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授课题目第一章审计概论(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实施日程第1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和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熟悉在审计发展的各阶段出现的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掌握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同时还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审计的本质和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教学难点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财务会计课程复习(财务报表部分内容),新课导入10分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0分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5分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30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分教学过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条件多媒体设施备注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古代皇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阶段:西周标志性事件(1)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审计活动(2)设置了专司监督职能的官员“宰夫”2.发展阶段:秦、汉标志性事件:御史大夫兼职审计长3.成熟阶段:隋、唐、宋标志性事件:(1)隋、唐两朝代均设有专司审计之职的机构——“比部”(隶属户部)(2)宋代专门设置“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4.衰落阶段:明、清两代均未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二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1.萌芽阶段:辛亥革命前后(以民国初年为主)(重点)(1)标志性事件①成立了专门行使国家审计职能的审计处②著名会计学家谢霖教授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教学提示1)③谢霖教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现改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评价:尽管我国的现代审计在辛亥革命后已经萌芽,但是由于军阀混战和政局波动,我国现代审计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发展阶段新中国建国后,审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建国初期,面对资本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严峻形势,中央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果断聘请大批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工商企业进行查账,粉碎了资本家的阴谋。但随着国家对三大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审计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3.复兴阶段(难点)标志性事件:(1)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1)介绍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2)1985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0月,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3)1986年11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教学提示2)(4)1988年11月,国务院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5)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诞生(非常重要),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西方国家现代审计的发展1.详细审计阶段标志性事件: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教学提示3)2.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又叫美国式审计阶段,这一阶段审计的目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美国式审计在继承英国式详细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审计的目的、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形成了以财务审计为显著特征的西方现代审计。美国审计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后来,人们把审计发展史上以美国审计为代表的这一阶段,称为财务报表审计阶段。3.抽样审计阶段又称为综合审计阶段。该阶段的审计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的已经转变为既重视财务又重视经营者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审计方法上抽样审计、控制性测试等方法被广泛运用。4.风险导向审计(教学提示4)这是现代审计目前所处的阶段,该阶段的审计以强化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为主要特征,更关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在07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与新会计准则实施配套的审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审计也进入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2)穿插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则介绍(3)穿插介绍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4)启发学生思考审计的本质和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四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教学提示5)(重点)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基础。在社会化的生产活动中,一方面,在授权管理或委托管理经济关系下,被授权者或被委托者必须向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他们是否忠实而有效地履行责任?所有者客观上需要第三者进行检查与监督。另一方面,授权管理或委托管理出现后,由于被授权者或接受委托者是“内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又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活动更加复杂,被授权者或接受委托者尽管是“内行”,但在实施管理中也仍然容易出现差错,而且自身又往往不易察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在客观上也需要第三者来指出错弊、改进管理。正是适应这两方面的客观需要,审计便应运而生。(5)详细介绍为什么会出现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本课小结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2.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3.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重点)作业布置思考练习选择题第1、2题;判断题第1题;简答题第1、2、3、4题教学心得授课题目第一章审计概论(审计的对象与目的)实施日程第1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对象的概念和审计目的的基本内涵,掌握传统审计对象和现代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演变过程以及审计的根本目的。教学重点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教学难点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复习旧课,新课导入5分审计对象的内容10分审计对象的演变20分审计目的的概念10分审计目的的内涵25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0分教学过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条件多媒体设施备注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第二节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对象的内容(重点)(教学提示1)审计对象指审计发挥作用的客体,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审计监督评价的具体内容,即究竟审查什么;二是指对具体内容的限定,即审计范围。不是审计范围的内容不能作为审计对象。二审计对象的演变(重点)以国家审计为例,在不同的阶段,国家审计的对象有不同的内容。1.古代皇家审计将官吏的贪污枉法行为作为审计对象。2.传统审计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审计对象3.综合审计阶段的审计对象突破了传统的财务收支活动的限制(教学提示2),扩展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各个方面。综合审计对象的特点是审计面比较宽,凡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成为审计对象。三审计目的的概念1.审计目的的内容(重点、难点)我国政府审计的目的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也就是通过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评价等活动,以达到查实并确认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益的目的。2.审计具体目的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提示3)(1)真实性正确性(2)合规性合法性(3)合理性和效益性3.审计具体目的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审计目的的三个层次不是并列关系,其中真实正确性是基础,如果没有真实正确性,就谈不上合规合法性,也谈不上合理性与效益性。因此,进行合规合法性为目的的审查时,首先要对真实正确性进行判断;同样,进行合理性效益性审查时,也首先要对真实正确性、合规合法性进行判断。审计目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审计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我国实行审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1)第一层含义指审计对象;第二层含义明确审计主体。(2)举例说明抽样审计阶段审计对象的多样化(3)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对该部分内容作适度发散。为学生理解后面内容打基础。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审计目的三个层次的关系(教学提示4)(4)板书该图式样,并详细介绍该图的意义。本课小结1.审计对象的内容2.审计对象的演变3.审计目的的概念(根本目的、具体目的)作业布置思考与练习判断题第2、3题简答题第5、6题教学心得授课题目第一章审计概论(审计的概念、职能、任务和作用)实施日程第2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的任务和职能,熟悉审计的作用,掌握审计的概念以及审计和会计的关系。教学重点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教学难点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审计的职能10分审计的任务10分审计的作用20分审计的概念以及审计与会计的关系20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0分教学过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条件多媒体设施备注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第三节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一审计职能的内涵(重点)1.审计职能的内涵审计职能是指审计自身固有的功能。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决定的,而是由审计本质所决定的,即是审计自身客观存在的功能。同时,审计职能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2.审计职能的具体内容(教学提示1)(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它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划清是非界限,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2)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作出准确的估价与评判的功能。(3)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职能也叫审计公证或审计证明职能,它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信息是否客观公允,或者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给予客观证明的功能。二审计任务的内涵1.审计任务的概念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2.审计任务的内容以国家审计为例,审计任务包括以下内容(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2)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3)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4)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5)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6)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7)国家机关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1)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说明各项职能的具体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提示(8)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三审计作用的含义及具体内容1.审计作用的含义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2.审计作用的具体内容(1)保护性作用(2)促进性作用3.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的关系首先,审计职能是基础,审计任务和审计作用都受到审计职能的制约。如果审计本身不具备应有的功能而赋予了不应赋予的任务,对于审计来说,就是勉为其难,任务不可能顺利完成;而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审计就有越俎代庖之嫌。其次,审计任务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为审计是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之外的第三者,地位比较超脱,因而审计尽管有了应有的功能,但如果没有外部来赋予其任务,那么它本身固有的功能就只能“潜伏”在自身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作用。再次,审计作用又是运用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的客观结果,只要开展审计工作就必然有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即审计作用)由于前述原因,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审计部门努力争取的是积极作用,即前述保护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可见,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区别、互相制约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更自觉地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四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特点(重点)1.审计特点的本质审计的基本特点是指审计与非审计的其它事物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审计活动是由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资产所有者向审计授权并赋予其必要的任务,而审计必须向所有者报告审计结果并负审查评价的责任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之经济活动实施审核检查,而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审查,并提供必要的
本文标题:审计学教案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2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