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宜宾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必修3期末考试
1宜宾市一中硕翰学院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历史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1.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2.为服务于汉代“大一统”政治局面,右图人物主张A.天人感应B.儒学独尊C.焚书坑儒D.格物致知3.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A.“存天理,灭人欲。”B.“制天命而用之。”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中国古代某项发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下列图示与此评述最为相关的是A.造纸工序示意图B.司南C.架火战车D.转轮排字盘5.在“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中,右图作品属于A.行书(其特点是工整清晰,飞洒活泼)B.楷书(其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C.草书(其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跳动)D.隶书(其特点是字形结构平衡,整齐安定)6.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风”、“骚”代指先秦的《诗经》和楚辞B.杜甫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他被后人称为“诗史”C.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向平民化发展的趋势D.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2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的“第二次反思”是指向西方学习发展到A.器物层面B.教育层面C.制度层面D.文化层面8.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学术介绍到成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此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李大钊、陈独秀B、梁启超、陈独秀C、朱执信、李大钊D、李大钊、胡适9.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此,他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A.通过赎买改造资本主义的道路B.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D.进行三大改造的道路10.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②它回答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它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④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文化大革命”后迅速恢复了高考,此举反映了A、拨乱反正的完成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彻底纠正“左”倾错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的最主要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B.证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D.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13.莎士比亚在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中高呼:“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在此强调A.人性的本能B.人性的高尚C.人的自由D.人的价值14.马丁·路德认为,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一个人的。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简化宗教仪式C.提倡“信仰即可得救”D.国家权力高于教会15.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力学②数学③天文学④生物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英国学者皮尔森在评价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这位科学家的思想在中国开始广为传播是在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大革命时期17.一位科学家在遗嘱中规定,用他的一部分遗产建立一个基金,用其利息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这个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A.发明了蒸汽机车B.发明了炸药C.发明了发电机D.发明了电灯18.一位作家在其著作中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由此推断,该著作属于A.浪漫主义作品B.批判现实主义作品C.古典主义作品D.现代主义作品19.下列对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法国艺术家罗丹的作品B.它是一件思想内涵丰富的作品C.它是印象主义的绘画作品D.它是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20.梭伦在诗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对不会永远服从。”梭伦诗中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尖锐C.平民与奴隶的矛盾尖锐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盾尖锐321.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出任的官职越高,但负担的社会义务也越重。在这一措施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A.第三、四等级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22.梭伦在改革中提倡公民后代学艺,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邦技术人员迁居雅典。其直接目的是A.解决人多地少难就业的问题B.推动对外贸易发展C.缓和贵族与奴隶的矛盾D.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23.教会本来是一个教化子民向善的宗教团体,可是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却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行之”的表现包括①教会有权解释《圣经》②教会疯狂敛财③教会出售教职④教士道德败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A.“因信称义”B.“先定论”C.“一神论”D.“创世说”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14分,26题20分,27题18分)25.(14分)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在民族主义方面,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突出的是“反满”,矛盾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历史·必修Ⅲ》材料二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问题:(1)材料一展现了孙中山的什么精神?(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准确判断、认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四方面论述,并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2分)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髓是什么?(1分)(4)基于前三个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如何看待理论建设?(2分)26.(20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集小乡邑聚为县,署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4——《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王莽,先礼贤下士,后篡权)岂贤?四国流言旦(周公旦,辅佐成王时,先大权独揽,后将权力归成王)犹圣。——王安石《众人》问题:(1)从材料一中,归纳商鞅变法中的两项措施,并分别简述其作用。(4分)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的结果。(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主要方面,并说明其影响。(5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2分)材料中“非吾病”是真实的吗?(1分)请用实史加以说明。(2分)(4)通过以上对材料的解读和问题的回答,你能体会取得改革成功需要哪些条件?(4分)27.(18分)问题探究能力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一)、资料展示资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孔子资料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资料三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资料四参考书目主编者书目出版社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宪文《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观点展示观点一魏源……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到夷”。……他们(指林则徐、魏源等)所师于西方的是器,而以儒学来抵拒西方的道。——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观点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三)、问题探究(1)据资料一、二,归纳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2分)(2)结合资料三,选择两位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说出其主要主张.(4分)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的直接影响。(1分)(3)请比较“观点一”与“观点二”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何相同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何不同点?(3分)(4)请在“观点展示”中选择一项你赞同的观点。为了深入研究你选择的观点,需要在资料四所列“参考书目”中选择一本书进行课外阅读,你应该选择哪本书?为什么?(3分)(5)结合本题和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2分)5参考答案1—5CBDDB6—10BCACD11—15BCBCA16—20ABBCA21—24CDDB25.(1)精神: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精神。(1分)(其它符合题意者亦可给分)作用: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2分)(2)论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革命属社会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四点,4分)作用:它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2分
本文标题:宜宾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必修3期末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9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