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论文课程名字:城市规划原理学生姓名:聂亚文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20124198021城市道路建设1.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类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为流畅地处理城市大量交通而建筑的道路。要有平顺的线型,与一般道路分开,使汽车交通安全、通畅和舒适。与交通量大的干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小的支路相交时可采用平面交叉,但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两侧有非机动车时,必须设完整的分隔带。横过车行道时,需经由控制的交叉路口或地道、天桥。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部分的交通干路,是城市道路的骨架,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主干路上的交通要保证一定的行车速度,故应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设置相应宽度的车行道,以供车辆通畅地行驶。线形应顺捷,交叉口宜尽可能少,以减少相交道路上车辆进出的干扰,平面交叉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交通量超过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可根据规划采用立体交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用隔离带分开。交通量大的主干路上快速机动车如小客车等也应与速度较慢的卡车、公共汽车等分道行驶。主干路两侧应有适当宽度的人行道。应严格控制行人横穿主干路。主干路两侧不宜建筑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物如剧院、体育馆、大商场等。次干路一个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是一般交通道路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共同组成干路网,起广泛联系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快慢车混合行驶。条件许可时也可另设非机动车道。道路两侧应设人行道,并可设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支路次干路与居住区的联络线,为地区交通服务,也起集散交通的作用,两旁可有人行道,也可有商业性建筑。2.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及作用城市道路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交通功能是城市道路最主要的功能,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为满足这一功能,包括路网的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都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为满足交通功能而必须考虑的。城市道路的空间功能,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生活空间。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体系,城市道路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土地被高度开发利用、居住区内空地减少、房屋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城市道路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就更为可贵。城市道路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现代化社会需要在道路用地内安装或布设电力、通讯、热力、燃气、自来水、下水道等电缆及管道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城市道路也提供了交通体系的空间,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大都建筑在道路用地之内。另外,城市道路也为防火避灾提供有效的开放空间与安全通道,在房屋密集的城区,道路可以起放火、隔火带的作用,并用作消防和救援活动的通道,地震灾害的避难场所。环境功能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又一重要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城市各类建筑依据道路的走向布置而反映城市的风貌,同时城市道路的建设又必须与城市的特征相适应。因此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廊、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给人以安适、舒心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使城市道路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和环境的要求。3.城市道路建设应注意的问题(1)道路应与自然地形融为一体通常,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依照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避免大填大挖,土方合理调配,不迁就微小地形,满足各项技术指标,都是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往往能与自然地形结合得很好;但在横断面设计中,通常会忽略地形特点而影响总体效果。我们都知道,横断面两侧的永久性建筑物地坪标高必须要高于人行道的标高,这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区应十分容易做到,但在微丘区则不易做到。拿我市的地形来说,南北平均坡度1.5%~2.0%,东西平均坡度为3j~8j,现设计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支干道或干道,其红线一般控制宽50~70m左右,也就是说,横断面两侧地形高差达1~1.4m,若按常规横断面的布置不考虑2%的坡度影响,其结果是道路南侧现有建筑物高高在上,道路北侧建筑物犹如掉在坑里,南北建筑极不协调,使用不便。北侧建筑物门前地坪无法排水,且新建建筑物在确定?0.00时为消除此坡差,不得不加大土方费用,新旧建筑群形成新的矛盾,难以处理。