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商州区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法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书法以笔势、筋骨、血肉、神采等创造出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从而成为一种古典的生命的艺术。林语堂说:“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则就是生命的原则,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当代书法家叶秀山说:书法“是一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那么,很自然地就会以草书作为它的范本”。中国书法由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至汉代出现了草书,由章草到狂草,发展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由此从实用与艺术兼备发展为纯粹的艺术。只是到了草书阶段,线才具有更多的自由的灵动性,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生命张力。可以说,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唐人张旭以善草书著称,在当时即被尊为“草圣”。但纵观中国书法史,并未有“隶圣”“楷圣”之类的说法。这很可以说明草书的艺术含量与特殊地位。张旭草书与唐代盛行的剑舞有深刻的艺术渊源。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对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发作用。张旭的草书成就,还是激情澎湃的生命感悟的写照。李颀的《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形象地描绘了张旭在素壁前笔走如流星般狂写草书的状态,他的草书创作完全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因此,以张旭为代表的草书,以草书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可以说是笔的生命之舞。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力,主要源于天地自然。中国哲学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就是《周易》所说的“生生”,即认为从天地万物到人类社会,其生成、存在与发展就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是生机洋溢的世界。而促使生命运动的根源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消长、变化。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精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东汉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故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源于自然,阴阳相生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书法的“形势”根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笔势的“藏头”与“护尾”,通过藏与收、逆与顺的对立与中和,从而显露出根源于阴阳相生之道的生命力量与艺术光彩。书法“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之势是由“笔软”展现出来的。战国以后,以毛笔书与还渐代替以刀刻写的写字方式,毛笔的软性赋予了书法家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因此,毛笔是使书法成为笔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2017年第5期《文学评论》,曾繁仁《笔的王命之舞:书法美学概论.书法的生命艺术之本质》,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语堂认为书法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代表了万物有灵魂。B.叶秀山以为草书自然而然地就会使书法成为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蹈范本。C.《赠张旭》中“如流星”的比喻,赞美了张旭的草书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舞蹈。D.“生生”指万物至人类社会的生成、存在与发展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生机洋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运用了引证法,林语堂之语的第二句,与上文所说“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形成了内容的呼应。B.第二段运用张旭事例来论证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C.第三段结合说理和引用论证主要论述了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D.对于书法美学,文章先阐述其艺术的本质,接着分析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字体,最后梳理其艺术生命力的源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草书,从章草到狂草,最终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B.如果没有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就无法激发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C.阴阳相生可谓“自然”的根本法则,并且,书法的“形势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D.毛笔之所以是使书法成为笔之生命之舞的重要工具,是因为毛笔有软性的特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执着李冬要不是我家的下水道堵了,我绝不会认识老谢的。那天,一位朋友把他叫到我家,是来疏通下水道的。第一回见到他,觉得他太落魄了,虽说那时他是物业公司员工,看他那一身行头,简直就像个外地捡荒人或者收废品的。上身穿着不黄不绿,黑不溜的褂子,袖口早就破了。下身的大裤衩子也是鈹皱巴巴,满是尘土。脚上的凉鞋脏兮兮的,后跟也开了胶。现如今,还有这样贫困的人吗?我实在不敢相信。看他干活,却很让我开了眼,对他刮目相看了。且不说三五分钟,下水道就疏通了,还修好了我家的水管子。长时间没修好的灶具、冰箱的毛病,他也“三下五除二’顺手就修好了。干杂活,他可真是个多面手。我又对他赞美有加了!这以后,家里有什么活儿,叫他就来,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熟了,我才知道,他是很乐观的人。好交朋友,好看书,经常给我讲讲新闻,说些笑话。我送他几本《运河》杂志,他特高兴:“太好了,我文化不高,就是喜欢看书....”从这以后,家里有活儿就找他,我们就渐渐地成了好友。无话不聊啦。有一天,我听说他的独女丢了,我就向他求证。他竟然显出漫不经心的神色说:“那时,她刚上班,21岁,就要和一个外地小子结婚,我和老伴不同意,她就和那小子跑了。”他的语气平淡,好像此事与他无关。我问:“你们没有联系啦?