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发展新形势下的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新形势下的交通规划孔令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03有车市民:交通拥挤(时间、金钱消耗)无车居民:公交时间长、自行车、人行道挤占公务人员:见面交谈机会减少、商机流失人大代表:交通提案位居第一政府部门:交通投资增加,解决交通拥挤难见曙光决策者:交通拥挤怎么就不能解决?交通拥挤由交通问题变成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疾病增加0引子内容1.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2.交通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回顾3.当前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的特征4.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5.城市交通规划理念转变6.经验教训与规划实践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目前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目前规划体系主要分为两类按照空间划分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国家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按照专业划分的规划体系复杂的专业规划目前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交通规划体系是按照空间和按照专业混合的规划体系按照空间层次划分—综合、战略、分区、地区性交通研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按照专业—道路、轨道、公共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对外…交通规划任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上规划偏重不同城市规划—宏观为战略,详细为实施交通规划—宏观为实施的内容多,详细为落实、细化目前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道路、公交……分区交通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对外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国家、省域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影响因素规划法、物权法的影响—交通对城市活动的影响法定规划交通与地价—产业搬迁交通与房价依法行政规划线路对房价的影响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体系“双规合一”—同一空间,统一规划交通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促进交通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内容的改变交通规划的研究与法定的实施规划体系分离二、交通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回顾00.511.522.53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建设用地面积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过程2.1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的阶段性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全国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0年增长600多倍(2006))2.1城市交通发展的四个阶段1.非机动化下的内聚式发展阶段2.机动化初期孤立外延3.城市结构调整、交通网络结构调整与公共交通发展4.城市交通管理与公共政策引导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中建立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确定了规划方法•不同的阶段交通关注问题不同,交通目标也不同、规划的方法也相异2.2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回顾①慢行交通时期的城市与交通发展特征—基本上在90年代初期以前—内聚式发展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26%城市规模小—当量半径基本上都小于10公里城市结构基本都是单中心结构用地混杂人均用地面积增长缓慢,有的城市甚至下降城乡结合部特征明显—建设、治安、环境、人口构成1978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0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13个。到1998年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增加到86个,其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6个,50~100万的有50个,3公里图成都市80年代初城市发展特征(一)20世纪80年代的10年,主要是进行旧城区的恢复性改造建设。这一时期的改造基本上是零星的,偏重于对危旧房屋的拆迁,采用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办法,没有成熟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些改造涉及面小,规模有限,对旧城中心区的面貌影响不大。(二)90年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市中心原有的商业网点已远不能满足要求。1992年以后,一些大型商业建筑在中心区相继建成。这一时期的改造特点是:项目较少涉及旧居住区;改造的功能以商业办公为主,居住建筑数量少,规模小;改造的力度很大,但旧城区的格局,尤其是道路系统并未改变。(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宁市开始着手对旧居住区进行大规模的拆建,中山路旧城改造工程是这一时期改造项目的代表。这一时期改造的特点是:采用大拆大建、成片推倒的改造方式,涉及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利益更为复杂;政府开始允许房地产公司介入开发;建设项目对旧城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慢行交通时期的城市与交通发展特征慢行交通占绝对地位,自行车+步行出行占全部出行的70~90%道路上机动车比例低货运车辆占车辆拥有的多数交通混杂道路功能划分弱公共交通发展受到自行车冲击大交通投资低—能力与数量城市步行自行车公交其他北京(1986)13.7654.0324.327.89南京(1986)33.144.119.23.6上海(1986)36.2624.2236.113.41天津(1981)29.5156.1711.412.91天津(1990)10.5874.638.326.47石家庄(1986)33.3558.655.03广州(1984)45.5837.2411.745.44沈阳(1985)29.0058.6510.102.25郑州(1987)32.9563.053.230.77这一时期的交通问题交通混杂过境交通货运交通交通规划发展交通规划探索—开始引进城市交通问题比较小道路为核心城市规划对交通的考虑主要在城市的用地联系,并不是考虑交通特征道路高服务水平下,功能的宽适应②机动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特征—2000年前—外延式发展为主导城市规模向外蔓延各种开发模式并存—开发区城市中心部分职能分散—重点是商业服务内部改造力度增加—人口迁移机动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特征自行车规模更加扩大机动车开始迅速增长,特别是营运车辆和摩托(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租)混行交通问题严重交通投资大幅度提高,但在外延发展下仍严重短缺—利用外资的高峰公共交通受混行交通冲击城市交通规划开始关注交通问题广州1991~2000年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总额741.25亿元,为前10年的24倍,是建国以来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全市首次建成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建设项目。