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实验教师(员)岗位职责一、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对工作认真负责,注意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做到服务育人。二、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厉行节约。三、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本学科大纲和教材,了解各类仪器的规格、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并掌握一般的维修和保养技术。四、编制教学仪器的购置计划,负责做好新购仪器、实验材料的验收、登记、保管工作,并向有关教师介绍新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台帐。经常核查教学仪器总帐和实物明细分类帐,确保帐、物、卡三相符。五、实验教师(员)必须坚守岗位,及时提供实验仪器、器材和药品,确保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六、积极参加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和自制教具活动,主动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课外活动。七、做好仪器室、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熟知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保持实验室、仪器室的整洁。八、定期向教导处和教研组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验室和仪器室的管理水平。九、实验教师(员)工作变动时,应认真做好移交手续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一、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各级领导要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2全知识的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群转结合”双重领导。学校保卫处专管成线,院(系、中心)、室安全员群管成网,学校每学期应对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二、每个实验室设一名兼职治安保卫安全员(简称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监督,有权停止有碍安全的操作,各级领导要支持安全员工作。三、各实验室(仓库)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并张挂在明显地方,严格贯彻执行。每逢重大节假日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对压力容器、电工、焊接、振动、噪声、高温、高压、辐射、强光闪烁及放射性物质等场所及其有关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五、对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存放,并指定专人(2人)妥善保管。领用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签署意见,报有关部门批准,同时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仓库,并做好详细记录。六、各种压缩气瓶,不可靠近热源,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夏天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要保持完好,专瓶专用,严禁私自改装它种气体使用。七、电器设备和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结电线。八、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每个实验室的安全用电用水工作及其闸阀启闭等由该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九、实验室内不得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须经保卫部门批准后,才能使用,有违反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制止。3十、未经学校节能办审核批准,严禁使用电加热器具(包括各种类型的电炉、电取暖器、电水壶、电煲锅、电热杯、热得快、电熨斗、电吹风等)。凡擅自使用电加热器具者,除没收器具,对使用人进行批评教育外,并按市计划用电办公室的规定罚款。十一、对违反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火灾、被盗、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院(系、中心)、学校报告。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事故作严肃处理出,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以从严处理。十二、新建和改建实验室时必须将有害物资、有毒气体的处理列入工程计划一起施工。十三、对违反本条例或不顾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其是的单位和个人,学校有关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其实验和作业,并做出限期整顿和改造的决定。凡是被勒令整顿、改造的实验室(装备),在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测试合格后,方可重新工作。十四、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完备安全防范设施,各种安全设施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要定期检查,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十五、实验工作人员,应做好本室的文明建设、整洁卫生工作,实验仪器设备应布局合理、摆放整齐,并且要定期对实验室卫生工作进行检查,采取措施,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室的桌面、墙面、地面、门窗和设备应无积灰、蛛网及杂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借用及损坏、丢失的赔偿制度4为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特作如下规定:一、每个实验室设一名财产管理员,负责本实验室的财产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800元以上),要逐台建卡、建帐,做到帐、物、卡相符。对陈旧设备要办理上交、退役、报废、降级使用、调出、报失、报损等手续。800元以下低值耐用设备及工具和两用物品(包括录像带、录音带、磁盘等),要建帐,做到帐、物相符。二、本教研组教师借用仪器设备,要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到财产管理员处办理借用手续。借用物品要定期进行清理。三、外教研组(本系或外系)借用,仪器设备要由借用教师申请,双方实验室主任同意(签字)后,办理借用手续(填写借用设备凭据),借用期限由双方协商,办理有关手续。四、为了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不影响本教研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可以向外单位借出仪器设备,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更新维护设备用。出借设备收费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出借期限为一个月,过时要办理续借手续,逾期不还,借用单位有权加收两倍以上的租金,并及时追回。五、出借仪器设备在借出和归还时,双方要进行检查验收。