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章声的现象一、填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而产生,停止敲击后声音立即_________用手轻触鼓面发现在______,按住鼓面则___________发声。悦耳动听的笛声靠笛管里的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传播速度_____液体,在液体中______气体。声音传播速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在空气中,15℃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Hz的声波叫,频率低于Hz的声波叫。4.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的性质。5、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得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真空的缘故。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6、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填“乐音”或“噪声”)。7、如图,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波传递到全国各地。*9、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6、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8、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9、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2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6、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三.实验题1、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2)小明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小花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也吹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下图的四个瓶子小花分别吹出了“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4)小马听了小花的演奏后,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小马为了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决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结论。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_;(2)设计和进行实验:_;(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_。3、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4、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3)此实验说明了。5、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23(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6、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计算篇1、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峭壁下?2、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水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2)铁传播声音的速度多大?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等的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波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本文标题:寒假作业,声的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5253 .html