如:第一条地下铁道—地铁一号线;第一条城市高速路—环城高速公路;第一条环城快速路—内环路;第一座水下隧道—珠江黄沙隧道;第一座一跨过江的特大桥—珠江鹤洞大桥;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第一座油制气气源厂—广州油制气厂;第一座80层超高建筑—中信广场;第一座能容纳8万观众席的体育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广州市94年摩托车增长35%.汕头市摩托车增长90%2.3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70年代末引进交通规划北京、上海、天津交通规划到80年代末约40个城市进行了交通调查交通模型引进规划需求低90年代,交通规划体系和规范、标准形成独立的城市规划体系规范、标准体系的形成基础规划方法形成95年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规划理念的影响三、当前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特征•3.1资源的制约越来越突出•3.2城市空间扩展进入质的变化时期•3.3城市化与人口特征变化•3.4城镇密集地区发展•3.5交通机动化发展•3.6交通特征变化•3.7交通的作用变化•3.8国家综合交通网络发展进入高速交通发展时期,运输组织变化(门户)3.1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①能源:我国原油生产和消费目前我国原油消耗世界第二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ProductionConsumption2003年,中国的新增原油消费量60.3万桶/天,是美国新增消费量的近2倍,占到全球新增消费量的40.7%欧洲环境局最近关于泛欧地区的报告-《欧洲环境:第二次评价》指出交通运输在气候变化、酸化、夏季烟雾和城市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所有的一切与能源的使用和效率更是密不可分。因为能源的利用是促成气候变化、酸化及重金属和颗粒物污染等若干环境问题的基本力量。据报道,目前欧洲道路交通所消耗的能源比工业消耗的能源还要多,占整个能源消耗的80%,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的61%要依赖进口,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交通运输是能源,特别是原油的主要消耗者②土地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低土地供给不足成为城市发展主要制约条件严格禁止乱占土地人均耕地一点五九亩,仅占世界人均耕地的百分之四十三,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俄罗斯的八分之一,加拿大的十五分之一。国办发[2005]32号《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土地需求十分强烈。开展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是新形势下对规划工作的积极探索,对于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意义重大。做好了前期工作,才能突破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才能既保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土地需求,又保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土地供给。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保证规划修编的科学性。从总量看,1990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近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4万平方公里,同期全国41个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土地已不能承受经济粗放发展之重(新华网2005年8月)③环境保护:车辆排放对空气污染的贡献,2009年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占城市的污染的70%以上,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环保局)。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01020304050607080901001994199520002005CONOxHC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说,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占79%。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就有16个在中国2009年,汽车保有量按排放控制水平分类,达到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汽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25.4%,国II汽车占31.8%,国I汽车占25.7%,其余17.1%的汽车还达不到国I排放标准(总排放量的50%以上)3.2我国城市空间的变化城市范围扩张与结构调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结构由量变向质变转化—大城市、城镇密集地区按驻地人口计算,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从1990年35平方米增至2008年的116平方米。建成区面积从人均39.5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108.4平方米,增加了2.7倍1990-200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63万平方公里。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长沙:一主、两次、四组团无锡:三城一中心苏州:T轴多点温州:一港三城多中心空间拓展方式摆脱蔓延—组团、新城、副城…城市开发模式变化郊区化—居住郊区化园区—工业园土地置换—工业外移、“退二进三”等2000年,北京启动市中心区和周边地区613万平方米134户企业搬迁功能划分明显混杂的土地使用分离—土地利用开发功能专业化旧城改造3.3城市化与城市人口构成①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0%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过去4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截止2004年底,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43亿,城镇化水平达到41.8%。目前,全国设市的城市达661个,建制镇近2万个,东部沿海、交通枢纽附近,形成了一批城市密集地区。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所得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40%左右。----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培炎)2000年五普调查,全国
本文标题:城市发展新形势下的交通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