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道路题库--自考
城市道路题库一、名词解释1.人均拥有道路用地面积: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值。2.非直线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3.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4.车道通行能力:指车道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5.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某一断面或道路交叉口处某一点的最大小客车数。6.可能通行能力: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车道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7.设计通行能力:它反映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状态下,一小时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最大交通量,等于道路可能通行能力乘以某一服务水平相对应的服务水平系数。8.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和行人所组成的车流和人流的统称。9.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10.交通密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条车道或一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11.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头之间的距离。12.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13.OD调查:是一项为了了解交通的发生和终止在有关区域里所作的调查。14.道路网密度:是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15.道路面积密度: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16.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一般由直线和平面曲线组成。17.行车视距:指从驾驶员视线高度,能见到汽车前方车道上高为10厘米的物体顶点的距离内,沿行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18.环形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19.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20.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21.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22.变坡点:在两条相邻的纵坡线的交会处,明显存在一个折点,即变坡点。23.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24.交通迹线:指车辆行驶的轨迹线。25.渠化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像流入渠道中的水流一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进,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26.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二、单项选择题1.交通量的空间变化规律不包括(D)A.路段分布B.方向分布C.车道分布D.逐年交通量变化2.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是(B)A.行驶车速B.设计车速C.地点车速D.区间车速3.作为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是(B)A.行驶车速B.设计车速C.地点车速D.区间车速4.下列关于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D)A.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和车速亦小B.当密度很小时,车速亦小,而交通量很高C.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和车速也增加D.当密度达到最大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5.下列不属于评定服务水平高低的因素的是(C)A.行车速度B.行驶时间C.驾驶者技能D.行车的舒适性6.可用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的概率分布类型是(C)A.泊松分布B.负指数分布C.二项式分布D.爱尔郎分布7.可用以研究交通流中的车头时距或事故的间隔的概率分布类型是(B)A.泊松分布B.负指数分布C.二项式分布D.爱尔郎分布8.在交通量不太大的路段上,通过道路某一点的车辆数常服从于(A)A.泊松分布B.负指数分布C.二项式分布D.爱尔郎分布9.作为评价该路段的线形和通行能力或作经济效益分析用途的车速是(A)A.行驶车速B.设计车速C.地点车速D.区间车速10.作为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的依据的车速是(D)A.行驶车速B.设计车速C.地点车速D.区间车速11.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时用的车速是(D)A.行驶车速B.设计车速C.地点车速D.临界车速12.研究表明,对同一观测断面的道路交通量一般均表现出的规律是,将一年中所有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并按此排列绘出一年交通量变化曲线时,从第1到第(B)位左右的小时交通量变化比较明显,之后,小时交通量减少得很缓慢。A.20B.30C.40D.6013.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包括(C)A.时变B.日变C.车道分布D.逐年交通量变化14.下列关于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A.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B.当密度很小时,车速很高C.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也增加,而车速降低D.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和车速也增加15.下列关于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B)A.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B.当密度很小时,车速亦小,而交通量很高C.随着密度的增加,交通量也增加,而车速降低D.当密度达到最大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16.下列交通调查中,为了了解现状交通网络的交通质量,并为规划网络服务质量标准的选定提供依据的是(A)A.道路交通状况调查B.出行调查C.公交线路随车调查D.社会经济调查17.下列交通调查中,为了了解现状公交线路的服务状况,为公交线路的优化提供依据的是(C)A.道路交通状况调查B.出行调查C.公交线路随车调查D.社会经济调查18.下列交通调查中,为交通预测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的是(D)A.道路交通状况调查B.出行调查C.公交线路随车调查D.社会经济调查19.下列交通调查中,在城市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是(B)A.道路交通状况调查B.出行调查C.公交线路随车调查D.社会经济调查20.当城市人口少于5万人时调查抽样率是(D)A.1/15B.1/10C.1/8D.1/521.如图所示属于(A)的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链式C.放射环式路网D.自由式22.如图所示属于(D)的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链式C.放射环式路网D.自由式23.当城市人口在5万-15万人时调查抽样率是(C)A.1/15B.1/10C.1/8D.1/524.当城市人口在15万-30万人时调查抽样率是(B)A.1/15B.1/10C.1/8D.1/525.当城市人口在30万-50万人时调查抽样率是(A)A.1/15B.1/10C.1/8D.1/526.下列可以用来推算将来的各区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方法是(B)A.