,工作上有创新力,管理上有凝聚力,用领导干部良好形象去影响身边的人,成为学校工作的带头人,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我们认为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我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制定一个具体量化和细化的标准模型,为此学校进一步理顺机制,下放权力,畅通渠道,激发热情,努力做到权力人人有,责任人任担,化整为零,避免集权。进一步明确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落实,严格检查,严格评价,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制定还是主要工作,重大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制度的落实、执行、检查、评价,无论各处室、学区工作计划落实,活动的组织开展评价,还是各个班级,各个学科,各个岗位的工作履行,都始终贯穿了关注过程、着眼细节、重在落实的“精细化”理念和作风,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各个层面的活动精细化,高质量推进与落实。我们积极开展校内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示范班、明星教师评选等活动,使精细优质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位九中师生的心底,渗透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三、研究文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立足学校实际,精心规划、细心安排、用心落实,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为专题的专题化校本研修机制,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校课改研究文化,成为我校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总抓手,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成为落实学校名牌战略的关键。(一)聚焦课堂,构建模式,循序渐进的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专题研究。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农村初中师资的薄弱,只有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现出和谐、民主的新景象,而大部分教师只是新课改理念谈得头头是道,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依然没有多大变化,存在严重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两张皮”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我们认为农村初中要想真正落实课改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比较松散的教研管理模式,全校必须建立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探索我校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具有探究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以“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我们把“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化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个性展示,达标巩固”四个环节。具体的操作流程为:自主学习——师生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合作学习——学生小组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个性展示——将学生已经获得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全班展示交流,完善学生的知识构建;达标巩固——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我们将教师的精讲点播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个别点播、合作学习时的小组点播、个性展示后的全班点播去落实教学深度。课堂上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像考试那样紧张,特别是自主学习环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白”让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注重课堂的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二)抓住核心,搭建舞台,建立专题化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我们将全校教研活动、教研组教研活动和教师个人自主研究结合起来,构建了校本教研的一种基本模式,操作方式为:案例——问题——行动——反思——交流,具体为:教师个人形成案例,集体会诊发现问题,确定每周的研讨主题,集体备课轮流执教研究课(每周一人),每一节研究课过五关:“集体备课关、试讲关、正式讲课关、反思关(听课反思、评课反思、上课反思)、评课交流关”,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本周的研讨主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在每周六全校教师课改论坛交流发言,产生碰撞,形成真知。通过深入开展专题化研究,组织教研组集体攻关,使教研活动真正解决了日常的、发生在自己身边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记写课改叙事,落实自我反思制度,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我们着力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求老师记写“课改叙事、课改手记”进行自我反思,引导老师们从课改小事中感悟教育真谛,生成教育智慧。学校通过组织“叙事演讲”活动,让老师们阐释对课改的独特见解,为教师抒发课改激情,梳理课改思路,促进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课改叙事、手记作为教师课改经验的反思总结和提高,具有操作层面的推广与交流价值。我们对教师的课改反思管理建立了“一周一主题,一天一反思,一周两交流”的反思交流制度,每周二、周四定期在各学区的“课改反思专栏”中展评交流,通过叙事、反思与交流,老师们正悄悄拆除课改感性和理性之间的隔墙。五、书香文化——文化引领、内涵发展。重视文化引领,打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性组织,创设学习化、人文化、书卷气的校园文化生态,让图书馆成为全体学生的“精神王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让一本本好书和一份份优秀报刊伴随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真正的读者,这是发展学校内涵的重要途径。打造书香校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成为教师的最爱,要创设学习化、人文化、书卷气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书香飘满校园。把打造书香校园与新课改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与学校教科研结合起来,与创建和积淀学校文化结合起来。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对师生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对学生开展“五大文化工程”建设:(1)有好口才,能演讲,口若悬河;(2)阅读15部文化文学名著,要考试记入成绩;(3)背诵100首古诗,要考试记入成绩;(4)阅读30位名人传记;(5)读书笔记和日记每周6篇。其二,对老师,要求:(1)每学期读一本书(教育名著、文学名著),订阅一本教育杂志;(2)每周写两篇反思,一篇随笔;每学期一篇文章。让读书成为老师的最爱,努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我们深知校园应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教育乐园。我们在校内修建了含有丰厚人文底蕴和科学内涵的“民族文化公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陶冶教育,让学校成为人文素质教育会“说话”的“书”:集民族艺术为一体的“诗、书、画文化墙”是学校“民族文化公园”的灵魂所在,中国特有的书法、国画、诗词等民族艺术展现在四周墙壁上,《论语》等诗文名篇传承立志、求学、做人,梅兰竹菊诗书画质朴清新、赏心悦目,使师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娱心怡情;给人以美的启迪与享受,使学生移步举目都受到了民族经典文化的熏陶。我们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公园”积极拓展教育思路,认真开展“民族文化与师生素养同步提高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论语》、《劝学》等经典名著,学校里到处是朗朗读书声,以读明理,以读导行,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养。六、环境文化——生态校园、清新典雅。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有力的书,它有利于师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师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因此,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可以没有很现代的办公条件。但,学校必须要有很高雅的文化环境。我们发展初期就是从学校的环境文化开始,从“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开始的。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草地都传达出高雅、大气的文化品位,构成校园环境的声、光、色、形营造出艺术的、美的、有教育性的育人环境。打造“园林化”学校品牌,营造优美和谐、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修建喷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根据季节和品种对花木进行了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疏密有方,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绿色景观,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园、草坪、小树林、石景、假山,给人一种异彩纷呈的愉悦,穿行其中,又让人尽享心旷神怡的惊喜,花草树木,造型独具匠心,姹紫嫣红,如诗如画,令学生们引以为豪,珍爱万分。最令外来人惊讶不已的是暮色中的校
本文标题:坚持学校文化引领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7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