借用过程中如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立即组织力量查明原因,当事人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由实验室主任会同管理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报系设备管理负责人审核并上报学校实验室与设备处备案。经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凡属责任事故,当事人要承担责任和经济赔偿;凡属非责任事故,可以不赔偿,但要研究事故原因,防止再次出现事故。具体赔偿处理按学校有关规定酌情办理。5六、学生实验中,借用器材要登记,实验后要如数交还实验仪器操作规程一、仪器操作人员必须事先经过培训,熟悉仪器技术性能及工作原理后,才可以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二、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要注意仪器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加以预防,以免人身及国家财产受到损害。三、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突遇停电,应及时关闭电源,以免突然来电时造成意外伤害。四、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不得做与操作无关的其它事情。五、操作人员应按仪器本身要求按时对仪器进行检修和保养,操作人员在仪器维修后应填写《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情况记录簿》。六、操作人员在使用贵重、精密、稀缺仪器设备后应填写《贵重、精密、稀缺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卡》。七、操作人员在选用仪器量程时,应首选较大量程,以免仪器超出最大量程而损坏。6八、操作人员使用仪器后应关闭一切开关,防止因仪器通电、通水时间过长而损坏。危险物品的分类及贮存管理危险品的分类如下:1、爆炸品这类物质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爆炸性物质如贮存量大,爆炸时威力更大。这类物质有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乙炔银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2、氧化剂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对这类物质可以分为:(1)一级无机氧化剂性质不稳定,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等。(2)一级有机氧化剂既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又具有易燃性。如过氧化二苯甲酰。(3)二级无机氧化剂性质较一级氧化剂稳定。如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4)二级有机氧化剂如过乙酸。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都具有危险性。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助燃气体如氧等。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4、自燃物品7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如白磷等。5、遇水燃烧物品此类物质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金属钾,钠,电石等。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两极:(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如赤磷,硫磺,萘,硝化纤维素等。8、毒害品这类物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毒品分为剧毒品和有毒品。凡生物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在50毫克/公斤以下者均称为剧毒品。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砒霜)、二氧化汞、硫酸二甲酯等。有毒品如氟化钠、一氧化铅、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9、腐蚀物品这类物品具有强腐蚀性,与其它物质如木材、铁等接触使其因受腐蚀作用引起破坏,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有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10、放射性物品此类物品具有反射性。人体受到过量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粉尘能引起放射病。如硝酸钍及放射性矿物独居石等。8危险品的安全贮存要求:①危险品贮藏室应干燥、朝北、通风良好。门窗应坚固,门应朝外开。并应设在四周不靠建筑物的地方。易燃液体贮藏室温度一般不许超过28℃,爆炸品贮温不许超过30℃。②危险品应分类隔离贮存,量较大的应隔开房间,量小的也应设立铁板柜和水泥柜以分开贮存。对腐蚀性物品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作架子。对爆炸性物品可将瓶子存于铺干燥黄砂的柜中。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及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品应分开存放,绝不能混存。③照明设备应采用隔离,封闭,防爆型。室内严禁烟火。④经常检查危险品贮藏情况,及消除事故隐患。⑤实验室及库房中应准备好消防器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防火灭火知识。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一)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目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实际,我们试图制订《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将我们的一些想法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中小学(含师范、职业中学)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效果。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便在管理目标和措施上却有共性。我们把中小学实验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那些必须共同做好一一般工作综合在一起,规定实施标准,称作常规管理规范,供各级教委和各类学校实验室使用,以期改善实验室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其它专用博物院到建设已经迅速发展起来。除普通实验室(包括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和小学的自然实验室)外,条件较好的学校先后建立了音、体、美训练室、劳动技术教育室、职业技术训练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及综合电化教育室等具有各种功能的实验室。但是在各类实验室中普通实验室目前仍然占绝大多数。《规范》是针对中小学普通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制订的,对其他类型实验室的管理仅供参考。一、制订和实验《规范的必要性》加强实验管理是当前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重点。所谓加强管理就是要求实验教师按照统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达到预定目标,也就是在实验9室中实行目标管理。这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发
本文标题: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1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