均衡增长系数法B.增长率法C.平均增长系数法D.底特律法27.下列可以用来推算将来的各区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方法是(B)A.均衡增长系数法B.相关分析法C.平均增长系数法D.底特律法28.完全为机动车辆服务,长距离快速交通的是(A)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29.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是(B)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30.区域交通集散,兼有服务功能的是(C)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31.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两侧建筑连接的是(D)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32.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A)。A.Ⅰ级标准B.Ⅱ级标准C.Ⅲ级标准D.Ⅰ、Ⅱ、Ⅲ级标准都可33.国外设计小时交通量取什么值合适?(A)。A.第30小时交通量B.根据城市调查资料,绘图确定C.参照性质、大小相近的邻近城市的数值D.规范推荐高峰小时比率取11%34.路拱的主要作用是(A)。A.保证道路横向排水B.保证道路纵向排水C.保证道路纵横向排水D.保证行车安全35.下列关于路拱坡度确定叙述不正确的是(A)。A.车行道面层越粗糙,路拱坡度应小一些B.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小C.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D.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36.下列关于路拱坡度确定叙述不正确的是(B)。A.车行道面层越粗糙,路拱坡度应大一些B.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大C.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D.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37.下列不属于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的是(C)。A.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B.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C.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道路纵坡。D.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工程量平衡和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38.下列不属于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的是(A)。A.道路纵断面设计不需要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B.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C.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道路纵坡。D.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工程量平衡和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39.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道路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适当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B.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C.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D.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40.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道路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适当降低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B.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C.沿河道路应分情况考虑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D.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41.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道路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适当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B.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C.沿河道路应分情况考虑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D.道路纵断面设计不需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42.竖曲线型式一般采用(A)。A.二次抛物线B.双曲线C.圆弧线D.三次曲线43.下列关于路拱坡度确定叙述不正确的是(C)。A.车行道面层越粗糙,路拱坡度应大一些B.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小C.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陡一些D.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44.下列关于路拱坡度确定叙述不正确的是(D)。A.车行道面层越粗糙,路拱坡度应大一些B.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小C.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D.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大45.下列路拱曲线不采用直线型路拱断面的原因不正确的是(B)。A.对行车不利B.美观C.对排水不利D.横坡变化均匀46.路拱曲线采用曲线型路拱断面的原因不正确的是(D)。A.对行车有利B.美观C.对排水有利D.对行车不利47.适用路面宽度小于12m的路拱曲线类型是(B)。A.直线型路拱B.标准二次抛物线路拱C.半立方抛物线路拱D.直线接圆曲线路拱48.适用路面宽度小于20m的路拱曲线类型是(C)。A.直线型路拱B.标准二次抛物线路拱C.半立方抛物线路拱D.折线型路拱49.在纵断面设计中,下列不属于决定竖曲线最小长度的因素的是(D)。A.离心力B.行程时间C.视距要求D.行车速度50.下列关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A.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B.合理选择道路的纵、横坡度,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应避免过大的合成坡度。C.平、竖曲线半径均小时,不得重合,应分开设置。D.可以在一个长的平曲线内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凸、凹相邻的竖曲线51.下列关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A.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B.合理选择道路的纵、横坡度,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应避免过大的合成坡度。C.平、竖曲线半径均小时,不得重合,应分开设置。D.可以在一个长竖曲线内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向平曲线52.下列关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题库--自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1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