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这2%坡度,在横断面设计时通过调整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和人行道的高程及坡度,使之与自然地形坡度大致吻合,再通过分隔带或绿化带树木花草,形成视觉上的诱导,就能十分巧妙地消除了坡差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南北建筑和道路形成统一的整体,新旧建筑顺利衔接,总体效果自然就美观了(2)城市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各个路段的不同情况,对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形状、色彩、绿化带树种的选择、树冠的形态、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造型、灯厢广告牌、磁卡电话亭、垃圾箱等设施的设置都要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反对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例如:商业区的人行道铺装,可用六角形或八角形高标号方砖铺砌,多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搭配,以衬托出商业区的繁华、热闹。生活区人行道的铺砌以不规则方砖拼出多种花草、动物形象,以增添生活趣味。广场区或办公区多铺装淡色或灰色的广场砖,以示华丽、庄重、气派。绿化带树木的配置也有个别。中心区多种植观赏树,树种多样,形态各异,铺以草皮、灌木、花卉映衬,高低组合、远近组合、鲜花点缀,给人以美观、高雅、祥和、安静的感觉。近郊多植高大多叶乔木,防风固沙,减少噪音。公共汽车停靠站采用不锈钢管和玻璃钢材料制作,造型独特,讲究艺术手法,四周或顶面为公益广告区,豪华、坚固、实用。灯箱广告牌可布置在中央分隔带或两侧的人行道上,广告面与道路垂直,型式可以多样,但数量宁缺勿滥,配合各分段街道主要夜景特色,用光要讲究,光线要柔和,韵味无限而不喧宾夺主,令人神往。磁卡电话亭和果皮箱多放在人行道靠近绿化带的一边,造型小巧别致,色彩缤纷,每50m相间布置,务必使这两种设施随时保持清洁、完好。总之,城市道路设计应在路幅范围内,有层次地展开,结合路段特点,最大限度地将设计思想与周围环境、建筑特色融合在一起。(3)妥善处理好交叉口城市道路交叉口众多。交叉口往往又是最繁华、最吸引人流、车流的地方。交叉口的竖向与平面布置也是道路设计中的难点。在竖向设计中,根据不同纵坡需调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横坡度,以保证交叉口不积水。转弯半径的缘石埋设需要仔细计划或用图解法给出,不能按平均值推算,否则,交叉口地面将是扭曲的,无法满足排水与行车要求。在平面布置中,首先要注意转弯半径不可设置太小,太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一般主干道取20~25m,次干道取15~20m,支路取10~15m。其次,交叉口范围内的电线、通信线、有线网等等地面线应全部使之走入地下。有许多实例说明交叉口密如蛛网的线路不仅有碍市容,也非常不安全,使城市景观大打折扣。其三是转弯半径直圆和圆直点上应设计残疾人坡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本地的文明程度。缘石半径与人行道应设置钢栏杆,隔离开人与机动车存在的隐患。第四,若交叉口较大有圆形环岛,环岛内切不可挪作它用。在环岛内所作的设计最能表达该市城市形象的主题思想,或作喷泉叠水,或作精品绿地,或作主题雕塑,它或能让你感觉闹中取静,或能使你神清气爽,或使你感到精神振奋,总之,可以完全发挥想象,大做文章,以小见大。第五,交叉口因四周跨路应预埋各种管道,谨防日后对交叉口大动干戈,市民对此深恶痛绝。一条道路的设计,不能单纯地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考虑,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主观想象。事实上,它应该是各个相关专业的最佳组合,涉及建筑、绿化、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学科,综合性很强,它需要我们设计人员眼界要开阔,要有前瞻性,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准和审美水平。设计必须是科学的、美观的、周到的、经济的,更能体现城市形象和时代特征。随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修好路、出精品是必然要求,也是设计人员奋斗的目标。(4)道路规划应重视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我国不少城市的旧城既有规划支路网大都是在现有街巷的基础上作出的老路拓宽改造方案,而这些街巷不少都曾是很重要的历史街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对这些道路的改造,应注重对其环境的整治,注重对其历史文脉的保护,而不应过分强调其交通功能。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建设控制地带对于控制区域内的土地开发性质、建筑物高度及建筑风格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对于道路建设却限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道路从控制区内穿过对历史文物街区就没有影响。相反,城市干道从建设控制地带内穿过,将把大量的交通流引到历史文物街区,汽车的尾气、噪音不仅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而且过多的车流也会极大地削弱文物的历史氛围,破坏历史环境。因此,对于重点保护街区,应当适当削弱道路的交通功能,道路拓宽应当慎之又慎,尽量保持其原始风貌,为解决交通问题,可在保护区外部布设主次干道,让车辆从保护区外部通过,在内部则应限制机动车通行。对于必须穿越重点保护街区的新建道路,建议应根据文物保护等级,结合考虑道路等级,使道路退让文物一个合适的距离,以体现文物的历史凝重感和厚重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并在工作中尽可能去解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城市建设,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陈一新.巴黎德方斯新区规划及43年发展历程.国外城市规划,20032刘灿其.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吴恒志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浅析.当代建设,2003(2)4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5周江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问题和对策初探.城市交通,2006(5)6徐循初.对我国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意见.城市规划学刊,2005(6)7李旭宏.道路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1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