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完整《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附件2:“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八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名侯红建性别男男出生年月1979、4籍贯大冶E-mail研究方向办公电话07148736173手机号码13339911378通讯地址湖北省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永胜小学邮编435100征文类别B类网上注册号职称小教高级出版意向专著□电子杂志□学术刊物□增刊□不同意□参赛调查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摘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通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②网上注册号必填。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B类)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掌握课文的好词好句是学生必须的语言积累,学会用优美的语言,对比的写法将桂林的山和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置身其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爱美情趣的最好熏陶。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又是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来写的。桂林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桂林的山美水美。水是静、清、绿的水;山是奇、秀、险的山,给游览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山和水必须要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达到描写逼真的效果才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虽然偏向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但形象思维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印象也更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好。虽然班级中优生差生少,中等生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学习的热情不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课堂听讲由有意注意转化成无意注意,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3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篇课文意境美、语言美,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必须的,但由于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光有好的语言描写,学生的体会还不够深刻,还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导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更深。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桂林的水和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写漓江的水,先用“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句,拿大海和西湖的水相比,显出漓江水的独具特色美。接着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写桂林山美写法也是抓住了山的特点,通过形象地比喻、拟人等具体描写山的“奇、秀、险。”本课第二、三自然段写法相同。桂林之所以美,美在山水天下第一。这才是课文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本课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设计的。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多媒体课件:①课件制作(生字、生词认读、)②课件制作(重点句子理解)③课件制作(桂林山水实景放映)④课件制作(桂林山水实景画面,围绕山和水的特点具体画面)⑤课件制作(入情入境,朗诵、音乐与动画相结合)教学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4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2、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学生谈观后感。出示课件。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1、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学生讨论后板书:山水→水→山→山水总——分——总四、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出示课件。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2、教学“观赏”。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赏)“观赏”的“赏”就是“欣赏”。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3、范读自然段。(指导朗读)4、指导。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感觉不到流动清——看见江底沙石绿——无瑕的翡翠)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拓展训练)“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学习……静,静……;排比句式。(出示课件)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都是用“得”。指名读。指导朗读。5“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让人感觉不到船在前进。“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响些,惊讶,绿的可爱。齐读。、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6.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打开大脑荧光屏,进行充分想象。想象画面有哪些景物,给画面涂上颜色,让画面真起来。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课件画面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从而把学生带人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7、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课件水中的鱼虾,江底的沙石)8、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课件)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9、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要将静、清、绿三个字的真实感受读出来。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6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结合教给知识。)齐读。(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10、指点烘托的手法。(出示课件)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突出了哪一个字?(“甲”)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齐读第一、二两小节。11、课件播放印象漓江《刘三姐》对唱画面。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语言训练、想象训练)五、语言训练。出示:“我爱大海、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六、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作业:布置学生找排比句。板书设计:7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静水清啊!绿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二、三自然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自然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③观察课件中桂林的山,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①请学生上台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②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③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3)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4)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从课文中走出去)。1、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8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充分发挥想象。(1)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2)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3)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4)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态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5)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6)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各不相连)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7)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8)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三、教师指导学生写第三自然段的导游词。导游词要点:(1)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奇、秀、险。(2)先说桂林的山“奇”,课文中用一串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桂林山的奇特。(3)再说桂林山的“秀”“险”,(指名上来指着图讲)分别说明“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倒映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9(4)最后,指出课文上用“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名不虚传。四、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五、欣赏最后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学生自学,讨论。欣赏要点:(1)从山——水;从水——山,相互映衬;(2)从空中——山间——江上,写得很有层次;(3)从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船,由静——动.而且写了色彩,更觉桂林山水的美。(4)把桂林山水比成“连绵不断的画卷”,更觉桂林山水美不胜收。(5)最后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余味。六、朗读全文。(出示课件多种朗读方式朗读)七、总结性训练。(凭借情境进行语言训练)1、桂林山水如此秀丽,当我们游览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登上桂林市郊的叠彩山,那么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时你想说什么?2、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你由此又想到什么?3、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例句:江山如此多娇,叫我怎能不爱!八、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本文标题:完整《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