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刘鸿(100083)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教改实验区,从2002年9月在初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高中采用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只是教科书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制度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一.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以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为前导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研讨1.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同经历和不同年龄的教师都面对同样的问题(1)教师定位:由较单纯的知识传承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本质的定位:师生交往——沟通、交流、对话、理解;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结构(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由注重结论——注重过程;使学生由较单纯的接受学习——接受、发现学习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加强课程、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不仅学会,更要会学。(2)学生定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社会法制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德洛尔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求知的能力(learningtoknow);2.学会做事的能力(learningtodo);3.学会共处的能力(learningtolivetogether);4.学会发展的能力(learningtobe)。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3)教师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共同研究,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定期研讨:寒假的教学研讨会,暑假的德育研讨会;教师团队的和谐、合作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相同学科教师的协作:教研组,备课组;不同学科教师的协作:研究性学习——理科之间,文科之间,文理科之间;2.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规范和理想追求;学科专业性,教育专业性;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扩展的专业性。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教师专业发展是在终身学习的理念的支持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实现教师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过程。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人格魅力(2)新课标的实施: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学结构——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学方式——由较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主动探究;由注重结论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由经验型——研究型;在实践中反思。挑战学校层面: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教师层面:完善自我,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机遇3.教学结构与教学设计(1)教学结构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2)教学设计: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内容目标与过程目标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双基”到“四基”。学生活动设计:根据学生特点,多样化,启发性,一定的预见性,把握好“放”和“收”;变“讲”教材为“用”教材。教学语言:避免用“已经学过”,“这一节要学”,改用“已经接触(讨论、分析)过”,“一起探讨(讨论、研究)”等等。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体验;新闻素材,科技成果,历史故事,名著名篇;等等。使用学案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策略——元认知:自我评价,应对策略。选修课:集中指导和训练,例如,高中学生:快速读写能力,笔记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学生,社会,媒体选修课: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学校图书馆、机房、实验室的开放4.教学评价建立三个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记录。高中学分制,初中:学生成长手册——我的成长足迹。目前可操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考查方式,命题方式。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学校领导与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的观念,对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应充分肯定;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健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1.组织与领导原则:开放性,民主性。动态管理:对教学情况进行多种形式,多角度评价。提供硬件条件: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师工作:既要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青年教师每学期五个一: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做一节研究课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计算机操作测试2.学校的教科研工作(1)对教师状况的基本分析:绝大部分教师具备合格的学历和资历,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能力,是实施新课标的主要力量。(2)学校教科研重点:关注学生,分析反思,共同探讨,资源共享学校教科研的目标:从鲜活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共同探讨,增长教育智慧,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学校教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教师需要持续进行,不断提高的专业化的发展过程。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教研组:研讨风气,确定课题说课、备课、讲课、听课、评课备课组:确定主讲教师,加强交流合作“青蓝工程”:创造条件,鼓励冒尖。3.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体现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师才能。校本课程:在成熟的选修课基础上确定为校本课程。选修课类型: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要求: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授课对象:一、二年级选课办法:四学期在三类课至少选一门;各选修课确定人数,学生跨班级选课。选课指导: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授课教师咨询,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指导。4.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总体评价:教学业绩评价、教学行为评价、教师素质评价。教学检查与教学质量评价:“点”、“面”结合,公开课与推广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课堂效率,教学语言,作业情况、课后辅导等十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考核:注重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采用自评、互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发挥评价的反馈、矫正、促进、激励作用。三.问题与思考1.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监控,教师与学生的适应。2.综合课程问题。3.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注重“双基”问题。4.教学评价问题社会认同,中高考的命题与学生学习兴趣。谢谢!
本文标题: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0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