找找她呀!”他说:“我怎么找?公安局用心找了几年,也没消息。这可真是怪事。都成年了,能出什么事呢?”老谢不以为然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去吧,闺女早晚要嫁人,我们两口子,过得挺好就行啦!”老谢就是一个大松心的人,可他一旦认准的事,他也真跟老牛一样的犯拧。一天,他很认真地跟我说:“黎老弟,求你个事?”听这口气,看来他遇见难事了。就问:“你尽管说吧,我尽力帮忙。”他说“我在家里搞了一个像章展览室,求你找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个牌子,让更多人到我家来参现。”我听了,很奇怪地问,“什么像章?”他认真地说“就是文革时期最火的毛主席像章呀!我已经收5000多个了.有空你看去,指点一下”我说。“好的,我去。”过了几天,我带着写好了的字,就到他家里去了。老谢住的还是原先的职工宿舍。两间小屋,外屋就是展览室。一进屋,就看到满墙的像章。真的好壮观啊。按着大小,一个个排列整齐,全都镶在玻璃镜框里。真的好壮观啊。”我鼓励他说:“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让人们不忘那段历。”他笑着点点头,又补充一句。“应该建个‘像章博物馆'别忘了毛主席呀!”“毛主席像章展览室”,通州区吕先先生的书法果然道劲、飘逸。老谢见了挺高兴,就很麻利地放进镜框里,我帮着他,挂到了门口。牌子挂出来了,屋里也布置得像模像样的,我相信会有好多人来参观的。可是,我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我偶然见到他,他显出特别失望和无奈的种色说:“唉!现在的人,忘本,没有人去看呀!”好久未见,我顺路去看他。一进屋,我就觉得冷冷清清的。原来老谢病了,是让骗子气的,看来病的不轻。小屋里,老谢正躺着,老伴用小勺给他喂药。老伴说:“那天,几个骗子,把他的几个像章骗走了,他就一病不起了。我让他去医院,他死活不去,他不放心屋里的这些宝贝呀!”我攥着老谢的手说:“咋回事呀?”老谢吃力地说:“他们说是大运河艺术馆的,要挑些像章展览三天,还留了张借条,你看看!”我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借像章五枚,三天归还。落款是:大运河艺术馆武士水....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老谢是被骗了。一是通州没有这个艺术馆,二是落款的“武士水”分明是“我是谁”的意思。我劝老谢:“别急,先看病,我帮你报案,公安局会给你找回来的。”他使劲睁开眼说:“找不到了,那么好的像章哪儿去找?你知道,那可是瓷的,少见呀....”我劝不了,只好去医院找来大夫,费了好多唇舌,老谢终于去医院了,我每天都去看他。他的病却不见好,而且越来越瘦了。大夫对我说:“他是心病,药物不好治了!”果然,不到三个月,老谢带着遗憾走了,给他送葬那天,我心里难受,想说一句“一路走好”,可是我早已哭成个泪人了,什么也说不出来.....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采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用笔细致让老谢寒酸落魄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后文老谢的能干和执着形成了对比。B.老谢是一个认真负责、乐观友善的人,踏实能干是个多面手,朴实热情好交朋友,虽然文化不高,却很喜欢看书。C.文中写老谢积极筹建博物馆,却因无人去参观而失望与无奈,实则是为了表现出老谢对人们淡忘过去的失望与不解。D.本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生动,作者主要采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平凡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5.老谢的“执着”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5分)6.小说设置这样的结局,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对话红柯: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舒晋瑜:你哪年到的西安?当时心情如何?对西安是怎样的印象?红柯:2004年底迁居西安,发现自己每居一地大约也就10年,完全成了游牧人逐水草而居。我对西安印象非常好,毕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005年我去思源学院讲课才发现陈忠实老师小说中的白鹿原不是虚构的文学地名而是真实的存在,我专门写了《山河形胜白屁原》一文。西安古长安的大街小巷以及周边的村寨寺庙包括终南山,全都是周秦汉唐古典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碑林里的《大秦景教碑》和化觉寺巷大学习巷广仁寺,让人想到盛唐时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情形,大雁塔与玄奘就更不用说了。迁居西安,再次激活了我西域10年的生活积累。舒晋瑜:你是从什么时候重新进入创作的?到西安时写的第一部(篇)作品是什么?红柯:我从1983年发表作品至今,创作只中断过一次,就是1986年初到新疆断了好几年,以后再没有中断过,这与我的性格与读写习惯有关。大学时我很少在图书馆看书,都在野外看书,晚上在教室看书到天亮。越是干扰最多,压力最大,写作欲望越强烈,我不相信有天时地利人和,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都是带血带泪的,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百强相遇勇者胜。2004年底我来到西安,2005年就写了中篇《军酒》,发表在《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舒晋瑜:从风格和内容上请你充分谈谈,回西安的创作和在新疆时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进步?红柯:从1983年发表处女作到199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奔马》引起文坛注意,经过如此漫长的过程,说明我是个很笨的人,13年发表七八部中篇、五六个短篇,几十首诗、几十篇散文,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反应,生长期如此漫长。大漠戈壁的植物都是这么生长的,红柯本是植物,来自大漠。水土太好是否对一个作家有利真不好说,反正我感谢大漠戈壁。我在新疆写陕西,在陕西写新疆,相比之下更适合写新疆。祖父作为抗战老兵在蒙古草原8年,父亲作为二野老兵在康巴藏区6年,我西上天山10年。据说周人来自塔里木盆地,作为周人之后我西上天山应该是寻根之旅。到了大漠才知道大漠孤烟直不是烟是旋风,才知道高适岑参们不是浪漫主义是现实写真。舒晋瑜:在新疆生活这么久,一旦决心离开,定有很多不舍。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这次迁徙?创作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创作?红柯:1998年,我的第一本小说集《美丽奴羊》出版,崔道怡老师作序言《飞奔的黑马》,这匹黑马从1998年到2000年发表30多部中篇近百个短篇几百篇散文,从2001年开始以长篇为主,《西去的骑手》《百岛朝风》以及最近马上出版的《太阳深处的火焰》等12部长篇。迁徙对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对我是极大的长进,是一种生命不断体验变化的过程。生命最忌讳封闭呆滞。周秦汉唐,穆天子西游天山,汉张骞通西城,唐玄奘西天取经,文人们壮游天下,宋以后就自我封闭了。小说本是动态,本是城市生活,本是对陌生地城的冒险,小说就不是熟人对闭的农业社会。中国四大五大名著很少是写农村的,西方更是如此。犹太人还徒更甚,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2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